当前扩内需与促出口可以并行不悖
重新反思经济增长模式,可能是这次金融危机留给全世界的一份宝贵遗产。危机爆发 后,相关国家也的确在不同程度上显露出改弦更张的迹象。一方面,世人看到,美国个人储蓄率从去年8月的0.8%开始反弹,到今年5月已升至6.9%,为过 去15年以来所罕见。不过在笔者看来,最近几个月的增长更像是一系列财政刺激计划、特别是大规模减税和短期政府福利项目作用的后果,美国储蓄率的提高今后 能否称为一种常态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另一方面,出口大国,如中国和德国,也转而重视国内市场,考虑如何通过扩大内需来抵消出口下滑对经济的拖累。
长期以来,中国和德国出口分别称雄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特别是德国,数十 年来一直稳居世界出口冠军宝座。然而自去年下半年起,呼啸而来的金融海啸,让中、德两国双双面临出口滑坡的窘境。以今年1至4月为例,德国出口同比跌幅达 22.9%;而中国则是20.5%。
虽然世所公认,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最直接重创的是美、英两国,但受出口下滑拖 累,众多出口导向型国家经济增长急剧减速、甚至出现负增长,影响程度超过美英。世界银行2009年《全球金融发展报告》也指出,严重依赖出口的东亚经济所 受的冲击要大于另一些相对不开放的地区。
或许正因为预见到了2009年更为严峻的出口形势——据WTO预测,今年全球贸易规模将缩减9%,早在去年年底,中国就提出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应对之道;而近日德国财政部长也公开表示,“德国经济必须加强内需以减少对出口的依赖性”。
表面上看,两国均强调重视内需,试图通过国内市场来弥补海外市场的不足;但实质上 两者之间的区别也很明显:对于德国,扩大内需是手段,而降低对出口依赖则是战略性目标,即德国想借此实现经济增长模式的彻底转型。而对于中国而言,这样做 还为时尚早,扩大内需和促进出口都是摆脱危机的办法。扩大内需的同时,不必刻意强调出口比重的下降。事实上,只要都实现了绝对量的增长,两者完全可以并行 不悖地推进。
个中原因其实也不难理解。其一,像德国这样的成熟发达经济体,国内消费对 GDP的贡献理应占有更高比例,走上内需驱动型的发展道路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国家45%的收入来源于出口;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 大国而言,出口正处于从低端向中高端过渡阶段,本身还有很大潜力可挖,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出口与消费、投资一样,仍将是拉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不可或缺的 三驾马车之一。
其二,作为欧盟重要一员,德国还须受《稳定与增长公约》等重要财经纪律限制, 不可能像中、美一样,动辄推行数千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计划。显然,如果不想今后周期性地受制于外部需求大起大落的冲击,就只有寄希望于国内市场提供稳定增长 预期。而在中国,公共投资扮演了一个重要的缓冲角色,可迅速弥补出口下降造成的缺口。因此,虽然同样是20%以上的出口下滑,但一季度德国经济负增长 3.8%,而中国经济却出现了6.1%的正增长。
因此,笔者并不认为中国可在短时间内实现经济由出口导向型向内需驱动型的转变;相反,当前政府在争取扩大内需的同时,在扩大出口方面也同样可以大有作为。
首先,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惯性巨大,由出口导向型经济转为内需驱动型经济意味着整 个国民经济结构将发生巨大制度变迁。但从目前情况看,中国并不具备实现这个转换的必要的制度条件,特别是社会保障和医疗改革的公共福利政策还处于改革摸索 过程中,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居民储蓄率不会出现明显下降趋势。
其次,虽然出口国无力改变美欧进口需求萎缩这一事实,但对于危机中的另外两大 威胁——贸易融资规模下降和贸易保护主义上升势头,中国完全可以与其他国家一道努力去纠正。在此笔者特别要强调的是,根据宏观经济学的一般原理,扩大内需 的积极财政政策通常会引起利率上升,由此对企业投资形成一个潜在的“挤出效应”,将大大增加出口企业的投融资成本;此时必须用宽松货币政策予以配合,也就 是银行信贷的持续扩张。银行体系如果能为出口企业提供有效的担保和融资便利,对于企业顺利渡过难关无疑将是一个莫大帮助。
最后,保持出口产品和市场的多样性,也有助于降低外部冲击带来的负面影响。
今年1至5月,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同比下降21.9%,这一点与日、韩情况大致相 仿;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则要好得多,例如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同比下降8.1%,鞋类出口下降2.2%,家具出口下降7.8%,塑料制品出口下降 6.4%,箱包出口下降4%,玩具出口下降14%。显然,对于中国而言,在出口结构不断升级的同时,保留一定的消费收入弹性较低的中低端消费品生产,鼓励 劳动密集型产业继续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有利于减缓出口下滑速度,降低外部冲击对国民经济的负面影响。
另外需要特别提出的是,片面强调向内需转型的“去出口化”论点的错误在于,没 有看到中国出口下滑的真正原因是以往过分依赖美欧市场,而将其完全归咎于出口本身。近年来中国不断开拓欧美之外的其他市场,如南美、非洲、中东等,这对减 缓出口的整体下滑趋势起了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当前的危机,事实上也为促进东亚贸易和投资一体化创造了难得契机。通过促进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的双向自由 流动,提高区域内贸易和投资,能有效降低对欧美市场依赖,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