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贸易法“301条款”分析

张陶然 | 2018-04-11 15:13 18768

来源:期货日报 作者:张陶然 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5日要求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依据“301调查”,考虑对从中国进口的额外1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

来源:期货日报  作者:张陶然


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5日要求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依据“301调查”,考虑对从中国进口的额外10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中国商务部迅速回应称,如果美方坚持搞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行径,中方将奉陪到底,必定采取新的综合应对措施捍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付出任何代价。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证案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301条款”进行了历史回顾和比较分析,全方位地审视“301条款”。


形成及演变


美国贸易的主管权传统上归属美国国会,国会会在特定时间授予总统权力处理与其他国家的贸易争端。20世纪70年代,为了应对欧洲、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导致的贸易逆差,颇具贸易保护主义的美国《1974年贸易法》出台,该法律要求在白宫设立总统下属的贸易代表办公室,直接负责美国的国际贸易政策,处理与他国的谈判与协议,其中最著名的案例就是应用该法律的“301条款”对日本发起的贸易调查,直接导致日元升值,经济动荡。随着近年来美国对《1974年贸易法》的不断修订,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权力越来越大。

   

当下美国的贸易代表是罗伯特·莱特希泽,其曾在罗纳德·里根政府时期担任美国副贸易代表,成名于对日本钢铁和汽车业的贸易战。令人吃惊的是他还曾经帮助墨西哥、巴西等国和美国政府打过贸易官司,因此其上任也颇具争议,在2017年1月就被特朗普提名出任美国贸易代表一职,但直到5月才正式上任。


图为贸易决策的转移

  

“301条款”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301条款”是对《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的简称,是美国保护自身贸易的主动性条款,当总统领导的贸易代表办公室认为国外政府的法律、行为等损害到美国贸易利益时,可以直接对相关国家发起调查。除此以外,美国企业或者行业也可以向USTR申请,发起对他国的调查。当美国启用“301条款”时,一般的流程要经过发起调查、双方谈判、施加惩罚措施等环节,直到被调查方消除对美国有害的行为。


调查发起的初期,美国贸易代表先进行调查,当确定有损害本国利益的行为时,首选会与外国政府谈判,要求对方解除对美方的损害行为,如果协商无法解除双方的矛盾,将会采取报复措施,例如惩罚性关税、限制对美国出口等。广义的“301条款”除了传统内容之外,还包含另外两个“301条款”,一个是特别“301条款”,主要针对知识产权;另一个是超级“301条款”,保护的是贸易的自由化。


   

依据“301条款”进行的“301调查”能被美国政府看重取决于其两方面的优势:一方面,“301条款”可以绕过WTO单方面发起对他国的贸易调查。历史上曾有国家对美国“301条款”进行申诉,认为其存在违反了WTO中的相关协议,但WTO成立的相关小组虽然得出“301条款”或存在违规情况的结论,但也声明要考虑美国自身的国情,这种认定基本意味着毫无意义。


另一方面则是“301条款”较WTO争端解决机制相对节省时间,如果两国存在贸易争端,先是要上诉到WTO,然后WTO需要视情况成立专项小组,光是此项步骤就可能需要数月到数年的时间,通过此步骤后,专项小组又可能要花费极长时间来判断是否违规。在此情况下,虽然WTO是美国主导推行成立的组织,但考虑到时间成本,美国倾向于启动“301调查”,直接进行双边谈判或进行报复性制裁。


历史案例

   

美国启用“301条款”已经多达百余次,受调查的国家遍布美洲、欧洲、亚洲、大洋洲。本文选择美国对日本、欧盟以及巴西启用“301条款”的案例进行分析。

   

对日本

   

美国“301条款”最经典的案例发生在20世纪70至80年代,美国对日本先后启用了一般“301条款”和超级“301条款”。20世纪70年代初,欧洲、日本经济崛起,美国出现贸易逆差,出于打击对手、保护自身贸易的目的,美国单方面对日本启用极具保护主义色彩的一般“301条款”,认为后者在钢铁方面存在损害美国相关行业的行为。多次协调后,日本选择妥协,自愿限制钢铁出口并且在1976年与美国签署《美日特殊钢进口配合限制协定》。在此后的几年中,日本由于出口受限叠加石油危机的出现,重工业受打击严重,但也是借此机遇,日本完成了本国的产业转型,从重工业转移到时至今日也具有世界领先地位的电子、半导体、互联网等先进工业,一跃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经济强国,到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人均GDP达到2.4万美元,超过同期美国不到2.3万美元的表现,日本制造充斥世界市场。

   

1989年,美国再次对日本启动调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认为日本在计算机、卫星、林产品等行业存在贸易壁垒,因此启用超级“301条款”进行调查,双方的谈判过程长达一年半时间,最终以日本完全开放本国市场而告终。巧合的是美国对日本的本次调查,伴随着日本经济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最后的繁荣,1985年达成的《广场协定》人为地拉低美元,促使日元升值,日本企业在出口方面陷入被动,日本央行选择连续降息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日本通货膨胀严重,大笔资金闲置,流向金融和房地产业,成为日本经济走向崩溃的潜在因素之一。


图为美国贸易逆差和日本出口

   

对欧盟

   

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欧共体(欧盟前身)启用“301条款”也可以称为“香蕉案”。欧共体在20世纪50年代与前殖民地国家建立有贸易互惠制度,这些国家的香蕉在与欧共体的贸易中享受免税。1992年,同样作为香蕉主产地的拉美国家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尼加拉瓜、危地马拉和委内瑞拉等对欧共体的此项进口优惠制度提出诉讼,但最终由于欧共体的强力反对未能通过。1991年12月,欧共体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11月1日,该条约生效,欧盟正式诞生。1996年,以美国为首的美洲国家再次就香蕉进口、销售与欧盟商议无果。1998年,美国单方面宣布运用“301条款”对欧盟进行报复,世界两大经济体的对峙使得WTO总干事不得不出面调解,协调双方各退一步。2001年,欧盟与美国达成香蕉贸易的谅解协议,欧共体承诺将在2006年前出台新的只有关税调节的香蕉贸易政策,美国则承诺一旦欧盟完成承诺,美国将会撤销对于欧盟的惩罚性报复措施。

   

针对美国的“301条款”,欧盟同样做出反击,就在1998年美国宣布启用“301条款”对其进行报复后,欧盟在同年11月向美国提出要求,根据GATT(WTO前身)条款就美国《1974年贸易法》“301条款”进行磋商,认为后者违反WTO的有关规则,在双方首次会谈失败后,1999年欧盟申请WTO成立专家组调查干涉本案,在历经9个月的漫长审理后,专家组给出的结论是“初步违反”。但在WTO讨论的框架内,专家谨慎地加上了要考虑美国特殊的体制和行政国情,也就是说虽然“301条款”表面上存在违反WTO相关规则的情况,但美国只要承诺保证他国的利益,该条款可以客观存在,此次在WTO框架下的仲裁就成为一纸空文。

   

对巴西

   

1987年6月,美国制药协会向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提出申请,认为巴西对于药品的生产方法以及专利保护欠缺,巴西政府的不合理措施使得美国医药企业遭受损失。仅仅一个月后,美国贸易代表就对巴西发起调查并进行磋商,但双方在首次协商中未能达成一致。1988年,时任美国总统里根认为巴西贸易政策对美国企业造成了限制和损害,在同年10月宣布行使特别“301条款”,并对巴西纸制品、非苯类药品和日用电子产品征收高达100%的税收作为报复。重压之下,巴西总统宣布立法对药品和相关产品提供专利保护,确保在1991年完成整项立法过程。在确认本国利益得到满足后,美国在1991年结束了对巴西的关税制裁。


中美贸易关系

   

WTO建立以后,成员国之间遇到无法解决的矛盾可以提交WTO仲裁,后者会成立专项小组进行评定,在多边协商机制下,成员国间问题能更好地得到解决。在此基础上,作为单边法律工具的“301条款”有了更好的替代者,处于几乎停用的状态。


图位启用“301条款”流程

   

如上文所述,启用“301条款”是个漫长的过程,根据《1974年贸易法》的相关规定,当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认为他国存在损害本国商业利益行为时,首选是进行相关调查取证,在认定事实后,会进行双边谈判,虽然有时贸易代表办公室会直接跳过第一步直接进行谈判,但是属于极少数情况。


在谈判中伴随着双方的讨价还价,美国贸易代表会视情况延长谈判时间,有时候双方的协商可能会经过多轮谈判。只有在双方谈判破裂后,USTR才会宣布报复清单,可能是增加关税,可能是进口限额等,报复的内容也不一定限定在“301调查”的产品范畴内。值得注意的是,就算是USTR宣布过报复措施后,历史显示双方仍可能重新回到谈判桌上,进而达成协议。因此,“301调查”虽然看起来咄咄逼人,但其实在背后是两国硬实力的博弈,谈判时长可能长达半年到一年,在此期间不但双方政府会进行会谈,相关的利益企业也会衡量得失影响谈判,漫长的谈判时间给予双方更多时间考虑得失与测试底线,最终可能是都退一步在某个平衡点上达成共识。

   

历史上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共对中国启用过5次“301调查”,其中针对中国专利、知识产权方面的特别“301调查”3次,一般“301调查”2次。发起人方面,美国协会作为申请人1次,贸易代表办公室4次。

   

美国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欧盟。美国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也是第四大进口来源国。两国的贸易来往形成结构性互补,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产品主要是原材料、轻工业制品,美国近四分之一的波音飞机订单、五成以上的大豆、六分之一的汽车出口地都是中国。截至2017年年底,从中国对美贸易来看,出口额比上年增长12%,达到4297亿美元,进口额增长15%,达到1539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超过5800亿美元。美国距离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已经缩小至300亿美元附近。最近10年间,美国对中国出口年均增长11%,几乎是同期中国对美国出口年均增速的两倍。有统计显示,中美两国贸易和投资给美国带来了200多万个就业岗位,相对经济的“中国制造”可以拉低美国物价1%到1.5%。因此中美双方的贸易几乎完美契合了双方的需求,达成共赢的状态,一旦美国对中国实施报复性措施,中国的反击料会很快打击美国贸易。举例来说,美国大豆出口的一半要依靠中国,如果中国同样对美豆实施惩罚性关税,美国自身的贸易出口就会出现大问题。


图为美国主要出口国


图为美国主要进口国


如上文所述,“301调查”已经被美国所主导的WTO所替代,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启动“301条款”可能来自于两个原因,一方面是保护主义抬头,另一方面是转移矛盾。

   

从历史上美国对我国启用“301条款”来看,因为我国不享有美国贸易优惠协议,所以报复措施基本固定在征收惩罚性关税方面,例如1994年针对中国知识产权的调查,美国对部分以消费为目的进出仓库的中国产品征收100%的关税。

   

通过回顾历次“301调查”的历史可以发现,回到谈判桌上来的可能性极大。此次特朗普急于对中国启用“301调查”,一方面是自身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拥趸,另一方面或是需要转移国内视线,表明自身强硬态度,进而为即将到来的中期选举争得足够的选票。但结合历史来看,此次“301调查”大概率以双方谈判后各退一步结束,在中美贸易高速发展的今天,美国很难放弃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

8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