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分批试验到协同开放:自贸区拥抱春天
2017年4月初第三批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等7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一年来,第三批自贸区一方面吸收前两批自贸区改革经验,一方面在制度创新方面各有侧重、成绩斐然;一年来,中国贸促会在全国11个自贸区都成立了服务中心,让贸易投资促进工作深入到改革开放前沿;一年来,《中国贸易报》“连线自贸区”栏目追踪报道自贸区改革创新成果一刻不停歇,并在第三批自贸区挂牌成立一周年之际推出特别报道。
来源:中国贸易报 记者:张凡
编者按: 2017年4月初第三批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等7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一年来,第三批自贸区一方面吸收前两批自贸区改革经验,一方面在制度创新方面各有侧重、成绩斐然;一年来,中国贸促会在全国11个自贸区都成立了服务中心,让贸易投资促进工作深入到改革开放前沿;一年来,《中国贸易报》“连线自贸区”栏目追踪报道自贸区改革创新成果一刻不停歇,并在第三批自贸区挂牌成立一周年之际推出特别报道。
三月的细雨泼绿了芭蕉,四月的微风染红了樱桃。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自贸区里更是一片春意盎然。从当初上海自贸区的一枝独秀,到如今“1+3+7”的雁阵格局,可谓春色满园。3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进一步深化上海、浙江、广东、福建四个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的方案。进入4月后,刚满一周年的7个第三批自贸区也开始争相报春。
成果之花竞相绽放
在水韵江浙,浙江自贸区工作围绕国际油品交易中心、国际油品储运基地、国际石化基地、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及大宗商品跨境贸易人民币国际化示范区的“一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区”建设而展开,带动了绿色石化基地、波音、新奥LNG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中石化燃料油销售有限公司浙江舟山分公司业务主管王蛟说:“不久前,中石化将全球船供油结算总部设在了舟山,正是看中了舟山在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建设方面的前景,未来我们将开展销售、结算等复合型业务。”
在广袤中原,河南自贸试验区在制度创新方面取得重要成果。郑州海关立足河南自贸试验区战略布局和功能定位,不断提升自贸试验区贸易便利化水平。河南自贸区自主创新的“网购保税+线下提货”模式,助力河南跨境电商发展领先全国。自2017年10月20日“网购保税+线下提货”模式首单测试以来,郑州海关累计验放该模式跨境清单突破2万单,日均单量120余票,消费者平均线下等待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市场反应良好。
在荆楚大地,湖北自贸区襄阳片区围绕产业定位,做好产业规划,启动了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云计算、商贸物流、检验检测六大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和项目库建设工作,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聚集效应十分显著。2017年9月骆驼集团向克罗地亚Rimac汽车公司投资3000万欧元,同时与Rimac签订了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的协议。公司于2月28日在襄阳自贸片区成立,计划总投资10亿元,建设年产30万套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及BMS项目。
在天府之国,四川自贸区成都片区与法国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科技园、西班牙巴塞罗那创新产业园等全球22个科技园区共同成立了“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联盟”,推动“全球顶级科技园区合伙人计划(TSPPP)”。“这里,或许就是下一个硅谷。”曾远赴硅谷、以色列调研的创业者谢边十分激动,因为TSPPP计划让他以后不必走出成都,就能把优秀人才纳入麾下。
在雾都山城,重庆自贸区去年开出了全球首份“铁路提单”。众所周知,海运是世界跨境运输的主要方式,一些国际贸易规则都是服务于海运的,并不适用于铁路运输,进口企业融资受到极大限制。而重庆作为中欧班列(重庆)、“渝黔桂新”南向通道的起点,在去年12月22日开出了全球首份“铁路提单国际信用证”。这份信用证的开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在三秦大地,陕西自贸区地处“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区域,通过创新改革,汇聚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在资源高效流动中集聚发展新动能。陕西自贸区内的西安爱菊集团依托西安国际港务区的港口功能和“长安号”开放通道,开展产能合作,搭建以哈萨克斯坦爱菊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为原料基地,阿拉山口爱菊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为加工贸易集散中心,西安爱菊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为销售终端的多点跨区域农产品物流加工合作关系,实现建立“北哈州、阿拉山口、西安”三地互为支撑、协同发展的中哈农业跨国合作网络,形成了种植、收购、加工、物流、销售一条龙的全产业链。毫无疑问,这是一项在全国范围具有首创性的举措。
在热血黑土,辽宁自贸区营口片区“中欧班列+自贸区”强强联合的局面已经形成,该片区内新增注册企业多数是服务于多式联运和中欧班列的企业,正在形成良好的中欧班列产业供应链和经济联动生态圈。营口片区管委会副主任岳剑英曾告诉《中国贸易报》记者,营口港现已开通了至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斯洛伐克等国的12条中欧班列(“营满欧”),“与其他中欧班列不同的是,‘营满欧’是市场驱动的,无需当地政府补贴。”
一个个案例,背后都展现出第三批自贸区的蓬勃生机。
协同开放掷地有声
“在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和第二批自贸区经验的基础上,做到通行做法的同时,第三批自贸区根据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因地制宜,创造性地进行了探索,把自身的比较优势和全国战略的整体布局有机结合起来,可谓遍地开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告诉记者。
“第三批自贸区建设还在初级阶段,依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需要注意的是要在配套设施完善的情况下推进改革,促发展的同时更要严控风险;其次,要立足本地区的特点充分考察地区发展,第一二批自贸区大部分分布在东南沿海省市,在这一地区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在其他地区的有效性尚待检验,第三批自贸区在吸收经验的同时要立足自身条件有选择地借鉴。”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说。
值得一提的是,4月1日,11个自贸区启动《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发展倡议》,明确将进一步强化协同改革、协同创新、协同发展的思维,大力实施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战略。
“自贸区的建设和发展突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大趋势和大格局。”刘英表示,此举意义重大。首先,这个倡议的提出坚定了我国改革开放的信心和决心,尤其是在目前贸易保护主义“逆风”又起的背景下,此倡议代表我国改革开放的整体战略坚定推进。自贸区充分认识到自身建设与地区、国家和世界发展的关系,将以此为基础进行区域建设,使自贸区的建设充分融入到发展的大战略之中,这将保证自贸区的建设始终与国家的总体目标一致。其次,自贸区更加强调协调发展。协调既是共识上的协调,也是发展上的协调,一方面将联动实施对外开放的总体任务,另一方面将在优势领域互相支持,实现战略上的协同发展。11个自贸区内部协同将避免各自为战的情况,合作提高效率,发挥“1+1>2”的效果。最后,深化改革、合作创新。各自贸区充分发挥自身定位的优势,深化改革,大力促进创新,这表明自贸区的设立不仅意在促进贸易发展,更在于以贸易带动区域协调和创新,使区域发展的力量得以凝聚和生长。
记者梳理发现,我国现有的11个自贸区大多都担负着直接与“一带一路”建设进行对接的任务,这将成为协同合作的重要着力点。刘英告诉记者,在全面对外开放和创新改革的大背景下,各自贸区因地制宜,依据各地区特点,促进内部经济协调发展。从总体来看,各大自贸区不仅承担了“一带一路”推进的重要任务,而且服务于长江经济带、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相适应,将内外发展相连接。目前,自贸区已经形成了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和中部全方位对接“一带一路”的格局。
“今年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11个自贸区取得了不错成绩的同时,提出了协同开放的倡议,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吹响了号角。今年内负面清单将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这意味着设立自贸区的终极目的就是没有自贸区,即全国都是自贸区。”徐洪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