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王燕:发力金融科技 赋能新金融发展转型

2018-04-10 13:49 2533

文 | 中信银行信息技术管理部总经理 王燕中信银行信息科技工作重点围绕“平安中信”目标,应用科技手段夯实金融业务基础,同时加快推进技术转型

文 | 中信银行信息技术管理部总经理 王燕

中信银行信息科技工作重点围绕“平安中信”目标,应用科技手段夯实金融业务基础,同时加快推进技术转型,积极探索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力争交出更多满意的答卷。

一、2017年回顾

2017年,中信银行始终坚持“金融为本、科技兴行”的工作思路,坚持以“客户为尊”,坚守风险底线,持续加速新技术对传统银行业务的流程改造,为实体经济、为广大用户提供最贴近需求、体验最佳的综合融资及服务。

(1)众多新一代战略项目成功落地。新一代对公CRM系统、交易银行2.0、新一代资产管理系统、新一代国际业务系统、新一代资产托管系统、全球金融市场业务管理系统等战略项目成功投产,有效升级了技术体系,优化了业务流程,夯实了业务基础。

(2)用新技术助力构建全流程、立体防控体系。新一代授信业务管理系统实现了全客户、全产品、全流程、全机构覆盖;运营操作实现风险全覆盖,电子银行交易实时风控实现风险的实时预警和阻断,已累计拦截可疑交易近千笔,为客户有效避免了损失。

(3)“数据仓库+大数据”架构应用更趋丰富和成熟。大数据平台自2014年投产以来,已涵盖16类技术组件、18类业务应用,有力支持了全行风险建模、流动性管理、管理会计、客户营销、反洗钱和反欺诈;大数据营销更是直接带动零售客户AUM70%的增长量。

(4)积极试水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推出中信智能投顾产品(信智投);率先在贸易融资领域发布首个区块链国内信用证应用,已有多家同业加入联盟,交易金额超过10亿元;独创了信用额度转让的“信运链”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押品凭证管理应用,原押品盘点核查2个人1天的工作量,现仅需1个人10分钟即可完成,管理精细化和防范风险能力显著提升。

(5)基础技术研究实现新突破。自主研发适用于银行业务的分布式数据库实现突破并得到验证,将应用于全行核心业务系统技术平台转型;基本形成IaaS和PaaS平台,每年仅硬件投入就节省上亿元;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新技术已成熟应用至多个场景;基于互联网经验自主研发的统一开发平台已完成40多个新建系统的投产,中信银行底层核心技术自主掌控能力大幅提升,进一步降低了应用系统开发难度,业务需求的响应、研发和投产效率大幅提升。

(6)开放合作生态圈建设成效显著。全方位升级手机银行移动平台,推出“交易+”“同业+”两大品牌和开放平台;打造了“要出国,找中信”的出国金融平台功能,搭建了中信一站式聚合支付和线上收银台,推出“跨境宝”“电商管家”“汇缴付”“全付通”等实力产品,其中聚合支付和跨境电商结算业务量同业市场占有率第一;持续丰富与第三方合作的电子账户服务,目前已与京东、腾讯、唯品会等多家互联网企业建立合作,实现电子账户服务联动;与中信集团其他金融子公司和实业子公司携手,利用区块链、大数据、云平台等新技术,打造“聚用户、生数据、连商户”的消费者生态平台——“中信联盟”,旨在为客户创造全新价值和服务体验。中信“党费通”实现“互联网+党建”工作创新,得到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中组部的充分肯定,开启为基层党建工作赋能的序幕。

(7)百信银行开局良好。作为中信银行金融科技的重要布局,百信银行完全按照金融科技公司的模式运作,自2017年11月开业以来,成立三个月的业务量相当于中信银行传统银行分行三年多的业务量,以科技和数据双轮驱动效果显著。

(8)多层次、立体化信息科技风险与信息安全管理和防护体系日趋完善。深入落实“平安中信”要求,系统梳理发布了全行完整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体系手册,建立了涵盖信息安全、信息系统开发与测试等8大领域508项风险控制数据库;系统性组织开展和完成了敏感数据保护、终端安全防护、网络安全基础设施规划和加固工作,全行信息安全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能力显著提高。

(9)信息系统安全运维基础设施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完成符合最佳实践标准的生产中心核心网络跨代升级,网络可靠性、可扩展性、稳定性及性能容量全面提升;构建了多层次、立体化、全覆盖的运维自动化监、管、控平台,异常行为和可疑攻击从监测、发现到处置,实现分钟级全自动化处理,全行运维自动化水平大幅提升。

(10)尝试建立类互联网公司式的IT激励约束机制。针对技术更新快,科技人员出成绩年轻化的特点,按照“适岗适位,业绩导向”“小步快跑,不进则退”“公平透明,统筹兼顾”的原则,完成信息科技人员职级晋升机制改革,形成了多条科技人员职业晋升通道,加快优秀年轻员工晋级,能上能下。

二、2018年展望

展望2018年,面对汹涌的金融科技浪潮,中信银行科技将坚持“金融为本、科技为器”的工作定位,紧紧围绕全行战略工作任务,以开放、合作、共赢的态度积极投身和拥抱金融科技,加速布局和推进全行金融科技发展,打造开放、敏捷、安全的应用体系和基础架构,赋能和助力中信银行完成新技术时代的数字化、智能化、移动化、平台化发展转型。

(1)实施核心业务系统和信用卡系统向分布式架构迁移和重构。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构建以开放、分布式为主体的新一代IT架构,具备支持海量交易和超大数据的能力、账户横向扩展的能力以及信用卡代运营的能力。

(2)大力投入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应用研究,打造“中信大脑”智能化服务平台。支持智能量化交易、智能投顾、智能营销、智能客服、智能风控、智能运维等领域的应用,力争到2020年全面实现营销、风控、投资等全业务线的智能化。

(3)深化大数据战略,建设和推广集内外部数据、总分行一体的全行大数据分析云平台,为全行提供达到同业领先水平的智能数据分析与挖掘服务,全面支撑业务数字化转型。强化数据治理,将数据治理上升到企业战略层面,完善组织和流程,应用新技术,不断提高数据质量管控的有效性。

(4)建设自主可控、技术一流的企业级开发平台,形成服务化、标准化、高可用的五大应用开发平台。打造“E测、享测、慧测”的测试平台和体系,降低应用开发复杂度,提高测试效率和质量,支持快速产品创新。

(5)大力开展DevOps创新实践。基于研发运维一体化管理理念和自动化工具链,再造研发运维流程,打造“端到端”的开发运维一体化交付工具链,形成以交付为核心,适合多种研发模式的一体化流程平台,让IT产品交付变得更加快捷、可靠和触手可及。

(6)结合北京和合肥数据中心建设,全面升级“两地三中心”基础设施;实施运维转型计划,深化云平台的建设和金融级应用,打造安全、敏捷、弹性、分布式,兼顾稳健性和敏捷性的IT基础平台和一流云数据中心。

(7)全面强化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和信息安全防护,确保安全运营。持续改进终端安全、网络安全和应用安全管理手段,综合运用身份认证、终端虚拟化、网络访问控制等措施和手段,不断提升安全防护技控水平,加强敏感信息保护,通过管理和技术手段的有机结合,打造多层次、立体化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坚持“安全即服务”的理念,不断强化应用安全质量控制和安全检测,探索生物识别、安全芯片等新技术应用,加快新安全组件的研发和推广,为客户交易安全保驾护航。

(8)持续深化与领先科技企业、大型互联网企业、国内外顶级科研院校,以及其他优秀创新型企业共同开展跨机构、跨行业合作与创新,发挥双方优势,共享合作成果,共同营造金融科技发展的良好生态,实现双赢、多赢。


1
标签: 中信银行 王燕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