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的万金油?互金批量收购港股公司 IPO无一成

张诗雨 | 2018-03-26 16:43 6835

继2017年的一波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启赴美上市潮后,近来,积木集团、你我贷、达飞控股等互金企业纷纷收购香港上市公司,维信金科也计划在港IPO。再

P2P的万金油?互金批量收购港股公司 IPO无一成1

 

继2017年的一波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启赴美上市潮后,近来,积木集团、你我贷、达飞控股等互金企业纷纷收购香港上市公司,维信金科也计划在港IPO。再加上此前一直有传言说,蚂蚁金服、京东金、陆金所等互金行业巨头将在今年赴港上市,因此业界不少人猜测,互金行业今年还会出现上市潮。

 

在内地互金企业业绩不佳、备案结果不明、内地上市无望的情况下,香港市场就容易IPO吗?赴港上市的条件究竟如何?

 

实际上,目前还尚未有互金企业成功在港IPO,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因赴港上市成功率低,大部分互金公司仍会选择在美上市。然而,中美贸易战为中国企业赴美上市添加了变数。

 

批量收购港股公司

 

3月5日,香港上市公司永骏国际控股正式更名为“积木集团”,这似乎预示着,持有积木集团73%股份的大股东积木控股未来将成为香港上市公司。据了解,积木控股收购永骏国际控股的交易早在2017年10月就已达成,前者购买了后者3504亿股股份,占发行股份的73%,花费约2.93亿港元。

 

2017年12月,永骏国际控股再次发布公告,称公司已委任积木拼图集团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董骏为公司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

 

公开资料显示,积木控股是积木拼图集团旗下公司,该集团是国内微金融服务集团公司,专注于小微信贷的资产开发和风险管理,提供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服务。积木拼图旗下业务分别包括网贷平台积木盒子、小微信贷公司积木时代、网络小贷公司积木小贷、企业征信平台企乐汇等。

 

也是在近期,另一家香港上市公司丰展控股刚刚成功更名为达飞控股。在这之前不久,该公司也被一家内地互金企业收购。1月5日,丰展控股发布公告称,达飞控股方面已合计持股有公司73.5%股份,高云红即日起任公司董事会主席,朱文会及齐刚各自被委任为执行董事。

 

高、朱、齐三人均为达飞集团高层,其中高云红是达飞集团的创办人,朱文会、齐刚均为达飞集团副总裁,二人分别负责品牌策划及融资相关项目的管理。达飞控股的官网介绍说,公司由高云红成立于2004年,定位为综合性普惠金融服务企业,现已有达飞金控、达飞云贷、期待科技等多个子品牌。

 

与此同时,一些计划从新三板退市,并在此前收购了香港上市企业的互金公司也引来外界众多相关猜测。3月7日,你我贷母公司嘉银金科发布公告称,出于资本市场长期发展规划的需要,为了更好地配合公司业务发展,拟申请在新三板终止挂牌。

 

引人关注的是,2017年末,嘉银金科董事长严定贵通过旗下公司,累计收购了香港上市公司中国支付通24.13%的股份,成为后者第一大股东,严定贵也随之成为中国支付通的实际控制人。外界揣测,此举或为嘉银金科赴境外上市的准备动作。

 

赴港上市尚未有成功者

 

以上内地互金企业对香港公司的收购行为,如果真的是为了取道香港上市而来,还只是属于“借壳”。但不久前,一家内地互金公司走上了更“正规”,但耗时也更长、不确定性更强的路——在赴港上市的IPO大军中排起了队。3月5日,维信金科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信金科”)在港交所发布招股说明书,拟在香港上市。

 

维信金科向港交所递交的招股书中披露,该公司是一家独立的线上消费金融服务提供商,2006年就开始开展消费金融服务,主要提供三大信贷产品系列:信用卡余额代偿产品、消费信贷产品以及线上至线下信贷产品,均为分期付款模式。

 

维信金科官网介绍称,公司是一家“科技驱动的智能消费金融服务提供商”,旗下信贷产品包括“卡卡贷”“豆豆钱”“星星钱包”。其中,“卡卡贷”为公司拳头产品,数据显示,2017年末,维信金科信用卡余额代偿产品在公司全部贷款实现量中的占比达到57.7%。

 

可以看出,上述这些互金公司已多少可以视为在赴港上市方面采取了相应的准备行动。但此外,还有更多“自曝”要计划奔赴香港上市的企业。

 

比如,点融网曾在去年年底公开表示,计划最快2018年在香港进行IPO,筹资至少5亿美元。在去年年底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借贷宝CEO王璐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公司计划在2018年登陆资本市场,优先考虑香港。今年1月底,融金所联合创始人张东波透露,融金所计划在香港上市。

 

不仅如此,就连一些内地“独角兽”企业也流露出了计划在港上市的意向,坊间有关蚂蚁金服、京东金融、陆金所都将于香港IPO的传言流传已久。3月7日,有媒体报道称,蚂蚁金服已经启动Pre-IPO轮融资,未来可能寻求在香港与上海两地上市。

 

上述种种表现叠加在一起,确实很容易让人联想港股市场将成为内地互金企业的新赛道,香港也将取代美国成为互金公司上市的首选地。对此,记者向积木集团及你我贷方面求证,公司是否计划以借壳方式获得香港上市公司的身份。

 

积木控股品牌部人员回避了该问题,仅告诉《投资者报》记者:“此前收购永骏国际股份,只是一个对外战略投资行为。”记者随后向你我贷副总裁张光林询问:“公司是否计划通过借壳中国支付通,实现在港上市?”张光林并未正面回答记者,仅让记者与公司品牌部联络,由后者来回应记者。但截至发稿,公司相关部门并未与记者联络。

 

这些情况正如****创始人徐红伟对《投资者报》记者所说的:“积木集团、达飞控股和你我贷都只是收购香港上市公司股份,即便成功在港上市,也是靠借壳上市这种途径。维信金科虽然已经递交IPO申请,但目前尚未成功上市。据我所知,目前还未有一家互金企业以IPO形式在香港成功上市。”

 

港股市场何以诱人

 

如果内地互金企业要上市,为何不选择在境内上市,而要奔赴香港,甚至更远的美国呢?答案是,盈利不达预期,是这些企业上市之路的第一大阻力。

 

就拿刚刚公布业绩数据的维信金科来说,2015年~2017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11亿元、14亿元和27亿元,复合增长率接近60%。虽然营收持续增长,但维信金科却在持续亏损,且亏损额逐年扩大,2015年~2017年,维信金科分别亏损3亿元、5.7亿元和10亿元。

 

类似地,有媒体报道称,成为永骏国际大股东的积木控股兄弟公司——网贷平台积木盒子目前尚未扭亏为盈,公司2015年和2016年两个会计年度均告亏损,而且亏损额同比还有所放大。截至2016年末,积木盒子已经累计亏损超过4000万元。

 

除了或将和港股市场有深度关系的维信金科、积木集团外,去年5月成功在美上市的信而富盈利状况也不容乐观。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前三季度,信而富分别亏损1.9亿元、2.3亿元和2.1亿元。

 

显然,这样的财务状况是不可能在内地上市的。即便是在对盈利要求最为宽松的创业板,申请上市的企业也要达到最近两年连续盈利,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但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这一盈利门槛的硬规定,将很多先烧钱后赚钱、前期需花费大笔资金培育市场,但目前尚未有成规模营收的科技公司拦在门外。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已成功在美上市的互金公司,其市盈率也多处于低位,并未得到较高估值。拿去年成功在美上市的趣店、拍拍贷、乐信、和信贷来说,当前市盈率均未超过15倍。相较而言,国内创业板企业即便在去年净利些许下跌的情况下,当前市盈率也仍处于45倍的高位。

 

由此可见,仅以取得的估值来说,美国市场对国内科技公司的吸引力并不大。目前来看,互金公司似乎在港股更吃香些,哪怕是业绩亏损,也有可能受到估值优待。这一点可从目前已在港上市的相关科技概念企业的情况窥得一二。2017年9月,众安在线在港交所挂牌,尽管盈利前景备受质疑,但最终仍获400倍超额认购,融资规模达115亿港元。2017年11月,互联网汽车金融服务商易鑫集团在亏损的情况下赴港上市,亦获得超额认购。总体来看,去年赴海外上市的7家互金公司融资规模合计约205亿元人民币。

 

积木集团与达飞控股在入股香港上市公司后,后者股价均有过较大幅度上涨。2017年9月15日至12月22日间,积木集团股价由0.47港元涨至2.04港元。2017年11月17日至2018年2月9日间,达飞控股股价从0.34港元涨到2.49港元。

 

上述种种“优待”,或许都让内地互金平台们看到了去香港上市获得高估值空间的可能。

 

在港IPO较难成功

 

无论是赴港还是赴美,互金平台上市的积极性,都要来自整改、备案、合规的压力。按此前的监管要求,今年6月30日就是互金行业备案整改的大限。届时,未实现银行资金托管、信息披露不达标,不能按时完成备案的互金企业将面临退出市场,或者被同行业公司收购、整合的命运。

 

此番境内互金平台谋上市,某种程度也是为备案登记与整改验收“造势”。毕竟,若互金平台在境外上市,等于其业务模式与合规操作获得海外资本市场的认可,或对备案登记带来积极影响。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曾对媒体表示,预计今年下半年会再次迎来一波上市潮。一方面,备案之后,平台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消除,拿到备案的平台还能享受一波合规红利,此时上市有助于做大估值;另一方面,整改结束后,行业进入加速分化期,也会产生大量的并购重组机会,头部平台会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有观察者告诉《投资者报》记者:“互金行业被加强监管,只能充当信息中介之后,本身盈利前景就有限。在此情况下,一些小型互金公司只能冀望于上市,将股权兑现,风投得以退出。再加上互金行业进入备案期后,在未来监管进一步收紧的情况下,行业本身的腾飞空间不会很大。这对龙头企业影响不太大,但小规模公司未来可能没有太多存在的价值,它们若不及早上市,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小。”

 

上述观察者认为:“境外肯定比境内容易上市,境内上市对公司的盈利要求更高,况且监管部门也不太鼓励互金公司在境内上市。”

 

那么,寻求上市的互金企业能在香港实现梦想吗?徐红伟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据我了解,因内地不太支持互金公司上市,受此影响,互金公司也较难在港成功IPO。我目前知道的两家互金公司还是计划今年去纳斯达克上市,未来互金行业还会有上市潮,但大部分互金公司还是选择去美国。”

 

但近期爆发的中美贸易战,也令这些欲在纳斯达克敲钟的互金企业上市前景模糊起来。


2
标签: 维信 一波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