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对委托贷款与信托贷款的影响

辛超 | 2018-03-23 17:22 51397

来源:债与经济学 作者:辛超 一、最新政策1、委托贷款新规2018年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主要有三大禁止:一是委托人不能是资

来源:债与经济学   作者:辛超


一、最新政策


1、委托贷款新规


2018年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主要有三大禁止:一是委托人不能是资产管理公司和信贷业务机构(禁止交叉委贷),二是委托人的资金不能是受托管理的他人资金(禁止资管产品嵌套,私募和有限合伙企业等“壳”形式在禁止之列),三是禁止信贷资金用作委托贷款(禁止通过企业来“倒贷”)。从银监会的政策看,资管产品投向委托贷款的都将到期退出。


2、信托贷款新规


2017年11月,银监会出台文件规范银信类业务(55号文),规定“应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将商业银行实际承担信用风险的业务纳入统一授信管理并落实授信集中度监管要求”,不得通过银信通道规避监管要求。


3、证监会配合政策


新监管模式下的政策配合度明显提高。根据报道,证监会今年也相应进行了窗口指导,包括:


“一对多”产品禁止投向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到期退出;但“一对一”产品还可以做信托贷款(能否做委托贷款在报道中不是很确定,若参照银监会规定是不能会委托贷款的)。“一对一”产品要做信托贷款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必须为委托人自有资金(禁止产品嵌套),禁止期限错配(产品到期或开放期不得早于非标资产到期)。


4、政策仍留有余地


根据当前的政策,委托贷款已经被严格限制,任何通道都不可行。


对于信托贷款,虽然已经要求银行对银信通道进行穿透,纳入统一授信管理并计提资本与拨备,但合规的银信合作并未禁止。


然而,政策似乎对“银证信”合作没有做同等力度的限制。大资管新规允许资管产品嵌套一层资产产品;银监会的“55号文”没有涉及银证合作;证监会没有禁止“一对一”产品做信托贷款;因此“银行自有资金——‘一对一’资管计划——信托贷款”似乎仍然有打擦边球的空间。这可能只是为了过渡,今后政策应该也会逐步限制,今年以来银监会要求信托公司规模只降不增就是信号。


二、现实情况


监管政策对委贷与信托贷款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新增委托贷款规模是从去年4月(“三三四检查”)开始大幅收缩,今年前2个月转为负值,余额已经持平于去年4月份。去年基金子公司和银行委托贷款受到政策压制,信托贷款大行其道,全年新增信托贷款2.2万亿元,但今年前两个月仅新增1100多亿元,新增规模同比明显收缩。截至2018年2月底,委托贷款余额13.8万亿元,信托贷款余额8.7万亿元,二者合计22.5万亿元。


未来受监管政策影响最明显的应该是银行理财、基金子公司和券商资管通道的委托贷款与信托贷款,保险尚不在其中,银信合作短期内总量平稳、结构调整,长期有规模收缩压力。


1、银行理财


2017年底,银行理财余额29.5万亿元,其中4.8万亿元投向了非标债权。根据过去的投资结构估计,投向信托贷款约1万亿元,委托贷款约5千亿元,二者合计1.5万亿元。


2、证券业


由于没有最新数据,根据基金业协会对2016年底的统计:


券商资管做的委托贷款近1.8万亿元,信托贷款近1.5万亿元,几乎全部是“一对一”通道,余额合计有3.2万亿元。


基金子公司方面,委贷与信托贷款两项合计有2.2万亿元,由于基金子公司中“一对多”业务占比仅为10%左右,因此这些委贷和信托贷基本上也是“一对一”通道。


券商与基金公司的通道中还有不少是以收益权、股权等形式存在的融资类业务,这些估计也得有个5万亿元规模(2016年底)。


3、最新非标规模估计


根据2017年底数据,券商资管数据变动不大,基金子公司的“一对一”业务规模减少了近3万亿元,可见其非标业务大幅压缩。结合去年银行委托贷款新增规模收缩,对理财、券商资管与基金子公司的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其他非标业务估计如下:


委托贷款余额:3-3.5万亿元(=0.5+2+0.5~1)


信托贷款余额:4-4.5万亿元(=1+2.5+0.5~1)


其他非标债权类余额:5-6万亿元。


三、影响


1、信托贷款


由于当前“银证信合作”的信托贷款符合“一对一”,银行理财或银信合作的信托贷款也没有被严格禁止,但是要满足期限匹配、银行风险穿透等规定也有难度。目前看信托贷款余额仍在小幅增加,在当前政策下信托贷款到期后还是可以续上,存量可续但增量难长,信托业高歌猛进的时代已经告一段落。


2、委托贷款


有人认为当前近14万亿元的委托贷款几乎都不合规,全都到期不续?也不太可能。


根据前面的估算,保守看至少有3、4万亿元的委托贷款会到期不续。这是银行眼下所面临的主要的表外转表内压力。如果真如银监会官员所说的信托公司资产规模“只减不增”,那是无法通过银信合作或银证信合作来承接委托贷款到期的——所以银监会控制信托贷款规模的态度虽然明朗,但是否可行还有待观察。


其他非标业务的底层资产以及监管规定目前尚不清晰,穿透与严格监管的到来只是时间问题。


未来非标转标或许会有较快发展。

4
标签: 委托 商业银行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