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直连”倒逼支付行业求新求变
自去年以来,央行连发数文,铁腕整治支付行业,包括“断直连”、提高备付金交存比例等。在分析人士看来,在整改规范政策引导之下,支付行业基础生态已发生变化,行业也到了一个全新的时间节点。无论是从业务还是资本层面都传出新动向。
⊙魏倩 ○编辑 陈羽
自去年以来,央行连发数文,铁腕整治支付行业,包括“断直连”、提高备付金交存比例等。在分析人士看来,在整改规范政策引导之下,支付行业基础生态已发生变化,行业也到了一个全新的时间节点。无论是从业务还是资本层面都传出新动向。
行业生态嬗变
在央行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中,非金机构与商业银行之间“断直连”已成为监管任务的重中之重。去年以来,央行先后下发数个文件并进行现场检查,意图全面整治支付行业,保证合理竞争,支持金融创新,同时堵漏洞,杜绝乱象。比如,支付机构要向央行交存客户备付金、打击聚合支付、清理“二清”现象、二维码支付限额等,同时还要终结延续多年的支付机构与银行直连问题,并设定“断直连”时间大限。
其中,引发支付界巨震的主要是备付金交存和“断直连”。过去支付机构手握大量客户备付金,不仅可用作与银行谈判费率的筹码,还出现了挪用占用等乱象。如今,支付机构不仅要向央行交存,且比例最高上调至50%左右。据央行最新数据显示,2月末非金融机构存款达2202.35亿元,环比增加约78%。
“断直连”方面,按照最新的《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296号文),银行、支付机构要在4月1日完成“断直连”,接入合法清算平台,即银联和央行主导的网联平台。
“这是必须要做的。从政策严厉度看,第三方支付机构再按照过去的经营模式,在灰色地带加速拓展业务已不太可能,从监管空白处套利的口子将越来越小。”易观支付机构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说,导向就是要让支付机构回归小额支付的角色定位。
据了解,目前支付机构正在按照一定节奏接入合法清算平台。从目前的公开信息看,银联已和全国200家银行完成互联互通。此外,还与包括10余家主要支付机构在内的上百家成员机构达成合作共识,其中70余家机构已经完成平台对接或正在开展对接工作。
在网联方面,据央行3月5日公布的《2017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去年四季度末,共有248家商业银行和65家支付机构接入网联平台。
资本运作起航
支付行业经过近十年发展,不仅形成一个数额庞大的第三方支付市场,且竞争激烈、两极分化。上述种种举措,都说明支付行业已然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从业务到资本层面更是动作频频。
上述支付宝、微信接入银联的传闻,引起了支付界高度关注。因为这两家支付机构在移动支付市场的份额超过90%,若接入银联,意味着什么不言自明。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说,去年央行出台的一系列整改规范政策,使支付机构的运营模式发生了变化,影响到整个行业,市场竞争格局也趋于稳定,走向规范化经营。
在王蓬博看来,监管政策对行业的影响早已开始。他的判断是,一些支付机构在垂直领域已经形成优势,客户很难被撬走,市场格局将趋于更稳定,竞争将向场景渗透,同时向渠道下沉。上证报此前曾报道,自去年开始,支付宝、银联等支付机构就在交通出行场景进行拓展,如地铁、公交等领域。
而今年一个大的新动向是,支付机构正在寻求融资壮大自身实力,目前资本运作已有实际案例。
日前,第三方支付机构汇付天下已正式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书。拉卡拉支付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漫道金融信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宝付网络)正在冲刺A股。银联商务正在进行Pre-IPO阶段的融资,估值达230亿元。
从招股书信息来看,这些支付机构在流量、用户、数据等方面已形成优势,且都实现盈利。融资主要用于增加资本金、研发、收购、建立直销渠道等。实际上,细究融资用途,可以窥见上述监管政策的影响。
据薛洪言分析,在行业竞争趋于稳定、经营走向规范时,选择进入资本市场也更适合,是一个窗口期。当然,也不排除这些支付机构早期都是创业性机构,如今背后的投资者有退出的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