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B支付那些事
本文所指B2B支付中的资金归集,是指银行根据客户的约定,或者客户自主通过银行将资金划拨,以即时或定期将一个或多个账户的资金全部或部分转入另一个指定账户的形式,这种形式主要发生在企业、商户收款的过程中。
作者:大师兄
本文所指B2B支付中的资金归集,是指银行根据客户的约定,或者客户自主通过银行将资金划拨,以即时或定期将一个或多个账户的资金全部或部分转入另一个指定账户的形式,这种形式主要发生在企业、商户收款的过程中。
在B2B支付中,资金归集及账户体系建立是现金管理中的重要一环,管理得好,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资金运行效率,同时帮助企业建立资金得以最大利用的循环管理体系,其账户体系在资金分门别类管理中,不仅是财务管理的需求,客观来说也是公司运营及业务本身的管理需求。
客户在选择资金归集解决方案时,由于决策人多是企业负责人或企业财务负责人,出于对自身业务流程的了解,多从支付服务角度去看资金归集解决方案的优劣。例如:手续费成本、支付限额、支持的银行覆盖、结算效率、服务时限等,尤其关注资金安全,极少会从账户角度提出需求。而资金归集的服务方,也因为客户需求的引导,没有对资金归集中隐藏的账户需求做深入思考,导致没有利用账户自身的功能,解决客户在资金归集中遇到的问题。
资金归集的需求与服务双方,都缺失了对于账户在资金归集中的应用,导致资金归集服务多年来始终围绕着支付服务打转悠,使得资金归集服务始终处于较原始的阶段。
支付服务于交易场景,其实账户也是服务于交易场景,由于账户在结构上是高于支付的,所以,在资金归集服务中,支付解决不了的问题,账户则可以解决。而当支付服务与账户服务被集成后,资金归集服务将不再是简单的支付服务,而是进阶至数据资产服务这个高度。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账户在资金归集中的应用,我们先看下资金归集中的账户类型分别有哪些。
如上图所示,付款方与收款方账户主要以银行企业结算账户与个人结算账户为主。这种账户关系下的资金对手关系,是多对一的交易关系,和多对多的账户关系,多对一的交易关系是指,上游企业供应,下游企业经销或分销,一个上游企业和多个下游企业间有交易关系。多对多的账户关系是指,上游企业为了方便归集资金,向下游企业提供多个账户用于收款。这种多对一的交易关系与多对多的账户关系的重合,给资金归集企业带来巨大的对账勾稽工作量,上游的资金归集企业为了确定多个交易关系中的应收应付,需要大量人工稽核才能确保应收与应付的正确。我这里谈及资金归集的应收与应付关系,可能很多人会不理解。大家更多的会觉得这是个订单关系,下游企业制定订单,向上游发起基于该订单的付款,上游企业勾稽订单关系即可,无需管理账户关系。
但实际上,企业资金归集服务中,并非一定是先订单后支付的逻辑,我们在企业经营情况中,经常看到上游企业与下游企业约定付款金额,下游企业在没有制定订单时,也可以先向上游企业完成付款,形成上游企业的应付,之后再在上游企业应付额范围内下达订单。这样的支付流程,彻底打断了支付与订单的联机关系,从原来的外部账务处理,变成了上游企业的内部账务处理。
当变成上游企业内部账务处理时,订单与上游企业应付额的关系也产生了改变,出现了三种类型的订单。第一种为等额订单,指应付金额与订单金额相符。第二种为差额订单,指订单金额小于应付金额。第三种为超额订单,指订单金额大于应付金额。这些繁复的形式,在多对一的交易关系和多对多的账户关系基础上,极大掩盖了资金归集需求的本质,使得我们关注支付多于账户。即便是支付,我们也受制于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局限性,多从零售支付角度去考虑问题,无法抛弃订单与购物车的思维,也没有考虑支付流程中的二个重要环节,支付决策与支付执行。
我们先说支付决策,支付决策就是做出付款的决定,支付环节中决策大于执行,前者决定后者。支付执行则完成付款流程,实现资金划拨到确定的对手方结算账户中。在零售与消费支付场景中,支付决策与支付执行往往是由一个人完成,我的支付我做主。但是在企业支付时,情况就不同了。企业决策人签字,交由财务部门经办,支付决策与支付执行的分离,使得支付有了与零售场景的不同。支付体验不再是决策与执行者的首选,而是安全占据了首位。而且基于企业本身的对支付安全环境的要求,远高于个人,企业接受新生事物的意愿也低于个人。
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就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改革开放后的商品经济繁荣,促进了商品流通业的发展,而商品流通中,资金归集服务是所有企业的刚需,虽然银行业为这类企业研发了现金管理平台,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归集中遇到的问题。但实际上,这类企业往往利用银行业的结算产品,根据自身需要,组合出了符合自己基本需求的资金归集解决方案。这些企业充分的利用银行结算产品与账户产品,实现资金归集,然后再用其他手段勾稽还原交易对手关系,将支付结算关系中的资金关系,还原为交易关系的买卖关系。
这里我举一个案例来说明,企业是如何组装银行产品服务于资金归集的。某全球500强企业,要求各地经销商统一办理某银行个人结算账户,然后将银行卡及密码寄送或经客户经理转交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将银行卡与经销商关系确定后,形成档案管理,也就是将交易关系中的经销商,与支付结算关系中的银行账户做映射关系处理。当某经销商要付款给该企业时,经销商向交给企业的自己户名的银行卡中存款或汇款,然后通知企业。企业收到通知后,调用档案中的银行卡,在某行转账POS上刷卡支付,支付完成后,企业按财务管理流程,为付款经销商计应付。
从直观上来看这个案例,很多人都会觉得这么大规模的企业,这种方式处理资金归集太初级,但实际上,企业非常好的利用了银行业的支付结算产品与账户产品,以账户为基础,以转账POS为支付工具,最高效的利用了银行产品。我举这个例子,其实是想说明,在没有第三方支付时,企业就开始利用银行业的支付或账户产品解决了资金归集的问题,其问题只是效率与成本这二个维度而已。
每个企业财务人员,都曾自己扮演过支付产品经理这个角色,他们利用有限的支付结算与账户产品知识,根据企业自身经营情况,因地制宜的组装出符合自身经营需求的资金归集产品,我们可以称之为自己买配件组装PC或汽车,企业需要自身为这个组装产品的质量与稳定性负责,也正是这责任转嫁的根本动力,导致企业在面临完整的资金归集产品时,仍有足够的动力去接受。
随着互联网的崛起,第三方支付在零售领域开疆扩土,培养与教育了大量商户与用户,处于不断拓展新领域的冲动,也开始向资金归集领域拓展,其实各支付机构,都或多或少的对资金归集服务领域有所涉猎,都各自基于自己理解的资金归集所研发的产品,但最后都发现,浅尝偶有所获,搞一两家容易,继续深耕拓展时,遇到的问题都是个性化的,甚至于客户表述的需求是伪需求。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应从商品从诞生到零售的整个过程去看,只有这样我们才知道我们服务的领域是哪一块,应该遵从哪些原则。
我们从上图来看,原材料经过4个环节变成商品到了消费者手中,这期间会涉及三种类型的支付,原材料到半成品到商品环节,也就是我们所说生产与制造环节,企业间的交易统称B2B支付,支付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票据、转账等等,这个领域一直是银行业把持,频率低、金额大,对交易支付服务需求不旺盛。当商品被制造出来后,商品经过商品分销,分销到商品零售端时,频率逐渐变高,金额也相对B2B随之减少,支付过程中,票据减少,现金增多,交易对手也增多,往往一个全国性商品的分销商可以高达千个以上,而一个分销商所辖的销售区域,就可能有数百或数十个二级分销,这些分销商品面对的零售终端,则也可能达到数千个。这种分层式的分销体系,非常适合商品从生产地流转到城市及县市。
当商品到达零售终端时,就剩下消费者与商品零售企业实现交易了,目前这个领域,是第三方支付的主要战场,面对碎片化的交易场景和巨量的消费者,第三方支付利用互联网基础,搭建了服务于互联网零售的商家,将零售搬到了互联网上。线下则利用POS终端,解决一部分消费者的银行卡支付。这三个领域,对支付服务的要求都因为交易关系与交易场景有所不同。因为我们今天谈的是资金归集,我们就针对资金归集服务的流通领域做详细分析。
我们前面说过来,资金归集中存在交易一对一和账户多对多的不对称。在这个不对称中,我们并没有看到对支付的特殊需求,换个角度而言,大量的客户其实都是银行标准转账、汇款产品解决其支付问题,而收款的上游企业,也较少考虑付款方的支付问题,即便考虑了,也不会有太多手段去解决这些问题。银行标准转账、汇款产品,可以确保付款人将资金划转到收款方,资金流可以满足收付双方要求,但在信息流上,由于支付和交易是脱机的,就需要人工去勾稽与还原交易对手关系,处理这种脱机交易,成了收款企业财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尤其,这类勾稽与还原交易对手的工作,并非独立事务,而是企业生产经营流程的一部分,缺失了这个流程,将导致生产经营无法维持,资金与商品的交换循环会因此中断。所以,企业财务部门间接承担了部分销售确认的工作。当某个经销商透过转账与汇款将资金划转到收款企业时,经销商们将遵循收款企业的付款约定,会使用转账账户、备注与金额等方式,对这笔交易做标识,用来向收款企业说明,这是“我”付的钱,而收款企业则按这种交易还原方式,将支付逐笔还原到交易对手。
无论采用什么方式还原,我们会发现,都离不开账户的帮助。资金没有特殊属性,我们很难判定这笔钱和另外一笔钱的区别,除了金额有所不同,所以收款企业只有透过账户完成交易还原,因为账户具有唯一性,我们可以约定交易对手的付款账户,以此标识交易对手,也可透过收款账户的借记往账备注来还原交易。讲这么多,我其实想说明是,资金归集领域,无论是支付服务提供商,还是收款企业,都会习惯性的认为支付是资金归集中的首要问题,但实际上却是交易还原的问题。
因为支付手段与金融服务环境都足以支撑这种资金划转,但收款企业面临的问题,是在与多个交易对手中,清晰准确的识别每个对手,并准确处理成企业的应付。当我们辨析清楚企业资金归集的根本需求后,就会发现,除了账户这个工具,在脱机交易中,并没有其他手段去解决交易还原的问题。银行业针对企业资金归集需求,也研发了部分账户产品,利用现金管理产品,在企业结算账户之下,下设多个可以自定义的二级账户,利用这种固定的账户,直接标识交易。
如图,通过二级账户的标识,企业可以完全不用管理付款账户,也不用透过借记往账的备注人工还原交易,直接把账户作为交易对手标识,高效、准确的完成应付的勾稽。这种账户关系,把原来的一对多交易,还原成一对一的支付关系,消弭这种不对称后,收款企业面临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第三方支付擅长处理交易与支付的联机交易,是因为支付服务最早应用于零售环节,针对零售环节的支付需求,商城推出了购物车到结算环节,最终实现订单到支付这个环节,完成了交易与支付的联机。但在资金归集服务中,支付要同时满足脱机与联机二种需求,由于第三方支付缺乏对这种需求的关注,导致整个支付行业在这个领域只有亮点,没有规模。相对于把持资金归集服务主要市场份额的银行业,第三方支付其实具备满足脱机与联机交易的能力,如果能将各家银行的现金管理产品与第三方支付产品有效结合起来,就能实现“账户+支付”的复合服务,为有资金归集需求的企业提供更好的交易支付服务。
即便“支付+账户”服务解决了企业资金归集的支付与会计勾稽问题,其服务本身并不能向外输出价值,而是从内降低成本与提高效率。但实际上,我们会发现有了账户服务的参与,企业可以将数据“流量化”,之前,资金的划转都是财务数据与银行账户流水,没有交易基础的支付流水,本身就没有巨大的可挖掘价值。至今为止,无论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研发的基于支付流水的信贷产品都失败了,其核心原因,就是无法准确判断支付产生的基础是什么。没有交易,就没有交易对手,没有对手就没有关联行为数据,没有与人、企业、物相关联的数据,就是没有价值的数据。但是,即便和人、企业、物有了关联,如果数据是未存储或是非电子化存储,这些数据就会以非电子化状态的碎片化存储,也就是数据没有可加工基础。
账户在企业资金归集中,可以非常好承担这一角色。账户可以非常好的记载支付对手与流水,可以支持支付在联机或脱机二种情况下,交易逐一还原,使得企业的每次交易和支付的数据完好的被存储下来,随着数据的积累,企业的数据资产就此形成,账户也就成为了数据资产仓库。在实体经济世界之上,互联网经济借助现实世界的基础,形成新的边界与体系,并因为人类的经济特性,创造出新的价值,比如人类有房屋,互联网有域名和账号。同样的,互联网上也有资产,这种资产不同于我们传统经济中的资产,互联网资产是无形的。随着互联网世界的发展,其资产将以数据形式凸显出来,形成了数据资产。
在不远的将来,每个企业都将拥有数据资产,而这些资产都需要存储、处理、使用。企业资金归集,是交易链条中重要的价值交换节点,其数据关联性强,易于处理与使用,能够为企业在融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相对于向内支付服务,账户对数据所起的作用,可以产生对外的输出价值。
其实,账户在企业资金归集中的应用还有很多,但这些垂直场景具有很强的封闭性,不为人知而已。比如交易中的担保、冻结,这些都需要账户支撑,还有特殊场景中的共管账户、多级授权账户、账户群等应用,这些应用如同支付方式一样,都能很有效的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