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活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几点尝试
中小企业既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数量庞大、最具发展活力的群体,一季度,我国新 增贷款4.58万亿元,同比多增3.25万亿元,但从贷款结构看,资金主要流向大型建设项目,中小企业获得的资金仍相对不足,已成为影响保就业、保稳定, 制约经济增长后劲的突出问题,可以说,拯救中小企业的责任重于泰山。作为商业银行如何在有效经营风险的前提下支持处在巨大转折时期中小企业的发展,实现银 企双赢,根据我们近年来的信贷实践谈几点浅见。
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数是家族式企业,在企业规模比较小的时候,有一定的合理性,当 企业的规模达到一定水平时,发展瓶颈开始显现,投资行为较为短视,引进人才较难,产品单一,企业生存过度依靠低价竞争,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长远的战略 发展规划,许多地区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程度不高,容易出现大起大落。尤其是面对当前人民币升值,迅速萎缩的国际市场需求和违约率的明显上升,使许多企业生 产经营成本加大,出口能力下降。其次,中小企业一般很难提供合乎银行标准的抵押品,加之抵押评估、登记部门分散,收费高,手续繁琐,信贷融资往往需要借助 信用担保,目前各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均要求担保公司以在本单位的实存资金作为基数,乘以信用放大倍数,得出最高担保余额,因此,担保公司的收益水平直接取决 于银行认可的信用放大倍数,一方面担保机构市场化运作程度低,大多停留在“小作坊”式的管理模式,担保业务难以适应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另一方面,担保业务 收益相对较低,缺乏专业人才,多数担保公司注册资金与实际资金差距大,抽逃资本金现象较为普遍,经营发展缺乏后劲。
中小企业在产品销售上多采用现金交易方式,一些企业财务报表未审计,财务信息不 真实、不完整,容易出现人为的操控,而现有的征信体系内容有限,关联风险不易被银行监控和管理,一旦出现经营风险,有些企业便借各种名义逃废银行债务。同 时,多元化融资平台还未全面向中小企业开放,导致中小企业大部分的资金需求主要依赖于银行信贷,一些生产正常的企业担心银行“惜贷”,通过多头开户、资金 不入账等方式不履行还款协议,加之一些中小型商业银行压缩信贷规模使得国有银行本来没有问题的贷款,也变成了不良贷款。同时,一些中小企业为了生存发展, 不得不从民间高息借款,无疑加大了其经营风险,而且不同地区间发展极不平衡。从银行自身来说,我国开展小企业金融服务起步较晚,尤其是对中小企业贷款损 失,只能以其税后利润予以核销,由银行独自承担,中小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及高风险性,边际效益低又缺乏风险补偿机制,使得安全性为前提的银行在授信业务活 动中难有作为,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融资难问题更为突出,加之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管,强化风险责任的追究,奖励机制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 层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大型企业、集团客户融资方式会逐渐从银行融资转向资本市 场,小企业往往才是稳定的客户源。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影响不断加剧的新形势下,商业银行传统目标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比较成本最低化是金融资源竞争性配置 的准则,从长远的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改善银行的资产结构,实现业务转型,改进和完善适应小企业贷款业务特点的经营和风险管理模式已势在必行。银行经营的就 是风险,任何投资都是风险和收益的结合,只有那些有能力承担高风险的商业银行,才能获得高收益的投资机会,也是现代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之所在。首先要进一 步明确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对授信业务的经营理念上要彻底摆脱“大就是好的”惯性思维,从“控制”风险向“经营”风险转变,通过优化经营组织结构和经营理念 提升经营管理能力,促进金融创新,培育新的盈利增长点。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具生机与活力的群体,地域和行业分布比较分散,银行更容易实施风险定价,用 利率覆盖风险是小企业贷款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当今银行经营的核心最重要的不是资产的概念,而是客户概念,谁掌握了客户谁就掌握了市场和未来,谁就掌握了财 富的源泉,谁走在了前面,谁就占据了先机。
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的条件必须是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小企业贷款业务的特 点是“客户多、需求急、频率高、额度小”等,这就需要商业银行在各个层次上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通过借鉴、吸收国内外同行的先进经验,创新银行组织架 构,不断提高信贷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加快建立一支专门的中小企业贷款营销队伍,按照有利于客户价值创造和内部风险控制的原则从创新服务模式出发, 逐步实现业务流程的专业化,如设计符合小企业经营特点的信贷调查报告格式化文本,尽量减轻信贷人员的操作性工作量,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类似工厂标准化、 流水线授信发起和审批流程,并根据不同类型客户特点应实行差异化授权,积极推行客户经理制和产品经理制。同时,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情况、区位优势、产业特点 以及中小企业状况,搞好调查研究,因势利导,对产权清晰、具有较好的公司治理机制、主导产品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授信项 目库,灵活运用各种金融工具为中小企业提供网上银行、财务管理、咨询评估、销售账款管理等更高层次的金融服务,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增强企业对银行的归属感 和认同感,培植一批忠诚客户。
我们要充分认识拯救中小企业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对企业的评判和分析不能停留在静 止、片面、主观的认识上,要以市场为导向,深入了解企业动态发展状况,坚持注重素质,不重外表;注重实绩,不注重账表;注重现金流量,不注重大小。由于大 多数中小企业没有经过审计合格的财务报表,因此,不能单纯依赖财务报表等“硬”信息,必须逐步加大对非财务信息的了解去判断企业的经营情况,首先可以通过 税务、工商等部门了解中小企业的纳税情况等信息,通过行业协会或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等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信用意识,以企业的用电量来推算企业的生 产量,通过和企业员工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收入情况,和对主要经营者个人素质的评价以及主要经营者/主要股东个人的其他投资、资产与负债状况,“软”信息涉及 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财务数据等“硬”信息的不足。同时,积极探索建立企业的非财务信息的评估系统,改变过分依赖抵押、担保,忽视对企业 本身的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分析,使得企业不会因为规模限制而降低信用级别,通过信息分类,共享,加强上下级行、部门之间的沟通,提升服务水平,为信贷业 务提供可靠的审批依据,减少管理和审批环节。
在政策上要大力发展和扶持地区性的中小银行,搞活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从 经济学原理上讲,要实现小企业信贷可持续发展,就要克服“成本高”和“风险大”两大不足,使其风险受益能够覆盖成本。根据我们的信贷实践,在已有的存货抵 押、仓单抵押业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浮动抵押(借款人以现有的和将来取得的全部资产,为贷款人的利益而设定的一种物权担保),如专利 技术及其他知识产权,法人代表的个人财产等,或者以其品牌、专利权等知识产权作抵押,实行差异化服务。在贷款方式上可以逐步实行定期贷款分期还款的方式, 这比较适应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和现金回流特点,也可以通过试办“三包一挂”贷款,即信贷人员包贷款发放、包贷款管理、包贷款本息按期收回,合理确定贷款综合 定价水平,降低小企业的筹资成本,通过批量生产实现成本节约与规模效益。同时,制定专门的业绩考核和奖惩机制,严格区别信贷人员的工作失误和失职行为,将 小企业信贷人员的收入、效益和贷款质量等综合绩效指标挂钩,充分发挥信贷人员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对中小企业贷款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把为中小企业服务打 造成银行的一个特色,一个经营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