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行征信获百余家机构报送数据,部分公司“申牌心”不死

2018-03-01 15:21 6696

2018年2月22日,央行正式批复了首张个人征信牌照——毫无意外地花落百行征信有限公司(下称“百行征信”)。牌照有效期三年,截至2021年1月31日。百行

2018年2月22日,央行正式批复了首张个人征信牌照——毫无意外地花落百行征信有限公司(下称“百行征信”)。牌照有效期三年,截至2021年1月31日。

百行征信作为“数据纽带”的作用毋庸置疑,但“石头落地”之后带来的疑问是,其对市场产生的激荡和影响,以及百行征信当前的运作状态、未来的走向。

第一财经记者获悉,百行征信未来主要的服务对象和数据获取对象包含网贷平台、消费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目前,已经百余家平台开始进行数据对接,部分机构已经进行了全网数据对接。与此同时,除百行征信外,未来致力于做征信的机构仍然存有申请征信牌照的可能性,但是需要满足征信业的基本条件,例如独立性和数据的安全性。

主要聚焦金融领域

伴随着个人征信机构试点工作迈入第四个年头,首块个人征信牌照终于落地。此前8家试点征信机构分别推出了不同的产品,其中被公认的标准化产品是信用分计算系统,即根据信用分评判个人信用高低,并将这一数据结果与大量的金融、生活场景相结合。最早推出此类产品的包括阿里旗下芝麻信用芝麻分,平安旗下前海征信的好信度,考拉征信的考拉分,华道征信的猪猪分,腾讯信用的腾讯分等。

阿里系、腾讯系、平安系是八家个人征信机构中的三大龙头,之所以被市场如此定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坐拥征信行业的核心矿藏:数据。

试想这样一个场景,在某个人商户早上起来利用支付宝刷了路边早餐,中午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了一些材料,在月初时通过网商银行申请了一笔小额贷款,月底盈利后又将盈余存入了余额宝……这些简单的生活日常,使其在阿里系中留下了诸多的痕迹和数据,在个人画像中已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更多的市场预测中,这些数据将成为百行征信未来的囊中之物。与阿里系相似,未来与个人密切相关的非商业银行数据都将源源不断地流入百行征信。未来,百行征信“接管”纷繁数据源的说法甚嚣尘上。

但第一财经了解到,初期,百行征信更多集中于与借贷相关数据。以阿里系为例,淘宝、支付宝数据或许不是百行征信的目标,而网商银行、花呗、借呗等与借贷相关的数据更符合百行征信的定位,但是基于百行征信的独立性和公开性,数据的获取将采取自愿原则。对于芝麻信用以及阿里系相关借贷数据是否对接给百行征信,记者采访了蚂蚁金服的相关人士,截至发稿并未给出确定答复,仅表示希望运用自己的技术能力与各家机构一起共同做好百行征信。

此前,8家征信机构开发出了五花八门的征信产品,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却屡遭监管“喊停”。腾讯分公测、支付宝年度账单对于个人数据的授权,以及芝麻信用分与首都机场快速通道的合作均接到了来自央行的窗口指导。

在征信机构业内人士看来,征信产品究竟是应用在金融领域还是生活领域,监管层也存在分歧。金融领域是征信发家的地方,但是目前大量的征信产品与生活场景相结合,例如医院、签证、安检通道。“这是发改委倡导的,在中国征信领域,央行和发改委都想掌握征信的主导权。”一位征信机构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表示,征信最后还是由央行主导,那么生活领域的征信应用将会被压缩。

“征信最终要解决的是能否还钱这一个问题。”信而富CEO王征宇称,征信中的“信”表达是借钱后归还的可能性或者说是违约的概率,并不是用征信做金融服务,也不是扩大社会服务、社交服务。

发改委更为关注的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例如过马路穿红灯、按时缴税纳税、是否酒驾违章,将这些纳入社会诚信体系,进而建立社会档案。

征信过多用在生活领域,除受到“过于娱乐化”的批评之外,用户信息安全也成为征信行业下一个关注点。腾讯金融华东区总监罗浩指出,个人隐私是大数据最为敏感的话题。征信机构在开发这一矿藏的过程中很可能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用户授权、按需运用,只是指导性原则,但是每家公司字段太多,哪些能用来分析、哪些不能用来分析难以界定。”罗浩表示,腾讯征信接下里的重点项目是在反欺诈领域。

百余家机构已开始报送

百行征信在获取数据层面的原则是:牌子一竖,愿者上钩。开鑫贷总经理周治翰对第一财经表示,百行征信个人信用信息以个人负债信息为主,与负债密切相关的其他信息为辅。信息来源主要是网络小贷公司、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和消费金融公司等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而百行征信的主要服务对象则包括网络小贷公司、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和消费金融公司等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以及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

处于筹备期的百行征信并不仅仅是公示,数据、业务、平台、系统均已经启动。

目前,行业中已经有一定数量的机构开始对百行征信做数据报送,部分机构已经做到全量数据报送,信而富便是其中之一。

王征宇对第一财经表示,之所以如此选择,源于百行征信满足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百行征信足够“独立和专一”,专注于征信一事而不会破坏游戏规则。另一方面,拥有相对安全的数据规范,以保证数据传输过程中不会遗失,同时敏感数据不会泄露。同样获得了王征宇信赖并实现了全数据报送的还有央行基础数据库。来自央行征信局下属单位的上海资信有限公司(下称“上海资信”)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网络金融征信系统NFCS累计签约机构1109家,共收录自然人4464万人,其中有借贷记录的自然人1944万人。

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向百行征信报送数据的行业机构已达到一百到两百家。

之所以百行征信能够如此快的进入运作流程,更重要是百行征信的系统都是“现成的”。即已经搭建了相对完善的报备体系、数据管理体系等。此外,报送数据的平台机构的数据对接技术也相对完善。早前,央行征信局从筹备到真正建立、运作经历了较长的时间,主要问题难关在于技术开发。据了解,未来该系统的维护也由百行征信自己的人员维护,并非来自占股分别为8%的征信试点机构以及第三方技术平台。

牌照口子没有关死

市场的发展并不会如预想一样的顺利,百行征信要攻克拥有大量数据的金融、非金融机构参与,面临的一个问题是,这些公司“征信心”不死,仍然想要做征信。

“在目前赴美上市的为数不多的几家互联网金融机构中,就有两家平台机构想要自己做征信。”上海一家排位居前的网络借贷平台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想自己做征信的还有诸多机构,例如大规模的投顾公司。

“这些机构依然想要申请征信牌照,而征信牌照的口子也没有关死,有朝一日还是可以申请的,这些机构抱着‘放长线钓大鱼’的想法等待着这一天。”一位接近百行征信的人士表示,一旦行业中部分机构拥有这样的想法,就不会实现所有的机构在数据共享层面全部被推动。

对于央行征信管理局而言,征信行业的“游戏规则”向市场阐述的清楚而明晰,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达到标准就下发牌照,未达标准就没有牌照。而对目前市场上受利益驱动想要从事征信业务的平台而言,“规则都懂,但是遵守不了”。

此外,接近百行征信的人士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百行征信的目标金融机构正走在合规的道路上,未来,站在百行征信背后的央行征信局将会站出来,金融数据或许可以直接报送到央行数据库。

“当央行征信数据库表达出只要持牌正规金融机构数据都可以向我报送,同样这些金融机构就享有查询的权利,那时所有牌照制的机构都会争先恐后地进入央行征信体系,向央行征信报送数据。那么百行征信要做什么?这是一个问题。”该人士说。


1
标签: 百行 征信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