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tech为金融界带来的八种干扰式创新

刘宏基 | 2018-02-05 14:37 4326

金融科技乃利用如大数据、机器人、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创新的科技,来解决金融服务业的问题。而在本文中金融科技公司则是被定义为一个小型的、具有科技能力、金融服务业的新进入者,不包括决定迈入金融服务业的大型科技公司,如苹果公司的Apple Pay,或者是加强重视科技的台面上现存的金融机构。

转自:IM投资洞见与委托  作者:刘宏基 


(本文来自《台湾银行家》2018年1月号,原文标题为:"Fintech是金融界的敌人还朋友?8种干扰式创新力道",略有编辑)

金融科技乃利用如大数据、机器人、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创新的科技,来解决金融服务业的问题。而在本文中金融科技公司则是被定义为一个小型的、具有科技能力、金融服务业的新进入者,不包括决定迈入金融服务业的大型科技公司,如苹果公司的Apple Pay,或者是加强重视科技的台面上现存的金融机构。


金融科技改写了金融业竞争规则


金融科技已经取得哪些成就?第一,金融科技已经成功取得主动权,他们几乎在金融服务业的每一个领域,都成为创新方向、样式以及脚步的先驱,而且已经成功成为一个独立的企业,或者成为金融价值链的重要成员。第二,金融科技业重新塑造了客户期待,对用户体验设立了一个新的、更高的标准。经由譬如快速贷款审核程序等创新,金融科技业证明大型科技公司譬如苹果及谷歌所设定的客户体验的高标,没有任何理由不能在金融服务业成为常态。也许有那么一天,银行客户不再感觉去银行像是去见他们的牙医,虽然是有必要,但实在不那么令人向往!


金融科技还有哪些不足处?第一,客户由现存金融机构转移到新金融科技业的意愿被高估。因为客户的转移成本高,而且新的创新经常没有重要到必须转移到新的服务提供商不可的地步,尤其是当现存的金融机构在做出调整的时候。第二,金融科技在建立新的基础架构与金融服务生态系统上相当挣扎,譬如另类的支付轨与资本市场,不过在传统金融生态系统和基础架构等方面,金融科技所做的改进倒是远为成功。


虽然金融科技仍无法彻底改变金融业的竞争生态体系,但是他们已经成功奠定了未来冲击的基础。因为金融科技成功改写了金融业的竞争规则,加上科技进步的脚步越来越快,这意味着虽然金融机构有潜力快速自我革新,但现在或未来,仍必将面对排山倒海而来的冲击。


有些金融机构成功地把来自金融科技的威胁转换为机会。快速成长的金融科技生态体系创造了金融业把企业内的创新功能外放的机会,他们可以耐心等待到新的科技成熟后,再应用于自己机构内。金融科技不断滋长的存在,为金融业提供了一个方便的技术超级市场,使之能够利用收购或合伙关系,快速开展新科技应用。


但不可否认的是,金融科技的急速创新形成了对金融机构的巨大威胁。金融机构能不能妥善应用科技,就视乎其经营模式是否足够敏捷,以及是否能够快速开展与金融科技业的合伙关系。令人担心的是,这两项都不是传统金融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另外,金融机构需要切记在心的是,在金融科技领域寻求技术的不是只有他们,如今因为进入金融服务业的技术门坎不断降低,未来竞争战场长期会如何演进,变量很多。


8种干扰式创新力道及样态


世界经济论坛计划小组找出可能改变未来金融生态体系竞争场景的8种干扰式创新力道:


干扰式创新1:成本的商品化(或无差异化)


成本不再是竞争的重点,商业差异化必须另寻出处。现存的金融机构面对降低成本的巨大压力,他们必须拥抱新的科技,同时跟长期竞争者或是新的市场进入者合作,没有对竞争差异化有帮助的成本驱动因子都必须被商品化。


样态1:互助化(或共有化)现存的金融机构正尝试建立新的公共设施,以及扩充既存公共设施的角色,其目的是为了建立标准化流程,以及避免公司彼此之间的重复工作。


案例1: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正与当地数个银行合作,建立KYC(认识你的客户)的公共设施,其目的是为了帮助所有金融机构降低重复的工作及成本。


样态2:外部化金融机构可以放心寻求合作的活动种类越来越多,这为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金融科技业和现存金融机构提供了不少商机。


案例2:BlackRock的阿拉丁平台为机构投资者和零售财富管理人提供风险分析、建构投资组合及法规参考等方面的工具。同时,这个平台也为资产管理产业的标准流程提供了科技支持。


样态3:自动化为了能守住利润率,现存的金融机构依赖流程自动化的工具流线化(效率化)其内部流程,同时降低活动的内部成本。


案例3:Automation Anywhere公司与各类型之银行合作,以达成流程之自动化,比如贷款的发起、稽核及对帐等。


干扰式创新2:利润的重分配


科技及新的伙伴关系使得各类型组织得以跳脱传统的价值链,导致利润池的重新分配。当科技这个触媒使公司能够改变他们在价值链中的位置与关系时,利润池在价值链内及价值链间的位置也势必改变。金融科技公司正在拆解金融体系的价值链,而且极有可能会拿走利润最高的部分,留下较不具经济价值的部分给变革速度较慢的传统金融机构。


样态1:价值链内的干扰。现有的价值链参与者跳脱传统媒介,寻求能与客户端直接对话的新创公司建立合伙关系,因此与过去的合伙企业便成为直接竞争者。


案例1:慕尼黑再保公司,一个大型的再保公司,选择与Bought By Many和Trov等产品新创公司建立合伙关系。以前的合作伙伴、那些传统的保险公司并成为慕尼黑再保的直接竞争者。


样态2:价值链间的移转。科技容许消费者可以在不同价值链的产品中轻易转移,而利润池也随之可以轻易地被迁移到新的机构。


案例2:如Vanguard及Betterment这一类的投资公司开始把ETF做为储蓄账户的替代品建议给客户,轻易地将客户地银行存款转移到ETF投资户口。


样态3:科技做为价值交换的桥梁。新的科技可以简化与大而复杂的网络间的连结,使得连结网络中的重度参与公司被干扰和影响。


案例3:Stripe为所有商家提供一个简单易操作、且极具成本效益的在线交付处理系统,而这在过去,只有商业银行的大客才可享用。


干扰式创新3:拥有并掌控客户体验的企业的权力上升


控制客户接口的公司其力量将越来越强,纯粹的产品制造者不是要超有规模,就是要超专注。平台时代的兴起,意味着现有的金融机构不能再同时控制产品的制造和分销 。产品分销商因其对消费者体验的精准掌控,而能够向产品制造商施加压力。


样态1:建立品牌的机会。产品分销商因拥有客户网络和关系,而能够茁壮自身的品牌价值,同时弱化产品制造者的重要性。这一点在产品已被商品化时尤为突出。


案例1:机器人理财顾问公司Wealthfront的客户可以从该公司买到不同公司发行的ETF,但对具体ETF产品的了解却极有可能非常有限。


样态2:产品的管理(过滤)。哪些产品将被分销、客户能以何种方式了解到产品...这些问题将被产品分销商牢牢控制,而他们还能够引导客户去购买某些特定的产品。


案例2:只要通过规则的App都可进入Apple App Store的平台,但想上平台首页就不是那么简单了,而这一切都被Apple控制。每天约有1,600个App发行,所以对于Apple来说,首页展现的面相非常重要。


样态3:控制数据。基于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分销商得以收集既深(贯穿整个价值链)又广(包括所有产品制造者)的数据。


案例3:Mastercard以标竿及建议的方式为零售客户提供咨询服务,而这正是因为他们对零售客户的数据了如指掌。


干扰式创新4:平台的兴起


经单一管道跟不同金融机构建立关系的平台成为交付金融服务的主流模式。而在产品分销和交易上,有多个产品提供者的平台正成为趋势,而这种趋势目前已在跨地理区域和跨产品种类上出现了。


样态1:B2C产品分配平台。开放式或过滤管理式的金融产品零售分配将在电子平台上进行,以助客户在多个产品提供者中进行选择。


案例1:腾讯公司下的微众银行平台其实是一个店面,涵盖了多个信用及资产管理服务的销售商,零售客户可以在这些销售商中选择金融产品。


样态2:特定产业的平台。过去服务某些特定商业需求和客户的平台将把金融产品也加入其中,从而在实质上变成金融服务的销售渠道。


案例2:Wave本来是为微小企业服务的会计、发票及报告平台,而现在,在Wave的平台商,客户还可以间接经过ADP(薪资及人力资源管理之软件公司)或RBC银行等业务伙伴,享受支付、贷款等重要金融服务。


样态3:数据的加总平台。对不同金融机构的客户数据进行加总的平台,在数目及涵盖范围上将会不断增加,而这些平台的覆盖范围可能触及所有产业。


案例3:ABI(Association of British Insurers,英国保险业同业公会)正在开发"退休金仪表板"平台。该平台汇总了来自于保险及资产管理业的信息,使得客户可以在同一个地方查阅和管理其个人储蓄和投资。


干扰式创新5:数据的货币化(即实现数据的货币价值)


数据在业务差异化上所扮演的角色将变得举足轻重,同时,静态数据将会得到极大丰富,并被实时整合和应用。


样态1:数据流vs.快照。金融机构开始收集客户行为和需求改变的实时数据流,以便进阶分析。


案例1:Visa信用卡在合作银行的行动App上推出"行动地点确认"工具,该工具能提供地理位置信息,而这也是Visa诈欺预测模型以外的附加服务。


样态2:为了扩充客户群集,收集新的数据流,各机构争相设计丰富客户数字经验的工具,以求进一步绑住客户。


案例2:Facebook不断改进并增加其行动Apps上的功能,藉此加强与客户的关系,并收集更多的数据点。


样态3:单纯为了收集数据而与其他公司建立合伙关系的例子将会越来越多,这可帮助银行(及非银行)收集到他们在别的地方无法取得的资料。


案例3:Allied Irish Bank(爱尔兰联合银行)与零售业者(如商场)建立合伙关系,为商场客户提供现金折让。而做为回报,零售业者可以取得客户数据,并藉此进行精确营销。


干扰式创新6:劳动力:机械+生物体


当机器复制的能力越来越强的时候,金融机构需要把"劳动加资本"做为一体来管理。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的来临,代表着金融机构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需要重新调整"人才"的定义。


样态1:未来,普罗大众与金融机构的互动方式将会类似于目前与科技公司之间的互动,人工智能将会得到普遍使用。


案例1:Bank of America (美国银行)即将推出聊天机器人Erica,用来解决客户的疑难杂症,其功能类似Apple的Siri或者Amazon的Alexa。


样态2:相较于人类或者人工智能独立工作,人类若能与计算机共事的话,将会出现加乘的效果,但前提是要有足够的训练,以及明确定义各自的角色。


案例2:Ayasdi公司与一个大银行合作改善其压力测试的过程,所需资源由历时9个月、需要数百个员工的投入,减少到3个月、仅需要100个员工的投入。


样态3:当机构的劳动力不单包括纯粹人类,同时也包括人类和人工智能的混合运作时,领导者需要改变管理心态,说白了就是由管理一群人到管理一群人加机器能力的组合。


案例3:哈佛大学及麻省理工学院商学院现在正探讨"管理人工智能"和"管理人类"的相同与差异。而现实世界中,不少机构正对这两种管理方法进行积极的测试。


干扰式创新7:(金融机构逐渐转型而成)经济体系上重要的科技公司


就取得关键的基础设施,以及能够产生商业模式差异化的科技而言,金融机构越来越像、也越来越依赖大型的科技公司。日趋重要的数字接口和数据代表金融机构正愈发重视发展类似大型科技公司的能力。


样态1:无论规模大小,金融机构们将越来越倚赖大型科技公司所提供的云端计算基础设施,以求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妥善部署流程,和掌握人工智能技术。


案例1:Amazon Web Services (AWS)正与一群背景歧异的金融服务公司,如JP Morgan和Xignite(一家基于云端的金融市场数据API提供商),共同塑造金融服务生态体系的骨干。据悉,JP Morgan和Xignite将采用AWS的系统,做为数据储存和处理之用。


样态2:金融机构开始学习大型科技公司,发展从客户平台获得数据和收益的经营模式。


案例2:JP Morgan正投资一个新的客户管理及分析工具,通过收集和分析客户数据,进行营销。说实话,这跟亚马逊建议你下一个项目该买什么的模式有点像。


样态3:大型科技公司多年来着重让客户的数字体验既简单又不头疼,金融机构如今也开始向科技公司学习。


案例3:澳洲Macquarie银行以Uber和谷歌做为建构数字体验的标竿,"客户跟银行互动的体验没有理由跟他人生中的其他互动体验有什么不同。"


干扰式创新8:金融的区域化


监管优先目标的分歧、技术能力、客户需求及解决方案,将会把世界不同区域的金融服务模式导向截然不同的路径。金融全球化的理念正在被挑战。


样态1:欧洲提倡的公开数据及消费者保护的强大监管动力,鼓励在许多垂直整合的产业建立了平台式生态体系,并使得现存的金融机构承受极大压力。


案例1:Mifid(欧洲金融市场及金融服务指令)的原意是为了促成金融市场进一步透明化,任何一笔交易执行时,负责的公司必须清楚提出"最佳执行"证据。


样态2:在中国内地,基于行动装置的链接生态体系已经形成,加上以消费者为核心的银行产品欠缺,以及对创新态度相当友好的监管机构等种种因素,促成了大型科技公司能够捕捉到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案例2:在成熟支付系统欠缺的环境下,支付宝的行动支付App目前在内地高达5.5万亿人民币的流动支付市场上占有了50%的份额,唯一可以挑战它的也只有另外一个科技巨人:腾讯。


样态3:美国模糊的监管方向、成熟的金融生态体系,以及较好的金融服务,恰好代表着这样的生态体系想要改变,恐怕是相当缓慢的一件事情。


案例3:在美国,由自动交换所(ACH)建构的网络正尝试朝当天支付的方向发展,但跟其他国家相比,进展无比缓慢。而其他国家,如英国早在10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实时支付。


干扰式创新力道冲击金融次产业


上面述及的可能改变未来金融生态体系竞争的8种干扰式创新力道,包括:1、成本的商品化;2、利润的重分配;3、拥有并掌控客户体验的企业的权力上升;4、平台的兴起;5、数据的货币化;6、劳动力等于机械+生物体;7、经济体系里重要的科技公司;8、金融的区域化,以及其各自项下的3种主要样态,构成了一个复杂有机体,彼此之间交相影响,可能对金融次产业产生巨大影响。这里所谓的次产业包括:支付、保险、数字银行、贷款业务、投资管理、私募股权基金的资金募集以及市场基础架构等。


金融次产业究竟会受到多大冲击,视乎这8种干扰式创新力道下各主要样态之间的交互影响结果。以支付次产业或支付业务为例,我们可以预期会有如下来自金融科技的影响:


影响1:数据的货币化


新的竞争者进入市场,以及更务实且现代化的监理法规,将使得核心支付业务越来越无利可图。这迫使支付提供者们转而专注数据的货币化,并试图使其成为重要的、新的收入来源。数据流只有具有细致(产品层次的数据)、且多维(包括地点的数据)的特征,才能真正显现其价值。所以货币化要想真正成功,数据上的合作关系是不可或缺的。


影响2:支付方式必须符合当地客户


想要建构支付解决方案并不能单纯考虑科技,金融机构必须深入了解客户偏好的支付模式,做到无间融入客户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趣的是,新兴国家因为缺乏成熟的支付生态体系,反而较有宽广的创新空间,最终很可能在支付创新上成为领航员。


影响3:大型商家的力量与日俱增


当大型商家越来越能影响客户的支付选择时(尤其是在线交易),他们在支付生态系统里的议价能力也将越来越强。加上越来越重要的产品层级和支付数据,商家将有能力藉此降低支付费用,甚至影响未来支付生态体系的演进。


勇于改变的金融机构才能不被淘汰


长江后浪推前浪,未来的银行家跟现在台面上的会(也必须)相当不一样,会有不同的技术、个性和世界观。否则他们如何因应这8种排山倒海而来的干扰性创新力道?


银行固然有其社会使命,比如做为货币政策传导的一个重要管道、提供方便的存放款给一般大众等,但是过去长期在政府监理的保护伞之下,社会大众普遍感觉他们似乎已成为官僚体系寻租行为的一份子;加上法规、风管等严格要求所带来的沉重负担,导致他们对金融领域外蓬勃发展的科技似乎无暇也无心顾及。这种情形给年轻的、有弹性的、熟悉且勇于导入新科技的、重视客户体验、精益求精等特质的金融科技公司带来了偌大的机会。


而台湾,过去向传统金融体系注入了太多资本,加上资本收益率不高、同构型高、创新导入缓慢,所以对于未来,可以预见到的是,将会有相当大的资本和劳动力重分配。经过一阵淘汰后,最后留下来的金融机构将具有高度的创新能力、勇于自我改变。而究其本质而言,他们将成一个专精于金融领域的科技公司。

9
标签: 科技 金融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VC/PE大力拥抱科技,科技金融方兴未艾:中国2014年风投规模156亿美元

2015-04-09 15:01
712

美股财报季渐入高潮 科技金融能源板块业绩值得期待

2018-07-12 08:42
6771

陕西示范区与神州信息签约 “政府+科技+金融”

2022-09-26 15:12
22896

青岛农商银行与青岛市科技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共筑“科技金融”发展新格局

2022-09-24 20:09
18726

2022中国(西部)科技金融峰会在线上举办

2022-08-24 14:23
23153

福建省加强科技金融护航企业发展

2022-04-13 14:58
48001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