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风险潜伏:“空壳”交易疯狂 “内鬼”难防

杨井鑫 | 2018-02-03 23:32 29786

作者:杨井鑫 来源:中国经营网“通过这几年买壳经历才得知,空壳公司交易非常疯狂,其中不乏一些企业利用空壳公司向银行进行贷款。”近日,曾

作者:杨井鑫 来源:中国经营网


“通过这几年买壳经历才得知,空壳公司交易非常疯狂,其中不乏一些企业利用空壳公司向银行进行贷款。”近日,曾在某集团负责“买壳”融资的李韬(化名)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实际上通过“空壳”公司和银行“内鬼”配合勾结的骗贷事件并不鲜见,也成为了监管和市场的关注点。


然而,企业如何购买壳?银行怎样违规放贷?其中又存在什么样的利益?《中国经营报》记者通过调查逐步揭开这些谜题。记者调查发现,在西南部分地区,“空壳公司”的交易非常疯狂,成为了诸多违规骗贷案件的“温床”。一旦银行在风控把关上出现瑕疵,或是有“内鬼”配合,银行隐藏的巨大信贷风险就会显现。


疯狂的壳买卖


为了给某小有名气的一家集团融资提供便利,李韬曾在该公司负责平台建设工作,所谓的平台建设工作,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通过购买空壳公司向银行贷款。“我只负责买壳,融资贷款和财务方面的事情由其他人负责。” 据了解,该公司仅经他手的壳公司数量就有数十个,大部分为商贸公司和科技公司。这些公司在购买后变更法人和注册资本,以便于银行通过风控监督。


李韬表示,在四川宜宾一个空壳公司的价格在2万元至5万元,而外地的空壳公司价格要更高一些,比如成都的空壳公司价格稍高,约在5万元到8万元。“这些空壳公司以商贸类、科技类居多,要根据银行的需求来购买。在工商部门附近,一批中介会围绕你给你提供相关服务,这也是空壳公司最主要的来源。”


“2013年左右一家空壳公司能够贷到5000万元,其后逐年下降。2015年下半年平均一家空壳公司能够贷出来的也就2000万元左右了。”李韬表示。


对于买壳途径,李韬称主要是通过朋友和中介公司。“企业会根据银行要求来选择空壳公司,然后变更法人和注册资本。通常情况下,用于贷款的空壳公司的注册资本都在1000万元至1500万元。”


“通过买壳经历才得知,壳交易非常疯狂,虽然用途可能不同,但是不乏一些企业利用这些空壳公司向银行进行贷款。”李韬向记者透露,“而且,需要什么样的空壳公司、有什么样的条件,有些银行会给企业做针对性‘指导’,这种银企关系已经超出了一般企业与银行的关系,比如起初银行对于空壳公司的要求是正常经营两年,后来逐步放开口子宽限至一年也行。”


在购买空壳公司之后,还得进行一系列运作才能向银行申请贷款。“在购买了空壳公司之后,企业会有针对性地变更相关工商资料。然后会再做一些虚假的贸易合同,通过合同在银行申请贷款。另外,空壳公司之间的联保互保模式也是其中一种形式,这些贷款最大的特点是企业不用做资产抵押。”李韬说道。


据记者了解,在银行风控体系中,按照既定流程和模式核查,通过空壳公司贷款的情况会比较容易发现。无论是从贸易货品、账户资金流向,还是企业申报的税务等等,均能轻易察觉出异状。然而,既定银行贷款程序严苛,但最终贷款仍能放给空壳公司,最大漏洞在于银行“内鬼”,即银行分支机构高管和基层员工采取与企业合谋骗取银行贷款的方式来规避银行风险审核。


实际上,通过空壳公司贷款,对银行形成的最大风险在于缺乏相应的资产抵押。据记者了解,在过往的一系列骗贷案件中,多数采用空壳公司进行贷款诈骗的方式都是流动资金贷款或信用贷款。一旦这类公司出现相应的风险,银行很难挽回损失。


“多年来骗贷的套路都是一样的,伪造项目、伪造贸易合同是最为常见的骗贷方式。在这种贷款中,风控的关键环节在于资金的流向用途,而多数案件中银行会对此有所忽略。”一家国有大行信贷部人士称。


在河南裕达骗贷案件中,其空壳公司套取银行15亿元资金轰动一时。相关信息显示,2017年7月,河南裕达置业有限公司及公司3名高管被控通过注册“空壳公司”,制造假合同、假凭据等手段,分44笔从银行“套现”14.95亿元,至案发时仍有两亿多元尚未归还。


不可否认,相同的一幕仍在国内不同的地方上演,涉及的案件不同,但是骗贷手法上就是空壳公司、假项目、假合同、假签字,甚至假公章。


“很多企业的贷款属于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甚至有的贷款会做展期。通过空壳公司骗贷之后,贷款不到期也很难察觉,这也表明了风险的隐蔽性和延后性。”成都一位银行人士表示,暴露出来的案件可能仅仅是冰山一角。


“内鬼”如影随形


银行严密的防火墙和“易碎”的风控之间的最大的区别在于“把关人”,而多数银行风险案件中往往避免不了牵扯出一些银行“内鬼”,这也是当前银行业的风险“雷区”。


“银行在制度上是完善的,但是在执行层面上会有太多的不可控。”上述成都某银行人士认为,这主要反映在银行基层管理层上,权力的过于集中和环节上疏漏都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该人士告诉记者:“通过空壳公司违规贷款的模式中,没有银行‘内鬼’提供便利是很难行得通的。如果严格按照银行既定制度和流程来执行,风险上是可以避免的。”


据其透露,空壳公司通常在税务上能够很明显地反映出来,银行在审批贷款时只要让企业提供相关税务证明很容易能察觉。另外,贷款企业的办公地点核实,贷款企业贸易货物的核实,贷款企业真实资金用途监测,通过任何一项都能较易做出判断。“但是,有银行‘内鬼’的配合,这些风控措施很可能就是一个摆设,银行也就对风险视而不见了。”


“有些夸张的是,银行与企业主动配合。银行在其间扮演双重角色,不仅是做风控一方,也是帮助企业逾越风控‘防火墙’的一方,这让企业在骗贷中减少了很多阻力。”上述成都某银行人士认为,银行强化风险内控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将内控覆盖到业务和银行管理层上。“很多银行分支机构可能会有领导一言堂的情况。一旦领导‘走偏’,这种风险会更大。”


据了解,在此前云南明星企业云南星长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骗贷案件中,该企业在一年半内骗取银行贷款10亿元。企业在遭到司法审判的同时,银行客户部相关负责人也因为利用职务便利擅自更改银行信贷系统内数据、虚增授信额度而获罪。


此外,柳州银行300亿元骗贷案件中,广西商人吴东同样是采用了空壳公司骗贷的手段向银行融资,涉及到原董事长刘忠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作为银行负责人也因违法放贷一审被判了16年。


“银行从业人员可能会面对一些巨大利益诱惑,一旦处理失当,不仅是为银行埋雷,还会将自身陷于其中。”前述国有大行人士认为。


11
标签: 空壳 交易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