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2018:分化加剧的中国宏观经济

FT中文网 |2018-01-04 14:1315735

来源:FT中文网张明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近期市场上比较有趣的一个现象是,尽管学者与分析师们针对中国宏观经济乐

来源:FT中文网


张明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近期市场上比较有趣的一个现象是,尽管学者与分析师们针对中国宏观经济乐观与悲观的看法迥然相异,但双方对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指标的看法却惊人地相似。例如,2018年GDP增速约在6.5%左右,CPI增速约在2.0-2.5%左右,失业率保持稳定,货币政策依旧中性,人民币汇率大致企稳(不会破7)等。


事实上,从2016年起,中国宏观经济就似乎进入了一个平台期,各种宏观经济指标的波动率均显著下降。然而,在宏观经济总量指标大致稳定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却呈现出分化加剧的态势。目前几乎在每一个领域,我们都可以看到乐观的一面与悲观的一面。这恰恰就是为何学者与分析师们的意见大相径庭的原因。


首先看消费。围绕消费,目前至少有两种看法的分歧。第一种分歧在于,大家都看到了近年来消费占GDP的比重(或对GDP的贡献)超过了投资。乐观的人认为,这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表现,说明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结构在发生改善。而悲观的人认为,消费本身增速是稳定的,其之所以对GDP的贡献上升,原因其实不过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过快下降。而这种经济结构的被动改善未必是好事。


第二种分歧在于,乐观者认为,当前中国消费结构正在快速上升,中高端消费增长强劲,而茅台酒的热销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而悲观者认为,考虑到当前中国总体消费增速是稳定的(甚至略有回落),那么中高端消费增长强劲的另一面,无非是低端消费增长乏力。


事实上,消费总体增速平稳而中高端消费增速强劲的背后,其实是中国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距的加速恶化。最近两三年以来,中国居民平均收入增速大致稳定,且持续高于GDP增速,而中国居民中位数收入增速却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滑,且持续低于GDP增速。中位数收入增速持续低于平均收入增速,这说明居民内部收入分配结构的恶化。而近年内收入分配失衡的拉大,与本轮房地产价格的飙升密不可分。


其次看工业。乐观者看到了上中游大型国有企业销售收入与利润率的显著改善,而悲观者却看到了中下游中小型民营企业的步履蹒跚。事实上,这一点也可以从近年来工业品价格(PPI)增速显著高于消费品价格(CPI)增速中折射出来。


事实上,造成本轮大中型国有企业收入与利润改善的最重要原因,不是来自销售量的上升,而是来自销售价格的上升。而销售价格的上升,则又与上中游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压缩产量与产能)以及环保督查(事实上压缩了产量)密不可分。然而,由于最终消费并不算强劲,且行业竞争相对更加激烈,导致下游的企业很难把成本的上升传递给最终消费者。这就造成上中游企业(以大中型国企为主)与下游企业(以中小型民企为主)的表现迥异。


笔者的调研发现,其实即使在民营企业内部,也同样存在苦乐不均的现象。大型民企的表现要明显好于中小型民企。换言之,无论所有制的差别如何,当前中国企业存在着明显的大型企业占优、中小型企业经营状况不容乐观的现象。这大致可以找到三种解释:第一,中国经济已经到了需要提升行业集中度的发展阶段(比较有意思的是中国政府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第二,各地政府对大型企业通常比较照顾;第三,金融强监管的结构,造成银行体系融资的收缩,而中小企业通常是银行融资收缩的直接受害者。


再次看房地产。2017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呈现出典型的分化现象,也即一二线城市房地产成交量显著回落,而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销。乐观者认为,当前中国房地产的整体库存已经显著下降,未来房地产投资回升可期,尤其是三四线城市。而悲观者认为,2017年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热销是一次性的,而非可持续的。这是因为,本轮热销的三个因素分别是,棚户区改造背后的地方政府举债、一二线城市房地产热销的传递效应,以及三四线居民本身的大量举债。这三个因素未来恐怕都难以持续。


有趣的是,即使对本轮政府房地产调控的可持续性与最终效力,市场也存在两极看法。乐观者认为,本轮调控最终恐怕还得放松,而一旦放松,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至少部分城市未来的房价还将显著上升。而悲观者认为,本轮调控与之前的几轮调控存在显著区别,这次政府是动真格的了。房地产税、放量土地供给与租售并举等长效机制,很可能会在未来一年的时间窗口内陆续推出,而这些举措会显著改变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未来。在上述两类预期的作用下,目前逢低继续投资者有之,卖房炒股者也有之。


最后看杠杆。乐观者认为,其一,目前企业杠杆率已经企稳,甚至略有下降;其二,政府杠杆率与居民杠杆率目前并不算高,均有进一步加杠杆的空间。而悲观者认为,一方面,在企业杠杆率方面,目前压缩的是经营效率更高的民营企业的杠杆,而经营效率更低的国有企业似乎仍在加杠杆;另一方面,过去几年内,无论是地方政府债务(主要通过PPP的形式)还是居民部门债务都呈现出快速上涨趋势,目前的统计似乎低估了地方政府债务的真实状况,且中国政府缺乏与居民部门大面积违约现象(假如一二线城市房价显著下跌)打交道的经验。换言之,针对去杆杠是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还是任重道远,目前业界看法也迥然相异。


综上所述,当前中国宏观经济似乎进入了一个波动率下降、各种指标较为稳定的平台期。然而在貌似平静的水面之下,实则暗流涌动。一方面,宏观经济的各方面均呈现出分化加剧的态势,另一方面,去杠杆、控风险的举措也可能产生显著的冲击与影响。乐观者与悲观者均盯住了分化的一个侧面,而把两种视角结合起来考虑,似乎才能把握中国经济的全貌。


然而,使得笔者始终对中国宏观经济保持审慎乐观的一个理由,则是从宏观层面来衡量经济增长效率的各种指标,例如劳动生产率增速、全要素生产率、上市公司税后投资回报率等,似乎依然没有改变下行趋势。如果增长效率仍在下降,那么经济企稳的背后,无非是投入了更大规模的资源,而这种模式似乎是难以为继的。唯一能够真正提振增长效率的指标,只有重大的结构性改革。笔者希望,在未来几年里,包括企业所有制改革、土地流转改革、服务业对民营企业的全面开放、更具包容性的城市化等结构性改革能够加速铺陈开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出中等收入陷阱,成长为现代化强国。


(张明为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研究员)


7
标签:张明 中国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