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瞻远瞩,私募大佬谈2018资产配置方向
2017年即将结尾,回顾今年,整体宏观经济出现企稳,金融监管愈发趋严,各种政策相继落地,金融市场分化严重:债市历经三轮调整,期货持续宽幅震荡,上证50一骑绝尘。2017年
原创:格上研究中心
2017年即将结尾,回顾今年,整体宏观经济出现企稳,金融监管愈发趋严,各种政策相继落地,金融市场分化严重:债市历经三轮调整,期货持续宽幅震荡,上证50一骑绝尘。2017年,若未在自身投资组合中配置白马蓝筹股,要想取得好收益基本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在这样的环境下,看清方向、看懂方向就成了最重要的事情,而2018年,哪类资产能够脱颖而出,最具投资价值?明年将如何投资布局?格上研究中心调研了11家知名私募机构,了解他们对明年各类资产配置的看法。
大类资产配置首选,延续结构化行情
从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大部分私募机构认为2018年权益类将是最好的投资标的。首先是2018年市场环境将转好,其次是中国经济长期向上,再次是动态估值水平在全球市场仍具优势。
①政治环境、监管环境、资金环境转好
和聚投资:展望2018年,我们判断A股市场环境将好于2017年。作为19大之后的开局年,流动性指标和监管都会处于边际上有所缓解的状态,预计2018年宏观经济增速有所下行,但实业向好的趋势不变,企业ROE也处于继续向上恢复状态。在股灾过去2年以后,投资者参与市场的意愿将会进一步提升,以MSCI为代表的机构资金增量也将好于2017年。市场在经历过2017年极端的一九行情之后,2018年有望迎来一个更均衡的格局。
泓信投资:从资金投向来看,房地产现在是冬天,境外投资限制较多,大量资金肯定会流向权益类。
②中国经济长期向上
源乐晟资产:客观上来说,权益类市场在各类资本市场里面胜出是大概率事件,拉长周期看股票、证券类资产,会发现中国市场和美国市场一样,权益类资产回报率更高是大概率能赢的事情。人类自从工业革命以后就发现一条新的路径,可以保证经济体每年以一个较快的增速持续增长,这是进入工业文明经济发展的特点。长期来看一定是要乐观,因为整个方向总体就是向上,哪怕一战,二战、或者金融危机都没有打断,如果从细节上来看,可能需要同时体会每个行业都有自身的周期,把这两个东西放在一起看。
③放眼全球,中国股市动态估值水平占优
星石投资:第一点,从杠杆率角度来看资产配置,包括房地产、债券、股票等,权益类资产是唯一去过杠杆的,其他类资产或多或少有较多杠杆存在;第二点,要看动态估值水平,要从全球估值来看中国市场仍占估值优势,最新的数据显示,MSCI中国只有12倍左右。第三点,做资产配置一定要基于中长期角度,国内的市场结构,每隔五年就有一次比较好的市场机会,每年重要会议之后五年都是这样,我们预期可能今年开始,也可能是这一轮权益类最好的投资机会开始。
但对于明年A股行情,私募普遍认为,2018年不会出现大牛市,而是会延续今年的结构性行情,少数个股领涨仍将继续。
首先,从整体方向来说,不会出现大牛市,因为流动性、行业等各方面条件还都不具备。中欧瑞博认为,2018年投资者不要再去奢望赚涨潮的钱,不要奢望放水出现大牛市,2018年的市场机会和风险并存。少薮派投资认为,2018年将会持续强势大蓝筹行情。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今年市场流动性的变化。资金方面,2015年市场大幅下调之后,市场保证金余额在3.5万亿以上,且换手率非常高,到今年三季度,保证金余额最低不到1.4万亿,现在也仅是趋于整体平衡,说明其实资金是离场的。但在股票供给方面,目前IPO已经发了几百家,还有几百家排队准备,IPO加速趋于常态化,股票供给增强,新增资金减少,明年整体会是中性偏弱势行情。
其次,优质公司继续上涨依然可期,这一趋势今年只是开始,未来仍将继续,这是因为:
(1)投资者结构的变化:随着A股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沪股通、港股通、QFII的开引入,中国资本市场与国际接轨,国际投资者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资本市场,这显著改变了国内市场结构,引发了国内资产价格的重估,这一趋势不可逆。
景林资产:从海外的经验来看,估值体系全球化是一个必然趋势,中国优质资产定价权面临重新的定价。随着海外配置型资金进入,投资者结构优化,A 股的投资理念已经在悄悄发生变化,“大钱”更关注的是公司质量,那些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具有很强核心竞争力的优质公司,重仓持有并与之共成长。审视当下海外资金对中国资产的配置情况,配置中国(中概股加港股)的未来空间还很大。此外,以银行、保险为代表的中国的配置型资金,这些“大钱”已经明显地改变了港股市场,也在悄悄地改变 A 股市场,而这还只是开始。
东方港湾:2018年最确定的一个变量是,中国资本市场将加入MSCI指数。从中国引入QFII、沪港通、深港通以后,A股市场的交易文化已经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在存量博弈的情况下,唯一的变量是这些海外资金,海外以指数基金为代表的长期投资者,将继续看好中国资产,持续买入中国最核心的资产。总的来说,2018年蓝筹股还是会获得足够的关注度,而且这个现象,应该不仅仅是2017年的现象、2018年的现象,而是永久的现象。
(2)商业模式的变化: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
东方港湾:从市场结构变化情况看,2018年将是承前启后的一年,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会有很大的深刻的变化,中国的资本市场也是一样:全世界的商业模式已经在发生很深刻的变化,财富向优质企业集中,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寄托在这些伟大的企业身上,在美国看到的是大象跳舞,在中国也会看到各个细分领域里面的大象跳舞,从2018年开启的时代应该是蓝筹股的时代,而且持续时间很长,甚至是永远。就像美国那样是持续十年的牛市,总的来说她是由伟大的企业构建的。
最后,部分私募机构提示,需要关注二线蓝筹中的机会。因为中国经济体量巨大,其中的优秀公司除大白马以外还有很多,白马股经过2017年的持续上涨,估值修复的空间已经不大,而二线蓝筹将展现更多的价格弹性。
和聚投资:2018年市场最大的投资机会在二线蓝筹。一线蓝筹2017年的上涨更多是由于之前有两年左右的时间股价横盘,因此上涨来自于估值修复和业绩增长两部分驱动,但是2018年估值修复空间已经不大,大概率只能靠业绩增长驱动。中国经济体量巨大,还远没有达到成熟状态,当前各行各业内都在进行结构重塑,无论是一线龙头还是二线龙头都有很多机会,中国经济的优秀代表也不只有贵州茅台、招行银行、恒瑞医药和格力电器这几十家公司。而以二线蓝筹为代表的公司在优秀管理层的带领下,可以展现比一线蓝筹更强的行业整合能力和更快的业绩增速,同时在2017年估值消化,2018年有望展现更大的股价弹性。
难现大牛市,高收益率具配置价值
2017年债券市场收益率持续上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接近4%的高位,就明年来看,私募机构认为债券市场很难出现一个大牛市,但市场也存在一些利好因素,债券收益率整体来看已经进入一个比较好的配置时点。
①去杠杆基调不变,债市难以出现大牛市
六禾投资认为,目前债券收益率相对基本面已经超调。超调的原因就是去杠杆,近期基本面变化不大,但买债的钱少很多,主要是银行理财压缩很多,即金融去杠杆。2018年,首先,去杠杆基调大致不变,货币政策不会明显放松,银行的配置资金(包括自营和理财)恢复也需要时间,不太可能马上出现大牛市,因为今年定调明年还要进行控制宏观杠杆率。第二,2014年、2015年至少加了两年的杠杆,去杠杆才进行了1年多。第三,在熊市开始的时候,2016年四季度,我们测算了一下广义基金持债的平均期限是3.6年,国内做债的也知道,理财之类的债券久期一般控制在2-3年,熊市才1年,浮亏还没消化完。
②收益率极具吸引力,资金有望流入债市
六禾投资认为,第一,新规落地,银行理财买债规模有望增加。2018年资管新规落地,存量、增量都可以根据规定处置、新发,比2016年至今新规不明、存量一直压、增量出不来好很多。第二,银行房地产贷款收缩带来的闲置资金有望流入债券市场。今年银行贷款中,房贷占了50%,明年肯定是会下降,比如下到5到8个点到43%,大概腾出的空间是1.2万亿,这数字并不小,因为债券近两年净增规模也就每年7-8万亿。如果银行理财增加了1-2万亿,房贷减少腾出1万亿,相对债券供给一下子相对增加了20%、30%的需求,这是很大改善。第三,外资还会继续进来买债,因为利差很高。随着人民币走稳,国内价差高企将持续吸引外资进入。欧洲几乎是0利率,而国内短期无风险利率,比如同业存单是5%,只要人民币相对稳定,每年赚5%的利差,他们当然有兴趣。今年外资买债的规模大概3千亿,明年预计不低于这个数字。
泓信投资认为,从资产配置来讲,明年债券应该也是值得关注品类。明年最大的矛盾点可能回到利率上。首先今年以来,国内利率涨得比较多,十年期国债一度达到4%,现在在3.8%、3.9%高位徘徊,对于整个国民经济影响深远,而随着国家经济以质换量,进入经济换挡周期,明年很难维持这样的高位。其次,资产配置时要注意自己在资产配置时的低相关性,既然已经配置了权益类,也要考虑选择其他的。
不确定性较大,风险与机遇并存
对于商品期货市场的看法,私募机构稍有分歧,一方认为商品仍有一定压力,需谨慎对待,另一方认为存在结构性机会。
①需求整体下滑,商品存在一定压力
六禾投资:影响商品市场的核心因素是供求关系,流动性的影响没那么大,2018年,商品供求关系边际都有点变坏,从需求的角度经济是下滑的,房地产、基建不会比今年好,从供给来讲2017年去产能很厉害,2018年不可能再去这么多,因为2017年价格已经涨了很多了,再去就有通胀压力了。所以总体上2018年商品供求方面都面临着压力,从历史上来看,商品需求连续涨二年的也不是很多,商品价格有可能是稳的或者是跌的。
敦和资产: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商品需求仍然是决定商品价格走势的核心因素。过去两年的商品上涨,大家把它归结于中国的供给侧改革,但是去年南华工业品指数的涨幅是60%,但是今年涨幅只有10%,而今年的供给相比于去年得到了更好的控制,但商品整体的表现反而不如去年,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和需求有关。展望明年,我们对商品相对比较谨慎,尤其是跟国内需求相关度高的商品,明年会面临一定的调整压力。
②存在结构性机会,可以配置
泓信投资:目前来看各类里波动率最大的是商品,明年会维持高波动,也会带来高弹性,有更多机会,明年整个商品配置也是大家期待的品类。
凯聪投资:展望2018年大宗商品行情,供需矛盾跟17年相比有所缓和,大宗商品各板块品种按自身产业链供需状况不同走势会有所分化,总体来看继续走结构性行情。微观上到明年三月份之前,整个限产还是会非常严格的执行,供给边际收缩,商品的局部供应偏紧局势还将持续。中长期来看,需求层面,不确定性较大,但是预计经济不会太差也不会有太多亮点,接下来商品市场的驱动宏观需求层面的权重上升,整个商品的行情或许主要取决于实体经济和各自产业层面的供需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