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人士称大型国企整体上市时机已成熟

2007-10-30 12:03 473

  本报记者 郭凤琳 北京报道  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今日在本报发表的文章指出,目前一批大型国有企业整体上市的条件基本具备,

    本报记者 郭凤琳 北京报道

  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今日在本报发表的文章指出,目前一批大型国有企业整体上市的条件基本具备,时机已经成熟。有条件的大型央企应积极以A+H的途径来实现整体上市。

  文章称,整体上市有利于提升整个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和估值溢价。到2006年底,央企资产总额达12.2万亿元,净资产3.6万亿元,销售收入8.1万亿元,利润7500亿元。同时,央企控股的上市公司(A股)资产总额为2.6万亿元,净资产0.7万亿元,销售收入4.9万亿元,利润4000亿元。大量优质资产通过整体上市注入股市,无疑将会大幅提升中国股市的内在价值。

  季晓南提出,企业在整体上市过程中有三点需要把握:一是资产能够全部进入上市公司的应尽可能进入,对无法进入上市公司或与上市公司无关的资产,尽可能先剥离出去,再整体上市,最好不要留存续企业;二是分步实施整体上市时,一定要慎重选择部分资产先行上市,除特别需要一般不要搞某一主业的小部分资产先行上市;三是有条件的应尽可能选择A+H的途径,即按照同股、同时、同价的原则在内地和香港分别发行股票,这是国资监管部门和证券监管部门都认可的整体上市方式。

  季晓南还提出,大型国企整体上市还需要对一些问题进行认真研究。一是国有企业整体上市后的持股机构问题。企业整体上市后,持股机构是国资委还是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即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二层架构还是三层架构,或是其他模式,这个问题有待于在实践中继续探索。二是整体上市后母公司的定位和作用问题。如果母公司要真正成为投资(控股)公司,需要对存续资产不断进行整合、改造,将具备条件的资产不断注入上市公司,将不具备条件的资产逐步剥离出去。三是整体上市如何促进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和经营机制转换的问题。应尽可能在集团层面实现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不能将搞好国有企业的希望全部寄托在整体上市上。四是整体上市与双层或多层上市公司的关系问题。从提高企业集团执行力和内部一体化管理水平考虑,企业整体上市后,下面二级或三级公司不宜上市公司过多。

 

0
标签: 凤琳 晓南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