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监管下金融科技不断发力:传统银行需加速转型
金融科技作为传统金融的有效补充,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作出了怎样贡献?传统银行在面对金融科技的冲击时应该如何加速转型?金融科技应该如何加强监管避免潜在风险?在11月17日由国家互金专委会指导,传媒联合举办的“2017互联网金融合规与创新论坛”上,业内专家以“互金新格局:创新与发展”为主题探讨互金未来创新发展方向。
金融科技作为传统金融的有效补充,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作出了怎样贡献?传统银行在面对金融科技的冲击时应该如何加速转型?金融科技应该如何加强监管避免潜在风险?在11月17日由国家互金专委会指导,传媒联合举办的“2017互联网金融合规与创新论坛”上,业内专家以“互金新格局:创新与发展”为主题探讨互金未来创新发展方向。
金融科技缓解融资难
在爱投资高级副总裁韩世琪看来,中小企业往往因为规模小、固定资产少、财务不规范等问题,导致了融资困难。商业银行出于安全和效率等考量,往往是为大的企业“锦上添花”有余,而为小的企业融资“雪中送炭”不足。
实际上,作为国民经济命脉与支柱的金融业,增强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在助力金融脱虚向实、助力经济转型方面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现有互联网金融的技术,能够帮助小微个体和实体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并且拓宽其融资渠道。同时在大数据技术和创新商业模式的情况下,能够真正地为小微实体经济作出一些贡献,普惠金融未来能够服务更多的长尾用户,能够帮助这些小微实体经济解决金融需求难题。” 凡普金科副总裁白柏表示。
业内专家表示,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为金融业深挖需求与降低成本、增加效率提供了动力,科技的介入可以加速解决传统金融行业的难点、痛点,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均是金融科技重要技术发力点。
“在引领经济新常态和实现‘中国梦’过程中,实体经济发展对于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创新有着强烈的需求。”玖富集团总裁杨晓军日前表示,金融科技发展最终验证标准在于有没有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效率、服务实体经济。
传统银行加速转型
最近几十年随着金融网络的发展,金融业先后经历了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的阶段。中治研(北京)国际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陈天晴指出,自从2013年以来,我国更加强调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手段开展金融创新,更加凸显科技对业务的推动和引领作用。
面对金融科技带来的冲击,未来传统银行业应该如何变革?在银监会信息科技监管部主任谢翀达看来,未来银行将是以移动互联网为主要渠道、以客户体验为创新导向、以综合服务为中心的新型银行。
他还进一步指出,未来银行将不再依赖于一个固定场所,而表现为一种服务形态。未来银行将创新出更多的、更贴近民生的、普惠的金融服务模式。
“未来银行的模式将突破时空限制,专注于创新,专注于个性化服务。未来银行竞争的标准将不再是资金充裕程度、银行网点多少、产品种类等等,未来银行拼的是便利化和个性化,拼的是创意和口碑。”谢翀达表示。
在陈天晴看来,未来银行会发生变革,但是有两个原则是不能变的,第一个是服务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服务于民生;第二个是银行都必须要在监管的框架下,不能游离于监管之外,更不能不可控。
金融科技要加强监管
在陈天晴看来,金融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存在高风险性、强关联性和内在脆弱性等特点。因此,必须加强金融行业的监管力度。
对于金融科技的监管,陈天晴表示,既要体现传统金融行业的继承性和延续性,又要体现互联网时代的适应性和包容性,需要掌握好监管力度,避免过严的监管影响科技创新。她进一步列举了金融科技监管的三个方式。
第一个是穿透式监管。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把资金来源、中间环节与最终投向穿透连接起来,综合全链条信息判断业务属性和法律关系,执行相应的监管规则。
第二个是一致性监管。无论何种类型的机构,只要从事金融业务,提供金融服务,就必须接受基本一致的市场准入政策和监管要求。
第三个是协同式监管。加强金融行业监管部门间的监管协调,完善中央和地方监管分工,促进行政监管和自律管理有机结合,实现审慎监管和行为监管并行互补,最终形成对金融科技领域全覆盖、有效防止监管套利的长效监管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