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汇率、价格不利供应链,东盟制造业前景蒙阴影
今年亚洲制造业景气出现回温迹象,日经新闻于 10 月调查 12 个东盟 (ASEAN) 经济体当中,只有 2 个经济体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 (PMI) 在 50 以下,
【Technews科技新报】今年亚洲制造业景气出现回温迹象,日经新闻于 10 月调查 12 个东盟 (ASEAN) 经济体当中,只有 2 个经济体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 (PMI) 在 50 以下,呈现萎缩,整体而言为 50.4,比上个月上升 0.1,但在制造成本上升之下,未来前景蒙上阴影。
日经亚洲评论 (Nikkei Asian Review) 报导,虽然东盟制造业需求强劲,但制造商已经经历一连串生产上的问题,譬如供应链效率与采购活动回落,东盟供应商交付时间指数下滑 1.2 点,至 2015 年 11 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48.6,而采购量也下降至去年 12 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主要原因是原料短缺,对供应商而言会带来价格上涨的压力,又受到疲弱的汇率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影响,使问题进一步扩大。在东盟当中,缅甸的生产成本上升幅度最大,再来是菲律宾与越南,由于企业定价能力有限,将使利润率进一步下降。
供应链问题也困扰亚洲工业地区。中国台湾地区、日本、韩国和印度都出现供应延迟,对产出水平和采购经理人指数产生连带影响。10 月中国台湾地区投入品价格 (Input Prices) 指数为 69.6,产成品价格 (Output Prices) 比上月下降 2.3 点,至 52.3。因此,生产商以 2014 年 1 月以来的最快速度增加采购活动,以免成本上涨加速。
投入品价格反映第一、二、三类产业的生产者所面对的原材料、中间产品以及生产性服务的购入价格,产成品价格反映的是三大产业生产者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价格。
印度则是因为实施新的商品和服务税,以及油价上涨而变得复杂,印度的制造业经理人采购指数修正幅度超过台、日、韩,从 51.2 降至 50.3。然 Capital Economics 经济学家认为,印度的商品与服务税简化税收制度和促进国内贸易,最终将惠及制造商。
此外,印度政府的 2.11 万亿卢比,约 322 亿美元的国有银行资本重组计划,将有助于提振私人产业的信贷,刺激投资,过去提供市场大量信贷的国有银行坏帐堆积如山,压制扩大新信贷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