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信用卡营销无序竞争 不开通照样收费
在服装进出口企业工作的小张向记者反映,近日到某中资银行咨询信用卡收费时被告知,“即使信用卡不开通,银行也照样收费。如果开卡人不支付年费或拖欠年费,将被记入开卡人信用档案”。
小张显得颇为无奈。他说,当初办理时,推销员声称不开通不收取任何费用。但现在就因为没有及时处理这些“睡眠卡”,造成了年费拖欠,还要被记入个人信用档案,为此影响个人贷款购房购车等一系列金融业务。没有事先申明,银行为此是否负有法律责任?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中资银行在营销信用卡过程中,只求数量,不注重客户风险,也不提示银行风险,已经到了竞争无序的状态。
办卡大打送礼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中资银行在推销个人业务时,大打信用卡送礼广告。客户填写办理信用卡的表格后,会得到保鲜盒、交通卡、不锈钢餐具等礼品。有的银行甚至口头承诺,开双币种信用卡后第一次刷卡消费,赠送1.5万分消费积分。还有的银行则表示,办理某双币种信用卡后第一次刷卡消费达588元,就送体育明星卡。
目前,中资银行办理信用卡条件较为简便。客户只要有固定收入,提供本人身份证,以及提供本人6个月银行存折(卡)代发工资凭证,即可办理。不过,也有银行除了上述条件外,还附加个人公积金连续缴纳6个月以上。一改过去需企业或个人担保,以及还需单位提供个人收入证明等手续。简便的办卡条件,不仅方便了客户,也使中资银行竞争愈加激烈,一场抢夺信用卡客户的明争暗斗,悄然兴起。
然而,对于这种狂轰滥炸的开卡送礼之风,客户似乎并不“领情”。不少办卡者告诉记者,银行推广信用卡,是让客户有一个品牌意识、认知程度、享受服务的过程,但目前的信用卡除了刷卡方便,及在餐饮场所有些优惠打折外,其余的特色并不突出。因此,不少居民并不愿意多开卡。
促销误导埋风险
中资银行为何大量发行信用卡?银行内部人士说,主要是可观的年费,给银行带来丰厚的中间业务收入。
据了解,目前中资银行营销的主要是双币种信用卡,一般分为金卡和普卡两种。客户需支付一定的年费,比如农行金穗卡金卡200元,普卡100元;工行牡丹金卡200元,普卡100元;上海银行申卡金卡200元,普卡100元。
一些居民表示,银行一方面称“解释权归银行”,另一方面又口头承诺,开卡免当年年费,并表示当年刷卡满几次以上或单笔达到一定金额以上,就可免次年年费。一位在上海东昌路地铁站附近刚办理好某股份制银行信用卡的居民说,为什么不将这些“口头承诺”的优惠条件写进开卡公约“章程”里呢?
记者发现,在一家银行设在路边的信用卡营销点,推销员正滔滔不绝地介绍,“填写一张信用卡申请单,可以收到几张信用卡,不开通就不会收费。”
法律专家指出,银行卡公约章程之外的一切口头承诺和协议,都被视为无法律效力行为。所谓“信用卡不开通就不收费”之说,实际上是在误导客户。而中资银行如此大规模的营销信用卡策略,非但不利于信用卡健康发展,相反给信用卡埋下了法律诉讼“诱发因素”的隐患。
缘起银行恶性竞争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银行卡泛滥成“灾”的另一原因,来源于中资银行自身指标性考核。不少基层银行采取硬性摊派指标,来完成发卡任务。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上海虹口区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网点,行领导对所有员工下达指标:每个员工11月底前推销20张信用卡,完成一张奖50元,完不成指标每张扣50元。不少员工为了“交差”私底下就转包给他人,委托他人去推销,给银行信用卡带来了风险隐患。
不少银行员工为完成信用卡指标,将推销对象渗透至同行业的同事和朋友,互相争夺客户资源,随后在开卡几个月后,就进行注销,造成银行资源极大的浪费。银行人士告诉记者,在中资银行业务竞争白热化的今天,之所以产生如此局面,主要是一些商业银行为抢占更多的银行卡市场份额,不讲游戏规则,恶性竞争造成的。
商业银行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甚至向员工下达硬性任务,必定导致银行卡坏账产生,风险管理、资源管理等诸多问题的出现。不仅说明商业银行竞争无序、欠规范,也反映出他们在经营管理上的疏漏。因此,如何使中资银行业务有序竞争、规范竞争,加强银行卡管理,已成为各大商业银行当务之急。
对此,有关专家建议,各商业银行应在银行卡特别是信用卡“章程”内,明确指明:信用卡开通与否都要收费,并进一步指明金卡、普卡每年各收多少费用;如拖欠年费,在规定期内仍不支付,将被记入个人信用档案。居民开卡用卡才不至于被误导。
其次,商业银行应停止一切采用行政命令、向员工下达硬性指标推销信用卡。以免在营销银行卡过程中,只讲数量不求质量,甚至将信用卡推销转向外包,给信用卡业务带来风险隐患。
此外,银监会应尽快制订一套银行卡营销法规,遏制商业银行恶性竞争,规避信用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