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遭遇“成长的烦恼”
在去年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背景下,在沪的外资银行各项业务增长有所放缓。截至2008年末,上海外资银行资产总额增长13.2%,同比下降35.3个百分点。而在中国经济日趋回暖的2009年,外资银行仍难摆脱“成长的烦恼”。
央行日前发布的《2008年上海市金融运行报告》(下称《报告》)指出,2008年,上海外资银行发展面临一定挑战,各项业务增长均有所放缓。2008年末,上海外资银行资产总额增长13.2%,同比下降35.3个百分点。
外资银行高增长的势头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可谓急转直下。央行发布的历史数据显示,2007年末,上海外资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7567.1亿元,占上海全部金融机构的15.9%,市场份额比2002年末分别提高6.8个百分点。
2008年以来,外资银行业务发展放缓最为明显的是其贷款业务,直至2009年前4个月,上海外资银行的贷款增量仍在减少。《报告》指出,上海外资银行2008年本外币贷款余额为3871.3亿元,增长4.9%,同比下降35.2个百分点,其中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571.9亿元。今年一季度,外资银行人民币贷款减少170亿元,同比多减372.9亿元。
而此前几年,上海外资银行各项业务尤其是贷款增长一直较快。2007年末,外资银行本外币贷款同比增长40.1%,这一增长水平超过中资金融机构27.2个百分点。
外资银行业务放缓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经营策略上趋于谨慎;二是主要客户外资企业的贷款需求减少;三是同业融资来源减少,部分外资银行流动性面临一定压力,相应减少了贷款投放等资产扩张规模;四是前几年贷款等资产扩张过快,受到金融危机冲击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难度较大。
此外,2008年外资银行在资产负债结构上也进行了较大调整,主要是增加了同业往来等资产配置和减少短期贷款投放。2008年,上海外资银行存放联行和拆放同业分别增加354亿元和137亿元;本外币短期贷款增加83.4亿元,同比少增506.6亿元,其中9~12月份本外币短期贷款和人民币短期贷款分别减少138.6亿元和28.7亿元。
2009年,随着海外金融市场日趋稳定,外资银行的贷款下降势头有所趋缓。今年4月份,外资银行贷款减少31亿元,同比多减47亿元,较3月份少减49.5亿元。然而,在中资银行新增信贷飙升的情况下,外资银行贷款所占份额仍微乎其微。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从2009年的经营范围情况来看,外资银行在中国银行业资产中所占比重,将会有更明显的下降。
一直以贷款利息收入作为利润主要来源的外资银行,不得不面临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的难题。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此前表示,中间业务收入仍将是外资银行2009年的利润增长点。
事实上,今年以来,多家外资银行已经打起了价格战,并通过调节利率来控制成本和调整资产负债结果。渣打银行和花旗银行就先后推出各项优惠措施,包括消费信贷产品和个人银行业务的收费标准。此外,为适应自身业务发展需要,汇丰和花旗银行下调了两年期及以上的人民币存款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