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信托借壳安信信托迟迟未批原因五大猜想

白宝玉 |2009-06-02 17:21911

  虽然财政部批复同意中信集团和中信华东(集团)有限公司以中信信托股权认购安信信托非公开定向增发股票,中信信托股权资产评估结果已经财

  虽然财政部批复同意中信集团和中信华东(集团)有限公司以中信信托股权认购安信信托非公开定向增发股票,中信信托股权资产评估结果已经财政部备案。2008年6月16日,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员会对此重组也获得有条件通过。同日,银监会也原则同意。

  根据中信信托2008年年报披露,重组之事“目前尚待监管部门的最后批准”。但是,距去年6月16日已经快1年了。与重组有关的《股权认购意向书》原有效期为4个月,后不得不反复延长有效期。

  尽管安信信托的股东翘首以盼,但在端午节前后安信信托与中信信托相关人士皆向本报记者表示,没有新进展。

  至于为何迟迟未能获批,这个问题不断困扰着资本市场,也令各界人士对此纷纷猜想,情状犹如解决歌德巴赫猜想世界难题一样。

  猜想一:“代持”股权惹的祸?

  中信信托是经原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由银监会直接监管的全国性非银行金融机构,成立于1988年3月5日。现法定代表人为居伟民,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新源南路6号京城大厦13层。

  中信信托在我国金融界也是赫赫有名,参与了国内众多的基础设施的项目建设,也参股了众多的金融机构。比如,中信信托2007年2月时参与中国平安(601318,股吧)的IPO,战略配售了2000万股,成本价33.8元/股,锁定期1年。但安信信托2007年底《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重大资产出售》中却透露,中信信托仅持有中国平安1135万股,二者相差高达865万股。

  国泰君安一位投行人士认为,是否是中信信托“代持”股权惹的祸?因为通过信托公司持股掩盖了真实的持有人?

  对此,中信信托一位不愿具名的高管6月1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代持”这个词,他个人持不认可的意见。因为信托公司本身就是一个法定投资理财的平台,信托关系就是一个以自己的名义为客户的资金来运用,这当然包括投资行为,即信托投资。

  当然,信托公司替其客户保密的义务是他们生存的基础,但真实的持股关系也是资本市场正常运转的重要支柱。

  不过,据上述中信信托高管透露,监管部门正在制定相关规定来兼顾资本市场信息披露与信托公司保密性的要求。

  猜想二:年报披露不充分?

  按常理,作为即将上市的中信信托,其年报应该向上市公司靠齐,按照上市公司的标准来做。如此,一旦“借壳”成功,则在合并报表方面,也省了不少功夫;投资者也会对这个公司更为了解,也可以更好地作出价值判断。

  不过中信信托的盈利能力还是很强的。2008年,中信信托共实现利润93310万元,人均利润高达641.31万元,资本利润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100%)高达32.17%。

  如果与安信信托重组获批,新“安信信托”也可以说是脱胎换骨了。

  但遗憾的是,中信信托2007年报与2008年报还无法与上市公司年报信披相媲美。安永一位注册会计师对中信信托的年报则认为“太粗糙”:三大报表中甚至没有现金流量表,“会计报表附注”也没有提供更多的相应信息,“什么也没有讲,等于什么也没说”。

  对此,上述中信信托人士也向记者表示,他多次与监管部门沟通过,现在由于没有上市,我们完全是按照一家信托公司的标准来披露。信托公司的信披,监管部门是有格式要求的。如果我们上市了,就会严格按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去做。

  中信证券的一位分析人士也认为,中信信托作为一家非上市企业能披露年报就算不错了,不应苛求太多。

  猜想三:借壳还不如IPO快?

  也有市场人士认为,与其等待上市备受煎熬,还不如当初直接IPO可能还比借壳快些?

  对此,中信信托上述人士指出,借壳除了公告的原因外,也还有其它因素。安信信托本来就是信托公司,之所以选它也是为了比较好批,借壳成功也解决了安信信托的一些问题。不过,信托公司无论是IPO还是借壳,监管机构都是很审慎的。此外,信托公司很难获批分支机构,之所以选择安信信托也是看中它注册地在上海,公司自然就有两块地方。

  据他所知,近几年来,也有一些好的信托公司在寻求IPO,但信托行业的盈利模式并不是很稳定、很清晰、很成行业化的特点。实际上它们也遇到了障碍,也没什么进展。

  对于信托公司IPO还是借壳,中信证券的一位投行透露都很难,因为信托是高风险行业,金融杠杆很高,监管层非常谨慎。

  猜想四:涉嫌国资流失?

  中信信托2007年报披露,公司“贯彻监管要求,积极清理长期股权投资业务。截至2007年末,公司非金融企业类固有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业务已基本清理完毕”。

  然而在2007年末的资产评估中,中信信托有许多实业资产的股权参与了评估,现在这些资产被清理掉了,且又加入了新的金融资产股权,比如2008年末中信锦绣资本管理有限公司40%的股权,泰康人寿保险公司7.63%的股权等。

  这些新加入的金融资产股权势必要比那些实业资产更值钱,有人担心是否会影响到国有资产的流失?

  上述中信信托人士指出,这都是猜测。从监管部门到股东,都没有听到这方面的事,因为都走过了这方面的程序了。目前也没有明确的法规规定必须要(重新)评估。其实新老股东早就共享权益了,并不影响。双方实际上都执行的是不分配不分红,好事也好,坏事也好,共享,都是这么一个原则。当然,这里边也有一个并表之前的审计问题,双方根据公认的具有资格的会计事务所来审计,确认下各自并表的账面数。而且此次资产重组的交易,公司的权力机关股东大会已经批准了。

  不过,上述人士同时也表示,评估主要是为了交易定价做依据。如果政策有要求,他们也会遵守相关政策的要求和规定。

  最后的猜想:重组会否被否?

  对于中信信托“借壳”安信信托重组迟迟未获批准一事,记者咨询了数位业内人士,他们皆表示“被否的可能性不大”。

  但对于重组能否最终获批,中信信托的上述高管显然没有绝对的把握。他只是谨慎地向记者表示,“各种可能都有”。

 

0
标签:中信 信托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