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主席喊话!透露了什么重要信号?

2017-09-29 14:09 2062

来源:财经韬略、第一财经网假如你炒股,最近一定在为这个问题而“百思不得其解”:股市在近期的空间到底有多大,管理层到底是什么想的?这的

来源:财经韬略、第一财经网


假如你炒股,最近一定在为这个问题而“百思不得其解”:股市在近期的空间到底有多大,管理层到底是什么想的?

 

这的确是大问题。自2015年股灾救市以来,深沪股市就是一个高度管控的市场,你猜不透管理层的心思肯定会亏钱;反之,肯定能赚钱。

 

这两天,两个大信号出现了。如果你足够敏感,就可以捕捉到它们:

 

信号一:证监会主席喊话

9月25日,证监会召开全系统视频会议,对证监会系统迎接党的十九大各项工作进行动员、部署,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刘士余在会上提出:

 

要全力确保资本市场平稳运行。要从政治高度来看待维护市场稳定的极端重要性,从讲政治、顾大局的角度来抓好维护市场稳定的各项措施。加强国际国内市场运行监测分析,充分发挥交易所一线监管的作用,积极适时做好资本市场舆情引导工作,切实加强金融监管协同与系统工作协同。对市场运行中出现的一些苗头性问题,要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处置,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资本市场环境。

 

“要从政治高度来看待维护市场稳定的极端重要性”,这句话非常耐人寻味。此前的9月22日,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也曾表态:要确保从现在到“十九大”召开前后期货市场平稳运行。

 

此外,刘士余还在近期表态说:“对资本大鳄利益输送、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下狠手、出重拳,严厉惩处,始终保持稽查执法的高压态势。对违法违规行为露头就打、发现就查,绝不手软,绝不姑息。”

 

信号二:陕西证监局提示风险

 

9月27日,陕西证监局在其官网上发布了“股票配资风险提示”,其中说:

 

随着股市行情好转,民间股票配资卷土重来。近期,我局关注到辖区一些投资、管理咨询等公司通过“撒网式”电话、短信方式,向投资者推销“股票配资业务”,其中蕴含了较大的市场风险和法律风险。对投资者而言,在1-10倍的高杠杆配资下,一旦股市下跌、未及时补仓,将面临被强行平仓、资金全部亏损的风险;将资金存放至他人账户,安全性难以得到保证,还存在被恶意欺诈的可能。对出借证券账户者而言,他人可能会利用该证券账户从事违法违规活动,所产生的法律责任将波及本人。对配资公司而言,从事证券业务涉嫌非法经营,情形严重,还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陕西证监局郑重提醒,投资者要摒弃“以小博大”的心理,提高风险意识,不轻信未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的机构提供的所谓配资炒股,选择合法证券经营机构,依法合规开展融资业务。

 

从这两条信息,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管理层的矛盾心态,也可以由此对股市的大方向做出一些预测:

 

1、调控楼市之后,资金需要有新的“蓄水池”,管理层是乐于看到资金流入股市的。

 

2、资金流入股市,正好可以增发新股,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楼市调控将影响到经济增速,引导资金入股市,可以对冲调控楼市带来的负面影响。

 

3、管理层不希望2015年上半年的疯牛行情重演。尤其是近期融资规模再次逼近1万亿,如果算上民间配资,可能已经突破1.5万亿。证监会对“杠杆上的行情”非常警惕。

 

4、无论是信号一还是信号二,对于急于发动行情的多方来说,都是利空。证监会已经明确表态,未来一个月的行情将是“超级鸟笼行情”(或者是“鸡肋行情”),波动幅度一定不允许太大。

 

5、如果你是庄家,未来1个月是你的高度危险期,如果你轻举妄动、敢于制造异常波动,就有很大几率被揪出来“祭旗”。


6、对于“场外配资”,证监会目前只是提醒风险,估计暂不会掀起“清查风暴”,那样会人为制造风险。但重要会议之后,就很难说了。

 

7、最后多说一句:如果2015年式的“国家牛市”在未来重演,那么2016年式的“楼市疯狂上涨”未来也一定会重演。管理层怎样管理股市,就会怎样管理楼市,逻辑是共通的。


延伸阅读:

证监会起底“内幕交易”


“听消息炒股”的文化在A股萦绕已久,随着社交工具的多样化,市场中那些真真假假的“利好消息”依然让很多散户按捺不住。第一财经从证监会独家获悉,有的掌握消息的知情人,也不再仅仅满足于告知自己的兄弟、朋友,还将“利好消息”作为“礼物”送给商业伙伴,送给子女的老师,甚至当地的党政干部。


成熟的证券市场不一定是价格上涨的市场,但一定是规则明晰、公平公正的市场。为及时遏制内幕交易高发态势,证监会于今年7月启动了针对内幕交易的第三批专项执法行动。这一批案件一共18起,截至目前查处工作已近尾声。但是专项执法行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对内幕交易的打击停止。


“证监会对内幕交易的监管一直都没有放松,2010年就曾经开展过打击内幕交易的一次专项行动。”证监会稽查部门相关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随着制度完善、执法加强,内幕交易得到一定遏制,但是从我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结构、股市文化以及传播手段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一段时期内幕交易仍将持续高发,稽查部门将持续按照“三个绝不放过”原则,从严打击。


“内幕+操纵”连环套


从内幕信息传递对象上看,内幕信息传递主体裙带化特征明显,传递主体从内幕信息知情人的直系血亲向其他近亲属、朋友、同事等蔓延,还出现了知情人向商业合作伙伴等利益相关方泄露内幕信息供其牟利的案例。


证监会近日向恒康医疗内幕交易违法主体下发的处罚决定书,详细揭露了一起围绕恒康医疗展开的、裙带特征明显的内幕交易案细节。


恒康医疗4年前的一场资产收购,埋下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内幕交易暗局。若不是“保荐专家”、“市值管理专家”谢风华的跌落,刘岳均等人将神不知鬼不觉地在半年内赚到3000多万。


2012年11月,恒康医疗高层为推动公司从制药向医疗服务的转型,开始寻找潜在的收购标的。就在此时,刘岳均控制并经营的四川省红十字肿瘤医院(已更名为成都平安医院)进入恒康医疗高层的视野。2013年1月,双方安排签署收购协议。


恒康医疗高层通过刘岳均,认识了资阳医院、德阳医院和蓬溪医院的股东、法定代表人王某忠,并表明了收购其三家医院的意愿。2013年6月,收购协议签署完成。


交易表面上顺利进行,刘岳均暗地里却控制7个他人账户,随着交易推进逐步买入恒康医疗股票,到6月份收购协议完成,买入过程也完成,总计买入760多万股。内幕信息一公开,刘岳均迅速开始抛售,陆续卖出,半年时间不到,获利高达3394.79万元。


作为标的医院的实际控制人,王某忠在得知收购意向后,就出售三家医院这一事项还征求了另外一位股东薛兵元的意见。薛兵元得知后,也悄悄地进行了内幕交易,获利5万多元。


值得注意的是,王某忠的亲妹妹王国祥也进行了内幕交易。她利用丈夫的证券账户,通过自己的电脑和手机委托下单,最终获利141.38万元。


9月21日,证监会对三人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刘岳均被没收违法所得3394.79万,并处以1.021亿元罚款;王国祥被没收141.38万元,罚款424.15万元;薛兵元被没收5.16万元,罚款15.48万元。


这个过去了4年、裙带特征明显的内幕交易窝案的发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同时期市场操纵案的暴露。就在上述内幕交易进行的同时,围绕恒康医疗还有一个以“市值管理”为名义进行的操纵计划。


2013年3月,恒康医疗实际控制人阙文彬在上海会见了蝶彩资产实际控制人谢风华。谢风华曾经出版《市值管理》、《中国证券发行制度与市场研究》、《保荐上市》等专业书籍,在业内一度被称为“市值管理”专家。


阙文彬向谢风华表达了希望高价减持“恒康医疗”的意愿,谢风华表示可以通过“市值管理”的方式提高恒康医疗“价值”,进而拉升股价,实现阙文彬高价减持“恒康医疗”的目的。


从2013年5月9日起至7月4日阙文彬完成减持“恒康医疗”的期间,蝶彩资产及谢风华向阙文彬提出一系列“市值管理”建议,包括进行战略转型、安排研究员调研、安排财经公关采访、“加强”信息披露等,其中也包括收购医院。阙文彬通过实施部分“市值管理”建议,对恒康医疗股价进行了操纵。


今年8月,证监会做出处罚决定,蝶彩资产被没收4858万元,罚款9716万元;谢风华被罚款60万元;阙文彬被没收304万元,罚款304万元。同时,谢风华被终身禁入证券市场。谢风华2012年1月曾因“保代内幕交易第一案”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数月后就与其妻安雪梅等人出资设立了蝶彩资产,再入江湖。


一位了解案情的稽查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调查恒康医疗市场操纵案时,调查人员发现了内幕交易线索。按照证监会“绝不放过任何一条违法线索,绝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企业,绝不放过任何一家失职机构”的要求,稽查局对线索做了进一步调查,最终发现了四年前的这起内幕交易窝案。


监管“进化”


内幕交易行为不断衍生,对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不断形成挑战。从目前即将收尾的第三批专项执法案件来看,内幕交易形势依然严峻,并购重组、“高送转”、股权结构变化等环节,依然是内幕交易高风险的领域。


据证监会介绍,这一批案件呈现出四大特征。


一是违法交易金额巨大涉案金额往往超过千万元,有的甚至数亿元,且一半以上案件获利,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


二是亲友之间传递内幕信息比较普遍。内幕信息法定知情人直接交易减少,向亲友泄露内幕信息、建议他人买卖的情况逐渐增多,近四成案件涉及内幕信息多级多向传递。


第一财经还从证监会独家获悉,有的内幕消息还被当作“礼物”,送给商业伙伴,送给子女的老师,甚至当地的党政干部。


三是涉案人员众多既有同一单位多人分别实施内幕交易的,也有同一内幕信息知情人先后向多人泄露内幕信息。


四是重复、屡次违法违规多有发生有的主体因操纵市场违法被证监会依法查处后,又因内幕交易再次被调查;有的上市公司在筹划重大事项时反复出现内幕信息泄露行为。


第一财经记者从证监会获悉,2012年底十八大召开以来,证监会共启动内幕交易初步调查1277件,正式立案调查430件。其中2016年至2017年8月31日期间,证监会又启动内幕交易初步调查386件,启动立案调查117件,对122起内幕交易案件做出行政处罚。


2016年正式立案调查的89名内幕交易涉案主体中,法定内幕信息知情人直接交易的占比仅为31%,通过亲友、同学、业务伙伴获悉内幕信息交易的占比达到69%。2017年新增内幕交易立案案件中,传递型内幕交易占比近六成,近四成案件涉及内幕信息多级多向传递。


不仅如此,由于A股独特的发展情况,监管部门预计,内幕交易仍将长期持续高发。


一方面,投资者以散户为主、交易期限较短的特征短期难以扭转,而市场不断扩容,并购交易活跃,相伴而生的内幕交易预计仍会较多出现;另一方面,随着社交工具的创新发展,信息传递的扩散变得更加容易,给案件查办也增加了很大难度。


虽然打击内幕交易任重道远,但如此前证监会发言人高莉所说,资本市场任何人、任何机构在任何时候的违法违规、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都有记录,证监会都将盯住不放,彻查严处。


第一财经从稽查部门获得的最新数据显示,从案件类型来看,三大传统类型案件仍是监管执法重点。截至8月31日,内幕交易初查和立案案件共204起,占比达46%,仍是当前查办最主要案件类型;内幕交易、信息披露违法、操纵市场三大传统类型案件立案数量116件,占比达62%,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


不过,为了应对违法行为的变异,监管部门的查办手段也在进化。目前稽查部门建立“集团化”办案模式,集中优势力量突破重点案件。办案模式改变带来的效果比较明显,2017年新增立案案件在调查阶段的平均用时56天,较整体案件办理周期缩短138天,其中,山东墨龙内幕交易案仅用21天。


根据证监会9月22日召开的稽查工作会议安排,稽查执法部门将学习和应用现代科技创新监管方式,适应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革命的要求,立足稽查执法全链条,围绕数据集中共享、智能分析运用、调查取证工具、证据标准控制、案件组织管理、调查辅助支持等平台建设和软件开发,打造稽查办案的“杀手锏”。


9
标签: 韬略 财经网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