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中国放心 盖特纳需解三道题
5月31日,抵达北京的美国财长盖特纳开始了他在中国为期三天的正式访问。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盖特纳在来华的飞机上表示“美国经济在复苏,请中国放心”。
2009年6月1日,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总统特别代表、财政部长盖特纳。 新华社记者 刘卫兵 摄
盖特纳能让中国放心吗?
5月31日,抵达北京的美国财长盖特纳开始了他在中国为期三天的正式访问。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盖特纳在来华的飞机上表示“美国经济在复苏,请中国放心”。
最新表态:盖特纳访华首谈敏感话题 称中国所持美元资产安全
金融危机两年来,美国的一系列财政与货币政策,确实已让中方对美元资产产生了担忧。对盖特纳此行的主要目的,美方正式的表达是为今夏举行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作必要准备,但外界有分析认为,盖特纳将借此机会希望中国增持美国国债,这将成了一场美国政府的超豪华“路演”。
当然,中方不相信美国财长是为了刚刚发行的1000亿国债而来。不过,作为美国国 债发行操作者财政部的当家人,盖特纳向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美国债权人真实、全面、客观地说明目前美元资产的现状与未来,也该是份内事。与其他债权人一样, 要让中国放心,盖特纳要好好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美国财政赤字的底线在哪里?
据美国财政部的记录,盖特纳在出访前向媒体表示:“我当然会向中国解释,我们致力于在中期内将美国财政赤字降到一个可持续的水平。”而在盖特纳发表“请中国放心”之前,由他担纲的美国财政部在5月26日到28日连续三天共发1000亿国债。据报道,就在中国大量购买美国国债之时,美国财政赤字却在不断攀升,2008财年是4550亿美元,2009财年预计将升至1.84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13%,这是二战以来的最高值。
随着美国财政赤字的攀升,美元信用评级下调的声音渐起。如果美国国债在未来拍卖中 需求疲软,可能导致市场对美国政府持续弥补巨额预算赤字的能力产生怀疑。如果美国国债需求下降,也会加剧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与国债价格反向波动)上升将 损害美国及全球经济的担忧悲观情绪。
美国不能借美元是世界货币,两眼盯着全球投资者危机中的口袋,而没有节制地发 债,也不能让世界投资者不知深浅而又无奈买进。量的累积终有一日引发质变,这个质变就是新一轮全球通胀。中国有理由质询美方,美国财政赤字的底线在哪里, 美国国债的安全性在哪里,美方将采取什么有效措施来确保投资安全?盖特纳能否代表美方作出回答?
如何体现财政自律?
外界有评论说,美国财长盖特纳此行要向中国领导人保证,美国将致力于长期的财政自律。以上表述,是否意味着对美方先期行为的悔过?
3月18日,在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决策例会后,美联储发表声明说,美联储将在未来六个月购买总额300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此政策一出,全球惊愕,引发许多国家抛出美国债。
虽然有宽容的评论认为,美联储(应该加上财政部)出此下策是不得已而为之。美国基 准利率已降至零区间,在利率政策已弹尽粮绝的背景下,美联储不得不诉诸其他武器,继续维持促进经济扩张的努力。但这一违背经济学基本规则的作法,必然引发 恶劣后果。美国央行买国债钱从何来?它显然不会抛售宝贵的8200吨黄金来换美元,因为这些黄金是美联储的真正家底。而且,即使以现在的900多美元的单 价全部抛售,它也仅值3000亿美元,这对于救助金融危机来说,显然微不足道。
于是,美联储难免直接印刷美元,然后用这些刚刚滚下印刷机,还散发着油墨香的美元去购买机构抵押证券和长期国债。印刷美元意味着什么呢?美元进一步加速内在贬值。对“财政部发债美联储印钞票”,盖特纳该作如何说明?而美国以后的财政自律又将如何体现?
如何维持危机后美元资产的稳定?
与中国一样,持有美元资产的国家都希望美元汇率在金融危机中保持强势,至少保持稳定。任何人、任何企业和任何国家对待自己财富的本能的反应都一样,谁也不愿意自己手中的资产因为汇率暴跌出现缩水。
这就是美国长期以来向全世界实行的美元强势扩张主义达到的客观效果:越多的国家持 有越多的美元,就会有越多的国家成为美元在世界金融货币体系中的一币独大地位的自觉或不自觉的维护者。但美国会在这场危机中念及各国不抛美国国债,而在经 济真正复苏之后在政策上保持币值稳定,以不致各国美元资产产生人为的损失吗?
有分析人士预期,美国的金融一旦渡过危机进入平安期,美联储恐将立刻实行弱势 美元政策,让美元大幅度贬值,利用美元在世界金融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重走通过弱势美元无情掠夺世界财富的老路。到时,美国已不怕他人抛出美元和美元债 券。美国也不会再顾忌世界其他各国的感受,更不会理会世界各国的反对。
对于这种预期,美方需要作出负责任的回答和行动。倘若真的如上所说,则人们对美元和美元资产的预期将受到严重打击。即便目前美国要采取多方努力维持美元,但各国对美国危机后的货币政策没有信心或存忧心,也必然要形成当前美元资产下行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