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贷的“原罪”:有人拆东墙补西墙,有人薅羊毛反被割韭菜

薛洪言 | 2017-09-26 14:43 1313

  [ 亿欧导读 ] 每段时期,金融领域都会有一个“词语”被炒得火热。毋庸置疑,消费贷是时下倍受热捧的领域。从全局来看,消费贷为金融行业带来

  [ 亿欧导读 ] 每段时期,金融领域都会有一个“词语”被炒得火热。毋庸置疑,消费贷是时下倍受热捧的领域。从全局来看,消费贷为金融行业带来的影响是好是坏?


消费贷的“原罪”:有人拆东墙补西墙,有人薅羊毛反被割韭菜

  消费贷已经无处不在

  上周,连续见了几位创始人,有物流行业、医疗行业,也有高科技企业,大家聊的都是同一个话题,如何转型做金融业务,包括如何设计金融产品模式、如何对接资金渠道以及如何寻找潜在的股权投资者等等。

  也是在上周,为了研究一家平台的贷款产品,笔者注册了一个账户,接下来的几天,便收到了多条贷款申请的短信,清一色低利率、高额度、提现快的宣传语。

  还是在上周,做校园贷起家的趣店申请上市了,差不多的时间,有记者发现今日头条在悄悄招聘消费金融风控人员,聚美优品也上线了颜值贷。

  回顾这半年来,笔者见过很多不同行业的人交流消费金融的问题,有人工智能的公司、大数据的公司、SaaS系统服务商,也有很多传统产业。是的,消费金融火了,似乎已无处不在。

  当前,发展消费贷业务似乎已经成为全民共识,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其盈利能力。2017年2月,上市公司二三四五发布业绩快报,旗下现金贷产品“2345贷款王”实现净利润1.13亿元,而2015年度尚亏损731.81万元,短短一年内便由亏损到过亿净利润。

  在P2P平台普遍为盈利难而陷入经营困局的同时,现金贷业务的超强盈利能力无疑给互金行业打了一阵强心剂,一时间,所有人都找到了方向,大力发展现金贷业务。

  但是,金融业务不同于其他,火爆往往不是件好事。金融业务始于实体经济的需求,实体经济的发展是线性的,而金融业务的发展则可以是指数级的,从趋势上看,二者总是容易出现背离。当一类金融业务变得“火爆”时,往往意味着其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实体经济的线性增速,便出现了脱实向虚,埋下了风险的种子。

  所以,作为一个金融人,对“火爆”二字总是要心生警惕的。消费贷火爆了,火爆的背后有什么问题呢?

  其实,端倪已经出现。早在今年4月份,监管机构对现金贷产品的高息和催收环节中的非法行为进行整顿;之后,全面叫停了非持牌金融机构开展校园贷业务;近期,各地开始严查消费贷资金流向。见微知著,消费金融可能不再是监管机构互金监管的“法外施恩”之地。

  真要细究消费贷的潜在风险,还要从此轮消费贷火爆的源头开始讲起,风险的种子就藏在促使其爆发式增长的原因里。

  溯源:火爆原因背后的“原罪”

  此轮消费金融的火爆,可追溯至2014年前后,在市场广泛关注之前,消费金融便已经沿着白领和蓝领&学生两个群体开启了快速发展之路,前者以城商行和中小股份制银行为代表,后者则以各类消费分期平台为代表。

  而这两类业务的崛起原因并不相同,引发的问题也不同。

  投资需求驱动下的白领消费贷

  就白领群体这条业务线而言,更多地是需求驱动。毕竟,对于优质白领群体,银行的消费贷产品一直是开绿灯的,2014年前后,供给侧产品端并无根本性的变化,变化的是需求端。白领的资金需求有两类,一是消费需求,一是投资需求,消费需求的变化是渐进的,投资需求则是可以集中爆发的,所以,投资环境的整体向好才是白领贷崛起的重要诱因。

  一方面是P2P等理财产品开始大量崛起,动辄15%以上的年化利率为白领群体薅羊毛提供了绝佳的场景。典型的操作便是,从银行白领贷中以6-7%左右的利率贷款20万,转手投资到15%左右的P2P理财产品中,一年薅羊毛净赚2万元左右。更有甚者,有人转手把钱借给了高利贷,不出问题的情况下一年薅羊毛净赚5万元左右。

  另一方面则是2014年下半年A股开启牛市行情,杠杆牛下,资金短短一两个月内便能翻倍,不少人开始主动申办消费贷产品,既便利率高达20%以上,投资到股市似乎都有利可图,这一次,不仅银行的低息消费贷受到青睐,互金平台、配资公司的高息消费贷也火爆起来。

  需求的增加反过来刺激了供给侧,各类金融机构纷纷推出各种各样的消费贷产品,消费金融迎来了风口期。

  供给侧放开,蓝领&学生群体迎来消费贷的“春天”

  与白领群体不同,蓝领&学生群体则是典型的供给侧驱动,原因很简单,2014年之前几乎没人愿意给他们贷款,2014年之后,供给侧突然出现了各类现金贷产品放在他们眼前,需求被供给激发出来了。

  白领们该买的手机都买了,该升级的消费也升级了,所以投资性需求占据了主导地位。而蓝领&学生群体,对投资并无经验,也无兴趣,消费升级才是其贷款的最大驱动力,最典型的便是智能手机等3C产品。

  事实上,无论是趣分期、分期乐、买单侠等创业机构,还是蚂蚁借呗、苏宁任性付、京东白条等电商系消费金融产品,最早的一批用户,大多数都是用在了手机分期上。之后,随着智能手机普及率的趋于饱和,各家在业务结构上才真正实现借贷场景的多元化。

  蓝领&学生群体的消费需求一旦被贷款打开,在消费欲望的趋势下,消费金融的场景开始从3C扩充至其他领域,各类创业机构打着场景金融的旗号便从各个领域开始了布局,典型的如医美贷。

  由于蓝领&学生群体的贷款渠道受限,并不像白领群体那样在意借款利率,成为这些创业型消费金融机构的最爱。

  消费贷的“原罪”

  从起因溯源中不难发现问题所在。

  针对白领的消费贷融资产品,其原罪在于“资金用途”。2014年以来,P2P起头,股市接棒P2P,楼市接棒股市,“好”的投资标的层出不穷,白领们很“缺”钱,白领贷需求很火爆,金融机构的生意很好。

  只是,没有只涨不跌的投资品。股市牛转熊后,多少白领因股票大跌背上了沉重债务?薅羊毛的人反被割韭菜;楼市开始降温后,高杠杆买房的人不得不低价割肉,来偿还沉重的本息压力。

  针对蓝领&学生群体的消费贷产品,其原罪在于“高利率覆盖高风险”的简单粗暴的业务模式。在这个几乎万能的模式下,现金贷平台几乎可以给任何群体放贷款,不需要什么场景,也不需要考虑风控问题,门槛低易复制,短短一年时间内,行业内便能冒出数以千计的现金贷平台。

  蓝领&学生群体在借款消费的诱惑下,极易突破负债能力的极限,走上多头借贷、借东家还西家的恶性循环之中,一旦链条破裂,借款人身背沉重债务,放贷平台则可能会面临小范围内“次贷危机”,于双方而言,都是在走钢丝,且没人敢先停下来。

  前景展望

  当前,我国的消费升级过程仍在持续,居民杠杆也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消费金融的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对于消费金融业务,整体上仍然应该持鼓励和支持的态度。

  只是,局部问题仍然要纠正。对于蓝领&学生群体的消费贷产品,从利率管制着手便抓住了“七寸”,高利率覆盖高风险的模式玩不转,业务空间也就遇到了天花板;对于白领群体的消费贷产品,则应强调场景的重要性,杜绝消费贷款资金违规进入股市、楼市等投资领域。


2
标签: 消费 领域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