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尚不具备时间表
就我国而言,即便今后经济实力强盛之后,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仍然还有较长的路子要走。的确,金融危机使我 国决策层意识到美元“一币独大”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同时也坚定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决心。从央行加快人民币结算的试点,到央行行长周小川发表的署名文 章,以及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无不显示出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意图。然而,目前的全球金融危机,在某种程度上,创造了人民币今后成为完全可流通和 国际可储备货币所需要的基础条件,但人民币国际化切不可操之过急
国际货币专家向松祚日前做客深圳电视台《22度观察》,在回答主持人提问时表示, 人民币是一个重要的区域性的货币,它现在还不是一个重要的国际货币,要走到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储备货币就是国际的贸易结算用它、国际的金融结算 用它)、很多国家把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我觉得至少需要15到20年的时间。
向松祚为人民币国际化设定的时间表与日前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相左。在刚刚结束的 2009陆家嘴论坛上,《每日经济新闻》联合和讯网对参与论坛的32位来自国内和国外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投行等金融机构的高层管理人员,以及来自知 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财经学者专家进行了现场调查采访。50%以上的受访者表示,由于人民币目前未能自由兑换,人民币国际化没有时间表。
分析人士认为,人民币未能实现自由兑换是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因素。虽然近年 来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在不断提高,一些经常项目已经实现了自由兑换。在这一次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近半年来,我国央行先后与中国香港及韩国、马来西亚、印 度尼西亚、白俄罗斯、阿根廷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总额为6500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为人民币跨境结算提供了资金支持。
应该看到,虽然我国与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货币互换协定,但是,这与真正意义上 的货币自由兑换还有较大差距。换句话说,实现货币互换,只能说是为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走出了一小步,在没有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前提下,人民币要达到区域化也同 样在短期内难以实现,至少目前我们还看不到人民币真正国际化的时间表。
金融专家田立认为,一个国际化的货币至少要具备三项基本职能,即结算职能、财富 职能和投资职能。其中结算职能只是货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现在很多人一提起人民币的国际化,就总是要提到周边国家使用人民币结算的事实,好 像货币只要用于国际间结算了就一定能够国际化似的。其实,财富职能和投资职能才是国际化货币的最重要支撑,前者体现了货币的“硬”价值,后者则体现了货币 价值的实现渠道。
当前,人民币的国际化与完全自由兑换,面临着一些需要破解的难题。一是我国经济 还存在比较严重的结构性矛盾。比如说消费比例过低,投资比例过高,投资比例过高必然造成产能过剩。现在强调国内经济转型,就要使消费占到总需求的2/3, 建立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二是高新技术、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要有较大提高,不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以及对环境的伤害。所以,人民币国际化一定是建立在我国经济 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长期实行的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不可自由兑换的政策,现在已成 为了“双刃剑”:在当前的条件下,我国既不能匆忙地放开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同时又要抓住机遇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怎么样才能做到?有分析认 为,可以充分利用我国作为国际贸易大国的有利条件,在国际贸易中绕过美元,推进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这就是这个方程式的正确之解。
不过,一个国家的货币要实现国际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与该国经济规模、人均水 平、金融体系的完善、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竞争力的提高有着密切关系。美国经济实力在19世纪中期就超越英国,但美元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才毫无争议 地成为国际货币的龙头,前后花了100年时间。现在,日本在全球的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并且在15年前就提出日元国际化,但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日元的比例却 越来越小,而且日元国际化也变得越来越渺茫。
这一事实告诉我们,就我国而言,即便今后经济实力强盛之后,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 仍然还有较长的路子要走。的确,金融危机使我国决策层意识到美元“一币独大”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同时也坚定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决心。从央行加快人民币 结算的试点,到央行行长周小川发表的署名文章,以及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无不显示出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意图。然而,目前的全球金融危机,在某种 程度上创造了人民币今后成为完全可流通和国际可储备货币所需要的基础条件,但人民币国际化切不可操之过急,这既存在着客观现实的问题,又存在着更长远未来 的战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