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0彩票手机版app下载-500彩票手机版app

智晓峰 | 2017-09-08 14:19 2343

在印尼做互联网金融是种怎样的体验?

在中国,现金贷正面临严苛的监管,而那些退场的从业者已经赚得盆满钵满。现在,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将目光锁定到东南亚。这里的人口规模、经济条件以及移动支付等客观环境兼具,互联网金融创业也较其他地方更有优势。

  本文主人公,黑马大赛选手、印飞科技创始人范文洁将他的创业首站设在印尼。这里的2.6亿人口不少都是月光族,借贷需求旺盛,金融业发展更为落后,相当于中国的2013年。

  “在中国人喜欢存钱不太喜欢借钱的情况下,中国都有这么大的市场。更何况印尼、东南亚那边的人是喜欢借钱,不喜欢存钱的。”范文洁感觉,这次创业是天时地利人和。

  在印尼做互联网金融是种怎样的体验?创业家&i黑马于近日采访了范文洁。以下是其口述,经创业家&i黑马编辑。

  从2008年开始,我曾分别在中国平安担任产品经理,在宜信担任高级产品经理,在厚本金融担任产品总监。在这期间,我还去北京大学读了一个全日制MBA。

  去年8月,我第一次有了创业的想法,想做一个催收界的“猎聘网”,模式就是网贷平台把不良资产像简历一样一条条放到网上,然后催收机构可以自己选择点击单条不良资产,平台对催收机构可以按点击收费,这个和猎聘网的简历免费上传,但是猎头查看简历收费模式很像。不过,由于投资人提出苛刻的条件,我最终放弃。

  今年二三月份,我想过做共享车后窗,安装一款投影仪硬件在私家车后面,广告商在APP里面竞价投入广告,车主可以在APP里面选择广告,根据GPS轨迹和播放时间收费。但我偏运营,没有广告商资源,缺一个广告行业的合伙人,比如分众出来的。

  同时,我想到的创业方向就是消费金融。无论是现金贷还是P2P等,在中国已经做的很火、很旺,技术也很棒,搬到东南亚国家,可能会比较好。

  我们的产品在8月中旬正式上线,短短两周,目前已突破万次下载,申请贷款的量也好几千了。目前,印飞科技团队共有16人,其中10人位于上海办公室,6人位于印尼办公室。

  去印尼创业

  在我还没有辞职的情况下,VC就向我抛来橄榄枝。加上项目本身也不错,我觉得天时地利人和,最终在4月底时正式辞职。

  投资机构本来就在看印尼市场,投了近10个印尼方向的团队,资源和能调配的信息非常可观。我觉得印尼也比较好,当地还有不少同学,双方这么默契,资源很互补,所以就选定了印尼。

  第一,经济条件不错,互联网环境支付条件与中国比较接近。一个很穷的国家,连支付都没有,是没有办法完成网上的放贷和收款的。东南亚在互联网环境上跟的中国最紧,阿里巴巴、腾讯也在那边到处买买买、投投投。

  第二,人工成本不能太高。印尼的贫富差距巨大,两极分化严重,普通劳动者的月收入只有中国平均水平的1/3-1/2左右。比如,同样的一个岗位,在上海月薪是15K,还不是985、211学校毕业的人,在印尼你可能只需支付5K,并且能够在当地排名前十的学校毕业生中招聘。

  第三,东南亚离中国近。你可以把研发放在中国,把业务放在东南亚,两头都顾得上。业务和研发没有什么时差,那边有什么问题,这边马上就能修。

  第四,这个市场是非常庞大。印尼有2.6亿人口,整个东南亚接近6个亿人口。在中国人喜欢存钱不太喜欢借钱的情况下,中国都有这么大的市场。更何况印尼、东南亚那边的人是喜欢借钱,不喜欢存钱。虽然他们的人口只有中国的一半,但是在借贷这个市场,反而你会觉得欣欣向荣。

  在权衡是选印尼还是印度时,我是这么想的:中国人是很勤奋、很聪明,也就是说,你在中国做一个东西,很多人就会模仿你,竞争就会很激烈。这在印度也同样适用。印度人也很聪明、很勤奋,你在印度做一个东西,马上就有人开始学、开始模仿。竞争同样会变得很激烈。

  我做这个项目,有一个核心的特点,就是需要有源源不断的资金对接才能做大。东南亚人相对没有印度人或者中国人那么勤奋,他的反应没有这么快。也就是说,你在印尼做这件事,当地人是没有感觉的。等你开始赚钱了,他还不一定能明白你在做的是什么东西。他绝对没有这么快。在前期,你面临的竞争没有多么激烈。

  我需要在印尼人还没反应过来之前,先建立一定的壁垒,比如说已经做到一定的规模、团队完整、谈了几个银行开始合作。到那时,当地人即使再有资源,追上来会很累。

  印尼初体验

  印尼有几千万的华人,占总人口的5%~10%。但这里的华人,包括想法、语言和思维,都和我们不一样。比如,语言是以印尼语和英语为主。虽然中国也有很多少数民族,但是汉族占主体。即使不是汉族,其中大部分人都会说汉语,打交道比较简单,思路也比较一致。

  印尼就不一样,除了华人,还有穆斯林、爪哇族、巽他族等,当地历史上甚至发生过排华。对文化的感官、冲突,对新语言的接受,对当地的食物、人文习惯,我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印尼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相当于中国2012-2013年的水平。当地的华人居住非常密集,喜欢存款,而印尼人则持完全相反的消费观念,月光族较多,喜欢借钱。但由于借款人收入水平低,还款能力差,普通的催收效果并不太好。尽管如此,相较于2013年的中国借贷市场,印尼的坏账率仍属于较低水平。

  当地使用信用消费非常困难,普通的信用卡刷卡也需要提供非常多的材料证明,这也是造成信用卡持卡率只有3%的原因之一。

  我和当地银行的行长聊过。他说,之所以不做这项业务,是担心当地人无法按时还款,中国现金贷催款的施压方法(创业家&i黑马注:比如电话催收),对印尼人效果会低一些。在中国,派人线下催收成本较高,而在印尼,500块都有人去催收,因为他们有些催收人员很穷,愿意为了一点收入就从事这份工作。印尼穷人很多,印尼有一个其他地区没有的职业,“人肉红绿灯”,估计从业者有5万人,就是帮转弯的汽车挡住直道上直行的汽车,帮助你转弯成功,这是一份收入低又危险的工作。

  实际上,中国在今年实质上已经成为印尼的第一大投资国,虽然新加坡还是名义第一大投资国,但是因为有些新加坡香港的资金,其实来自中国。在Fintech行业,印尼法律不允许外资100%控股当地企业,最多只允许85%控股。许多中国公司因此与印尼公司展开合作。而在印尼,开设一家从事借贷业务的公司,成本较低,牌照申请相对简单。这也造就了大量外资企业涌入印尼市场。

  有许多设立在新加坡的公司在印尼从事业务并因此享有税务优惠。而在新加坡,公司在转让股份时需要向新加坡政府上交20%的股份转让所得税。所以创业者选择在开曼群岛设立公司,虽没有税务上的优惠,但在进行股份转让时,开曼群岛设立的公司不需要向开曼政府交税。

  我现在回家和父母说自己正在创业,但他们年纪大可能也不懂什么叫创业,不懂什么是互联网金融。而我可以与他们分享在印尼的所见所闻,这也会让他们觉得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反正新的东西总会让你产生新的感官,无论是生活还是创业的心态。

  三顾印尼

  今年春节刚过,我第一次去印尼,先对当地市场进行了第一个初步考察,并见了我在当地的同学,寻求了他们的意见,他们对于我来印尼创业十分支持,我第一次去住的是酒店。

  第一次去的感觉是,我会发现科技金融大部分企业都没进来,还很少。

  这就像卖鞋一样。你看到很多人都没鞋子,就派两个人去做调研。第一个人回来告诉你说,老大,印尼人不穿鞋,我们卖鞋肯定亏,别卖了。第二个人说,老大,太棒了,当地人都没有鞋,我们去卖鞋!

  这两个观点没有对也没有错,你需要自己去判断:当地人到底需不需要鞋子?

  我就是这种感觉。最后衡量下来,我认为当地人需要鞋子,只是他们还没有看到卖鞋子的。如果真有卖,他们会有一两个人先穿,最后全岛的人都会穿起来。

  我决定要进入这个市场,后来也加快了速度。拉着风投谈价格,谈做法等。

  第二次去印尼,已经确认创业了,我用了Airbnb,你长时间居住,酒店就偏贵,而Airbnb上住满28天房价可以打6折。这次去,我的目的是确认上一轮对接的业务并签约。待了一个月,主要目的是去和一些潜在的合作伙伴先对接一下,包括支付、短信、征信、律师、监管以及第三方催收机构。还有就是把公司注册流程的最后一步走完,面试大量的人员,确定两三个初始员工。

  我们要做的是白领现金贷,类似宜信的宜人贷和精英贷。当地做互联网金融的APP差不多有10个左右,预估市场容量至少在50个以上。

  第三次去印尼是7月份,我依然选择的是Airbnb,住了将近一个月。这次的主要目的,是初步建立风控和审批、催收的团队。

  每一次去,我的信心都会变大,毕竟是第一次创业,推进的速度却比预期要快。无论是在印尼,还是回国后,我都会认识新的朋友。在跟新朋友介绍项目时,我的思路会越来越清晰。几乎所有人听到“印飞”在做的事情,都会觉得这个项目很靠谱,极有可能成功,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

  “黑马大赛·出海赛”就是我回国后才知道的。“印飞”最终从海选中脱颖而出,并最终获得了最高的排名。

  一开始来参赛时,由于产品没上线,我怕丢人,就把项目叫金融科技出海,不敢叫印飞。我知道自己不可能晋级。你什么都没有,怎么晋级呢?你把印飞写上去丢脸,还不如写一个金融科技出海,过来看看别人怎么做的,学习一下也不错。

  第一天是30进15。我是唯一一个没有产品就进到15强的人,另外14个都是有产品、有业务、有数据,甚至有融资的团队。第二天是15进5,再是5进3,最后是排名。我为什么能够排到最高的名次?我连产品都没有,靠一张嘴就能击败对手吗?我哪有这么厉害呢?

  背后我猜想的逻辑是,我这个项目可能真的不错,任何人一听就明白了。互联网借贷这个业务,不是靠客户累起来的,就是有一单赚一单。把中国的现金贷/现金分期放到印尼,就是可以赚钱。

  搞定资金,铸造壁垒

  我曾有3个同班同学来自印尼。读书时,我们之间很单纯、友好,没有任何目的性。我从来不会想到有一天会到印尼开公司。

  其中一位是当地非常大的金融家族,他家就有好几家银行。无论是他自己还是推荐朋友帮我,都没有任何问题。他本人还做了一家电商,可以向我提供客户、创始基金或者数据等方面的帮助。

  另外一位同学是当地最大的一家银行的高管,他会在牌照、政府关系、监管条件和银行等方面提供支持。最后一个同学,他自己开了一家物流行业的公司,对整个创投体系、当地用人体系和劳动政策方面,可以给予我帮助。

  在印尼开展业务,你也需要申请牌照,但不是每一家都申请。目前很多家都是无牌运营,政府还没有监管到这个层面。

  早在去年,中国和海外的玩家就已经在印尼放贷,对标国内外模式,诞生了比如印尼版的分期乐和印尼版的现金贷。你会发现,在监管风险和坏账风险不高的情况下,他们的增长都还不错,回报也很大。

  我们相当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会少走很多坑。


1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