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消费金融牌照 携程的金融梦还要走多远?
一直缺少金融牌照的携程终于抱上了银行的大腿。
一直缺少金融牌照的携程终于抱上了银行的大腿。
8月15日,上海银行发布关于上海尚诚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尚诚消费金融)获得开业批复的公告。在这家消费金融公司背后,除上海银行持股38%外,携程旅游网络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深圳市德远益信投资有限公司、无锡长盈科技有限公司也都是股东方。
查阅股东的背景不难发现,这几家公司的角色分配十分明确:
上海银行作为股东中唯一的金融机构,除了可以为这家新公司提供资本支持,在金融业务和运营中应该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深圳市德远益信投资有限公司是一家纯粹的投资机构,出钱;无锡长盈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的研发及技术服务的公司,出技术。
相比之下,携程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其在线旅游的场景与流量。因为乘上了消费金融的东风,这件事自然引发了诸多关注,但对于携程来说,是否能圆自己多年的金融梦,还有待观察。
场景单一 竞争力从何而来
从消费金融的业务来看,涉及购物分期、装修分期、旅游分期、教育分期、医美分期等诸多领域。其中,尤以购物分期的市场最为活跃,也最为集中。而商业企业往往有零售的实体,场景的便利是这些企业参与消费金融的主要原因。
消费金融机构往往会借助股东方的场景优势,在购物环节中推荐相关的消费分期产品。但比起其他消费金融机构来说,尚城消费金融所能依赖的场景似乎过于单一了。
就携程的业务来看,机票和酒店所占的份额超过80%,商旅业务所占的比例仍然很小。
具体而言,机票和酒店的属于中低频消费,一张普通机票通常千元上下,在这块业务上做分期付款,最重要的问题是,用户是否能接受消费金融的高额利息。
但如果前期为了拉拢用户,产生用户粘性而降低利息,这会造成消费金融公司本身资金成本与收入不匹配。酒店住宿也是如此。
自然,头等舱、商务舱以及高端酒店的消费,肯定不占少数。但是深究这一部分消费群体,往往是银行资深并且高额度的白金黄金信用卡人群,这部分人群不属于消费金融公司的核心用户范围之内。
相比之下,商旅业务倒是不错的选择。携程此前也曾与一些机构有过旅游消费分期的业务合作。但因为有携程的参与,这家新的机构在旅游分期上的业务其实是排他的。不会有第二家OTA平台或旅行机构愿意将客户数据开放给与自己有竞争关系的机构。
但对于一家新公司来说,如果产品及客户渠道过于单一,是否会影响客户的体验先不提,其业务的成长空间是有限的。
搭车银行 携程能否挽回负面形象
由于主业增长乏力,携程很早就想涉足金融,却多次都因为没有牌照,而遭遇监管的负面消息。
2013年携程推出了预付卡类产品“携程宝”,并在2014年推出了“程涨宝”理财,与携程的股价挂钩。由于携程并不拥有与互联网理财相关的基金销售牌照、第三方基金支付牌照,上述两个产品都引发“变相发债”、“非法集资”、“操纵股价”等的质疑。
之后携程虽然在2016年成立金融业务板块,但最基础的第三方支付牌照都没能拿到手。
今年5月,有律师向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实名举报,称携程在无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情况下,违规开展预付费卡业务。其官网销售“携程礼品卡”涉嫌以单用途预付卡之名,行多用途预付卡之实。
6月,又有消费者向保监会实名举报,认为携程旅行网及其关联公司涉嫌违反保监会对于保险产品的经营和网络平台销售的多项管理规定,并对承保人使用欺诈以及诱导等手段从而非法获利。
一系列的消息都对携程的形象带来打击。
此次通过与上海银行的合作,携程终于“曲线”获得第一张金融牌照。有分析人士认为,从银行的角度来看,可以选择的合作伙伴其实很多。但对于携程却是难得一遇的机会。虽然 合作中的细节尚不得而知,但携程应该有不少让步,很难说不是处于被动地位。
另外,携程因为假机票、恶意捆绑“搭售”等问题受到消费者的抵触,这样的负面情绪是否会漫延到新公司的业务中去也很难说。毕竟金融和旅游一样属于服务行业,品牌形象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有分析人士认为,旅游企业可以借助金融业的杠杆效应,增强现金流动,扩展全新业务,在成熟后反哺主业,促进主业增长,但背后仍然存在较大的风险。当资金链正常运作时,问题都会被掩盖;一旦资金链出现问题,就面临着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