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害现金贷命门的不是高利率,而是无风控
虽然2017年刚过了4个月,但是现金贷,已毫无疑问地,预定了互金全年热门话题榜的前三位置。
虽然2017年刚过了4个月,但是现金贷,已毫无疑问地,预定了互金全年热门话题榜的前三位置。
对于不同的人来说,现金贷有着不同的意义。有的人,将其视为消费金融领域的最后一个风口,抑或信贷行业创业的最后一波机会;有的人,将其视为金融系统的搅局者,是畸形、嗜血的洪水猛兽;也有人,包括企业和用户,仅将其视为套钱的工具——“屠龙宝刀,点击就送”。
对现金贷的讨论,随着《中国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印发而达到顶峰,可事实上,现金贷并非非黑即白。对于着急上去踩一脚,或是打抱不平的人来说,有几个问题必须首先厘清。
抛开期限谈利率,等于耍流氓
绝大多数人对现金贷的关注,首先集中在利率上。“惊人”、“年化近600%”,这样的字眼,即使对于对现金贷毫无概念的人而言,也很能吸引眼球。
不过,在逞一时口舌之快的同时,绝大多数人也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利率算法,对于现金贷来说并不公平。
现金贷的定义莫衷一是,不过金额小、期限短的特点是大家公认的。现金贷起源于美国的发薪日贷款(PaydayLoan),一般借款金额三五百美元,借款2周左右,以达到“发薪水的时候,就能还款”。国内的现金贷,借款金额也大多在5000元以下,借款期限不超过30天。
期限是金融领域的重要概念,即便是在利率极差相对较小的信用卡分期、房贷中,我们也能明显感受到期限不同带来的差别。
而现金贷的特点正是期限短,超过30天的已是少数,能贷满1年的更是没有。所以,所谓惊人的年化利率,其实也仅存在于名义中,借款人的实际融资成本并不高。此外,在小额信贷领域,单笔借款金额越小,用户负债率越低,理论上利息率就可以越高。是否是高利贷,不能单看利率,还应该看借款金额的绝对数和利息的绝对数。
机械地用年化利率计算用户的实际融资成本,是有失偏颇的,混淆了年化利率和年利率的差别,更容易让人产生误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原文是这么说的:“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可见,法律规定的也是年利率,一些人拿理论的年化利率去套年利率,实在没有参考性。
能贷满1年的“现金贷”,理应服从更严格的规定。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去年发布的关于发薪日贷款新规征求意见稿,在产品层面允许出借人提供两种长期贷款选项:一种为年化利率上限为28%且申请费用不得超过20美金的贷款;另一种为贷款期限不超过2年,年化利率不超过36%的贷款,但违约率需要控制在5%以内。
不过,期限至多不过数月的、真正的现金贷,不应被扣上高利贷的帽子。目前,已有多位业内专家分析,扣除各项费用,年化利率低于36%的现金贷根本无法盈利,还有观点认为,利率36%以下本来就是银行应该覆盖到的群体,这些都是实际存在的问题。现金贷想要生存,需要更为合理的利率空间。
抛开风控玩现金贷,更是耍流氓
说抛开期限谈利率是耍流氓,并不是要为年化近600%利率的某些现金贷做辩护,而是为了说明我们不应揪住利率不放。因为,行业中还有真正更流氓的行为,即,部分从事现金贷的企业,并不具备任何的风控能力。
有报道称,经某地互联网金融协会排查,当地现金贷行业坏账率极高,普遍在20%以上,不少现金贷平台的风控基本为零。在坏账率极高的情况下,平台通过不合理的高利率覆盖高坏账率,导致平台无视贷前风控,随意放贷,部分平台大力招聘线下人员,盲目扩张,且放款随意,部分平台借款人只需要输入简单信息和提供部分授权即可借款。
这种靠高利率覆盖高坏账的做法,在人口流量红利期,确实简单粗暴、来钱很快,却与金融的本质背道而驰。金融是一门经营风险的生意,现金贷也不例外。抛开风控玩现金贷,就没有识别风险、经营风险的能力,是伪金融。这样的平台,在红利期潮退之后,或是被发现在沙滩上裸泳,或将被直接拍死在沙滩上。
此外,用高利率覆盖高坏账,不仅加重了借款人负担,还容易产生非法催收和暴力催收问题。其不仅有损现金贷的声名,还与普惠金融的目标背道而驰。
根据央行数据统计,10亿成年人里有借贷纪录的只有4.4亿。未被传统金融有效服务的数亿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现金贷的用户或潜在用户。但在年化近600%的所谓现金贷眼中,这些用户的信用没有差别,信用较好和信用一般的用户,所获得的贷款利率一样高,这本身就是一种对用户的不公平。
而真正的现金贷,必然是具备相应的信用识别和风险定价能力,即根据每位用户不同的信用等级,做出不同的风险定价,在借款金额、利率、期限等方面量体裁衣,从而达成价格可负担的借贷并有效控制违约风险,而不是靠高利率去覆盖高坏账。
利率是表,风险是里。风险才是最应被监管的,风控才是最应被重视的。在控制风险的路上,监管可以加强对现金贷风险的信息披露,而企业唯有用时间去积淀、提升大数据风控能力,除此之外没有捷径可走。
现金贷健康发展,到底需要什么
据估算,目前整个现金贷行业的规模在6000亿到1万亿元。如此体量的现金贷,正处在风口浪尖,想要健康发展,到底需要什么?
就目前来看,有两点问题亟待解决。其一,整个行业还没有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现金贷企业鱼龙混杂,缺乏法律法规的监督和规范,市场规则不够健全,有制度套利者乘虚而入,扰乱了市场秩序。
因此,促进生态的形成应放在首位,这需要在完善自律机制的同时,健全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监管,打击借互联网创新之名行高利贷之实并暴力催收的恶性企业。但要注意的是,监管不仅要刮骨疗毒,还应适时把调节的功能交还给市场。随着监管的逐步完善,真正有能力的企业自然会在市场上驱逐不良企业。
其二,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由于无法接入央行征信,也没有全面、权威的信息共享系统,现金贷企业在应对多头借贷等问题上落于被动,识别信用所付出的制度成本过高,不利于风险的控制,也不利于借款成本的降低及普惠金融的推进。
快递刚出现时,是有钱人的专利。而在公路通畅、物流发达后,快递的成本得以降低,从而惠及到全国各地广大的普通百姓。现金贷亦如是。每个人都有平等借贷的权利。
行业的健康发展,不是银监会排查名单中开展现金贷业务的429个APP、72个微信公号、117个网站的事,也不是数十家媒体,抑或行业中百万、千万用户的事,而是全社会的事。
现金贷既非天使亦非魔鬼。你爱,或者不爱,它就在那里。
人类的需求就在那里,不来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