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数民营银行“抢筹”消费金融

2017-08-21 10:07 1223

  如果民营银行在发展开拓新业务模式的过程中结合金融科技目前已取得的技术成果,非常有希望在未来闯出一片新天地。  随着消费金融行业的

近半数民营银行“抢筹”消费金融

  如果民营银行在发展开拓新业务模式的过程中结合金融科技目前已取得的技术成果,非常有希望在未来闯出一片新天地。

  随着消费金融行业的爆发,消费信贷业务也成为众多民营银行的重点布局方向之一。

  记者注意到,截至目前,共17家民营银行获批筹建,除辽宁振兴银行与安徽新安银行未开业,其他15家均已开业。据相关数据统计,首批开业的5家民营银行中,有3家推出个人信贷产品。后续开业的10家民营银行中,也有4家推出了个人信贷产品。

  为何众多民营银行不约而同地进军消费金融?在这一领域,民营银行有何优势?未来前景如何?

  天然优势

  相比于创业型金融机构,民营银行在消费金融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上海某金融科技公司高管万忠财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分析,“首先,银行作为持牌金融机构,在关键金融数据、信息上的获取能力突出。因为他们可以连接央行征信系统,直接查询央行征信信息和反馈征信信息。其次,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银行的资金成本非常低,所以其利润空间较大。第三,持牌金融机构的获客成本较低,而且客户资质较好,所以其坏账率也会较低。”

  以微众银行为例,两年间从巨亏到巨赚,微众银行靠的就是个人信贷业务。据微众银行零售信贷总监方震宇介绍,截至2017年5月15日,“微粒贷”产品上线两周年,累计发放贷款总金额3600亿元,总笔数4400万笔,笔均放款8200元,最高贷款日规模20亿元,最高日贷款笔数20万笔。

  方震宇对《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目前来看,微众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于贷款业务。截至2016年末,不良率仅为0.32%。整体来看,随着规模的增加,不良率略有变动,但整体仍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这只是作为普通民营银行的优势,目前不少互联网巨头都已纷纷入驻。比如,腾讯是微众银行的大股东;林亿联银行背后是美团点评的450万家合作商户和6亿用户;新开业的苏宁银行背后也有整个苏宁系资源可供使用;网商银行的最大股东为蚂蚁金服,持股为30%。

  “作为互联网巨头加注的民营银行可以用"含着金钥匙出身"来形容。他们除了拥有作为持牌金融机构的特殊优势,更是在大数据、互联网基因这块占足了便宜。作为互联网巨头"体系内"的金融机构,相较于传统金融机构和其他背景民营银行具有更强的数据处理能力。”万忠财表示。

  顺势而为

  除了天然优势外,进军消费金融,也是顺势而为。

  某民营银行中层管理人员张天一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坦言,事实上,民营银行抢食消费金融大蛋糕,一方面是因为国家支持,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过差异化竞争杀出一条血路。

  “持牌金融机构最关键一点在于需要合法合规经营,看中政策的导向性作用。我们认为,目前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合理范围内的金融服务是国家支持的方向,这对"金融游戏"的后来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引导方向。”张天一称。

  他也认为,目前抵押贷款在整个银行业务中已属于薄利业务,而且不少中大型城商银行和国有银行在这一业务已有着非常成熟的定价体系和一定的市场占有率,民营银行未必能在这些业务上占到便宜。所以,对我们而言,想要寻求业务体量的崛起就不能再依靠传统的抵押贷款业务。消费金融面对的是中国尚未完全开发、但又极具潜力的3亿以上的用户。

  不过,张天一指出,和其他产业一样,民营银行也看“爹”。

  “我们作为不具有互联网基因的民营银行,也了解到自身的不足之处。比如,股东是实业出身,对金融行业的商业模式并不清楚;管理人员是国有银行或大型金融机构出身,对于银行的定位发展思路具有一定局限性,对新兴事物的尝试没有互联网公司激进;相较于其他金融机构,人才储备也不如有背景的同类银行。”张天一强调,尽管如此,但开展消费金融业务是目前行业内的共识,不管是从为了保持利润还是展业的角度来看,这块业务都是必做不可。

  前景可期

  除了部分民营银行还存在着传统金融机构人员结构冗杂的情况,万忠财认为,不少民营银行不仅拥有传统金融机构的牌照优势,同时拥有更简洁、高效的工作方式和便捷的用户体验,所以前景可期。

  万忠财强调,如果民营银行在发展开拓新业务模式的过程中结合金融科技目前已取得的技术成果,非常有希望在未来闯出一片新天地。

  目前,已有不少民营银行正在做拓展新业务模式的尝试。

  方震宇对记者透露,微众银行“微业贷”业务正在测试之中,预计有望年内推出。该业务主要为线上中小微企业提供线上流动资金贷款服务,首批客户仅限于广东地区的受邀客户。

  他进一步解释,微众银行客户分成两部分:一是个人客户;二是小微企业。个人客户有消费性需求,也会有经营性需求。微众银行现有产品里,目前重点做的是服务个人客户的消费性需求。微业贷则是微众银行将开始尝试服务个人客户的经营性需求,可以用“微粒贷”慢慢做延伸,但也在着手探索微小企业融资的新模式。

  方震宇提到,“人脸识别、声纹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和机器人客服等创新技术将越来越多运用于实际业务场景。例如,我们将生物识别技术和视频身份验证运用到客户身份识别和反欺诈场景。”


2
标签: 金融 新天地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