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沿普惠金融之路走向基业长青

2017-08-16 09:53 2001

人民网讯 在当下市场经济体系中,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的普惠金融该如何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这是业界贯彻落实普惠金融理念需要认真思考的重

人民网讯 在当下市场经济体系中,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的普惠金融该如何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这是业界贯彻落实普惠金融理念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作为一家大型零售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多年亲身实践,在开展普惠金融服务和追求商业可持续性之间平衡的特色发展之路上戮力前行,为这家“百年老店”走向基业长青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有益探索。

相辅相成,和谐共生

联合国在“2005年国际小额信贷年”正式提出“普惠金融”的概念,它强调的重点在于,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服务创新,不断完善现代金融体系,及时有效地为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所需要的金融服务,让现代金融服务更好地惠及各个社会群体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在多数人的解读里,普惠金融似乎意味着不计成本地投入以实现金融服务的均衡性,不可避免会带来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等诸多问题,这与追求经济利益至上的市场经济法则似乎格格不入,要求普惠金融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更是天方夜谭。然而,这样的解读显然并不全面。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行长吕家进曾表示:“普惠金融既不同于政策性金融,也有别于普遍服务,既要实现包容性的增长,又要实现财务的可持续。”

2007年以来,邮储银行以自己的成绩单有力证明了这种可能。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末,邮储银行在全国拥有营业网点超过4万个,服务个人客户超过5亿户,资本回报率、利润增长率、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等关键指标均达到银行同业优秀或良好水平,在“2016年全球银行1000强排名”中,邮储银行总资产位居第21位,并于2016年在香港成功上市,正式登陆国际资本市场;与此同时,2016年末邮储银行涉农贷款余额达9174.45亿元,在832个国家重点贫困县累计发放小额贷款87.65万笔,金额814.44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7,335.79亿元,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瓶颈。

两组数据从商业发展和普惠金融两个不同的侧重点出发,却殊途同归,共同揭示了邮储银行在坚持“普惠金融”理念的同时成功实现商业良性发展,普惠金融与商业可持续理念实现了和谐共生。

深耕普惠,积少成多

业界和学界一直以来都有“大银行只适合做大业务,小银行更适合做小业务”传统论断,邮储银行则打破了这一论断,贯彻大银行聚焦小业务,通过发挥自身的信息和渠道优势、强化小微“输血”、坚持三农服务、发展社区消费金融等系列尝试,探索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发展。

以笔者所在的邮储银行马鞍山市分行为例,作为邮储银行的一个分支,坚定地承启了这一重要理念,自成立以来即深耕普惠金融领域,积极践行普惠金融的探索之路。

一是专注“小个农”,坚持“大银行聚焦小贷款”。积极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按照上级行部署成立三农金融事业部,通过专业化运作提升三农金融服务能力。在“整贷直发”小额担保贷款合作基础上,积极深化与财政、人社、人行等机构合作力度,切实解决创业者融资难、融资贵、担保难等问题,同时积极参加各级政府组织的政银企对接会,自主对接畜牧业、蔬菜业等产业联盟,深化银企沟通,进一步打通金融扶持实体经济发展渠道。积极开展产品创新,先后推出船舶抵押贷款、政银担贷款、税源贷、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贷款等新产品,引导小微企业快速发展。2008年以来,邮储银行马鞍山市分行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超60亿元,申贷获得率98.13%,涉农贷款余额达15.83亿元,带动下岗失业人员、大学生村官和返乡农民等1万余户实现就业、创业。

二是扎根民生金融,做老百姓身边的银行。加强社区金融服务,满足城乡居民住房、装修、购车、互联网消费等全方位金融需求,积极支持城市一卡通、市建设领域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监管平台等民生工程建设,充分发挥点多面广的优势,主动承担与广大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代收付服务,每年代发养老金7万人、新农保15万人、低保金2万人。充分利用邮储银行深厚的城乡建设根底,开设95处助农取款服务点,并升级改造3处惠农金融服务室,满足农民现金服务、征信、维权等综合金融服务需求,改善了农村支付结算环境。同时开展新农保资金归集等惠农支农服务,建设信用村镇,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弥补农村金融服务主体单一、业务垄断化和服务不到位的“缺口”,充当服务“三农”的主力军。

三是热心公益事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与各贫困县扶贫办合作推动扶贫小额信贷业务,通过“带资入股”新模式实现“造血式”扶贫,助力建档立卡贫困户自主创业致富,2017年共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小额贷款1030万元。市分行还与含山县铜闸镇太湖村结为贫困村结对帮扶单位,先后资助9.5万元用于村道路建设和村旅游脱贫工程开发。此外,市分行积极开展“慈善一日捐”、义务献血、当义工等公益活动,坚持开展送金融知识“进乡村、进社区、进市场、进学校”活动,针对金融知识匮乏的农村地区专门举办反假币、反洗钱、理财保险等金融知识座谈会,努力提升金融知识普及率。

长效之路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董事长李国华指出,发展普惠金融,就是通过创新工具将市场储蓄资源进行跨主体、跨市场、跨行业转移和重置,在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的同时,将有助于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缓解发展不平衡性、增强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要将普惠金融的好事办好,关键在于长效机制的构建。在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和长效之路上,首先,要坚持业务“两手抓”。即大业务与小业务两手抓、零售业务与批发业务两手抓,以小业务、零售业务作为抓手,坚定小额贷款和小企业贷款核心战略地位不动摇,充分发挥广覆盖的网络优势,做好基础金融服务,同时以大业务、批发业务为坚实后盾,通过资金集中统一运用,依托公司金融和金融市场业务,从财务支撑角度带动普惠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

其次,要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回归金融本源来加强金融创新力度。紧紧围绕普惠金融定位,以优化客户体验、实现金融行业稳健运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持续加强金融创新工作。深入企业、深入市场、深入平台加强产品调研和创新,充分利用信息科技和电子银行抓手,推进服务、产品和模式更新,同时不断深化平台建设,创新“融资+融智”业务模式,有效撬动“银政企”合作市场,主动服务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大局。

第三、要以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为支撑。为有效解决普惠金融发展风险高、风险难以管理问题,邮储银行从建行时,就将风险防范放在首位,注重国际经验借鉴,从文化建设、信贷技术、人员管理、合规建设、系统支撑以及社会金融生态建设等方面做好普惠金融。只有不断完善风险机制建设,落实合规经营,才能实现长远发展。

普惠金融长效发展不仅需要银行的精耕细作,更需要政府宏观上的战略指导和政策支持。目前城乡金融“二元化”困境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农村地区、边远地区金融服务得不到有效满足,亟需政府加快推动步伐,鼓励金融机构向农村和边远地区延伸。而在政策支持上,政府可以从完善涉农财政贴息、风险补偿和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着手,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

“发展普惠金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邮储银行将坚持市场化导向,全面深化改革,练好普惠金融服务的 ‘内功’,努力为广大中低收入人群平等享受金融服务、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这是李国华董事长构建的普惠金融发展蓝图,也是所有邮储银行人的共同愿景。(翟建民)


4
标签: 普惠 金融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