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西到海峡的经济畅想

2009-05-19 17:06 765

从海西到海峡的经济畅想 专家建议加强两岸金融、科技、基建合作  在福建举行的首届海峡论坛上,不少专家表示,应充分利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先

从海西到海峡的经济畅想
专家建议加强两岸金融、科技、基建合作

  在福建举行的首届海峡论坛上,不少专家表示,应充分利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先行先试优势,加快两岸在金融、高技术产业以及基建等领域的合作。

  还有专家提出,海西经济区未来在适当情况下可以演化为海峡经济区,促进闽台地区的大繁荣和大发展。

  努力先行先试

  根据国务院日前出台的《支持福建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海西经济区作为两岸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将允许在一些重大改革措施上先行先试。

  福建省交通厅厅长李德金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两岸实现“三通”以及福建实现“小三通”,未来福建将加快厦门、泉州、湄洲等开放 口岸建设,积极探索两岸货运直航和滚装客轮发展。福建省科技厅副厅长李堂杰则对记者表示,未来将强化海西经济区与台湾高技术产业的合作,重点包括电子信息 和现代农业等产业。

  对于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中心,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参事任玉岭在海峡经济区高层研讨会上表示,海西经济区要争取在金融方面的先行先试政策,近期 两岸金融合作需要谈判和突破的方面包括建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尝试人民币与新台币的计价结算,发展对台离岸银行业务,鼓励台湾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海西合资或 设点。

  台湾金融研训院院长许振明则认为,两岸要开放金融合作,首先应加强区域性金融交流,双方应在金融机构相互准入、货币管理、金融业监管等方面给予优惠待遇。有别于香港金融业擅长直接金融创新,台湾金融业的优势在于间接金融发达。

  许振明认为,未来发展两岸区域性金融合作,应明确双方互设机构条件,如出台放宽设立时间及资本额限制等优惠措施、建立区域金融监理体制、开放两岸银行相互承做新台币和人民币业务、开放货币清算机制等。

  业内人士透露,未来一段时间,国家有关部门将根据《若干意见》,研究推动建立两岸金融业监管合作机制,支持设立两岸合资的海峡投资基金。对于建 立两岸货币清算机制,则需等到时机成熟后再择机推出。而是否选择一定区域设立自由贸易区以及金融特区,目前仍在研究而未有定论。

  未来或推海峡经济区

  5月15日至22日于福建举行的首届海峡论坛,共吸引了8000多台胞参加。中国国民党副主席朱立伦在海峡论坛大会上表示,本次论坛在两岸经贸发展上非常具有时代价值,希望未来两岸能搁置争议,共创双赢,研究探讨如何用新观念、新产业来带动海峡两岸经济的新发展。

  “海峡经济区是一个比海西经济区层次更高、更有意义的概念,也是建设海西经济区的必然目标。”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闵榕认为,海峡 两岸有较强的经济互补性和产业对接互补的需求,构建海峡经济区为这种需求提供了有效载体。特别是两岸刚刚实现“三通”,有条件使海峡经济区成为大陆对台贸 易的桥梁和通道,成为链接内地与台湾经贸的中转区,产业互动的衔接区、物流营运的枢纽区、中介服务的结合部、科教交流的重点区以及人员往来的大平台。

  福建省发改委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闽台经贸合作和海西经济区发展潜力巨大,条件成熟时,可构建惠及两岸同胞的海峡经济区。拟合后的海峡经济区 2005年经济总量已达38923.17亿元,相当于全国GDP的21.4%;人均GDP为35953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58倍。其经济总量已大大 超过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显然是未来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极。

  任玉岭认为,未来在催生海峡经济区的工作中,必须按照“促进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和“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的要求,出台一批先行先试的政策 制度。除了以金融业改革为龙头外,还应拓展台商投资区的数量与范围,充分利用“三通”做大相关业务,促台湾对大陆部分商品进台解禁。

  然而也有专家指出,尽管前景良好,但福建目前仍然处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的“经济洼地”,未来在基础设施、区域整合以及产业升级等方面仍需迎头 赶上。而海西经济区乃至海峡经济区的建设,一方面需各方面政策细则的不断细化,逐步激发经济潜力,另一方面则仰仗于未来两岸政治局势的稳定,以及稳固的经 贸关系与经合机制的建立。
 

福建政策倾斜承接台湾产业转移

 在5月18日福州举办的首次海峡两岸经贸行业对接会上,福建省机械工业联合会、福建 省信息产业商会等部门与32个台湾同业公会进行了产业对接洽谈,内容涵盖石油化工、机械装备、电子信息、轻工食品、纺织服装、交通物流六大行业。在宏观经 济前景依然面临不确定性的条件下,闽台的产业对接对于帮助台湾业者保持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台传统产业加速迁闽

  在当天的海峡两岸经贸行业对接会上,一系列两岸行业交流合作协议相继签署,其中一项有关石化产业的协议内容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协议的双方分别是福建省泉州市的泉港区政府和台湾石化同业公会会员企业大连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李长荣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桐化学股份有 限公司、长春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国乔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代表。双方就台湾石化专区龙头项目每年一百万吨轻油裂解乙烯项目落户泉州签订框架 性合作协议书,投资总额达15亿美元。

  而当天上午,由台湾石化同业公会牵头投资兴建规划总投资60亿美元的台湾石化专区,已经在福建泉州市泉港石化工业区启动筹建工作。该项目规划总投资60亿美元,重点建设一套100万吨/年乙烯裂解装置及其下游聚丙烯等53个项目。

  泉港区政府表示,至2020年,泉港石化工业区将基本建成以福建炼油乙烯一体化一、二期项目、台湾石化专区和石化中上游原料产品为主的国家级石化基地,形成2000多亿元年产值,2400万吨炼油、300万吨乙烯、合成树脂和合成纤维各超100万吨年产能。

  台湾石化工业区落户泉州之所以受到关注,原因还在于石化产业对于台湾经济成长曾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统计,石化产业体系在台湾制造业中仍居 主导地位,其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比例基本维持在20%左右。台湾石化同业公会总干事谢俊雄对记者表示,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台湾经济奇迹可以说是石化加工 的奇迹。

  而有行业人士表示,截至目前,台湾石化产业已有60%迁移至大陆,泉州在此轮产业迁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谢俊雄表示,石油化工行业资本密集、技 术密集、下游劳力密集。而且现在的石化竞争并不是讲究区域竞争,还是着重国际竞争。泉州给予了台湾业者重要的支持,除了人力因素外,泉州方面为台湾石化专 区的一期、二期项目提供了建设用地,还有运输和原料方面的保障。

  同时,谢俊雄认为,相对于已被国内三大石油巨头抢先布点的中西部市场,福建的配套措施、原料及成品的运输条件以及潜在市场更为成熟。“再加上国家政策的鼓励配合,该地区的发展能够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说。

  除了石化行业外,包括包装、LED生产、机械等行业的台湾业者也希望在福建找到优势互补的机遇,以在不利的宏观经济环境中,维护自身企业的竞争力。

  华侨大学副教授张向前此前撰文指出,2008年福建省的三大产业比值为10.8∶50.06∶39.2,而台湾地区为 1.8∶30.4∶67.8。福建省的产业结构指标大约落后台湾地区20-25年。目前台湾地区欲转出的产业正是福建省大力发展的产业,这是两地实现产业 合作的客观需要。

  政策倾斜承接产业转移

  为了服务于闽台间的产业转移,福建省政府在今年4月出台了《关于支持台资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了25条具体措施,从信贷支持和政策扶持等四个方面加大吸引台商投资力度。

  福建省台办副主任林卫国说,除了简化台商来闽投资的手续外,《意见》还允许台资企业在福建省内申请登记企业集团的母公司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由 5000万元人民币降低为2000万元人民币;集团母子公司注册资本总额最低限额由1亿元人民币降低为4000万元人民币;集团拥有的子公司最低数量也由 5个以上降低为3个以上。

  此外,《意见》中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加台资小企业贷款,省财政设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各类信用担保机构为台资企业 融资提供担保;对台资中小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实行优惠的保费,以及支持台资生产性企业向服务业转型等内容被视为福建省台商支持政策的重要突破。

 

小三通旅游达成协议
两岸业界期盼以旅游助建经济共同体
 

  □本报记者 王婷 金士星 韩晓东

  16日于厦门举行的海峡旅游论坛上,两岸旅游业界签订了《打造“小三通”黄金旅游通道合作宣言》。同时,福建旅游协会和台湾六大旅行同业公会签订了《闽台旅游品质保障合作协议》,被闽台普遍认为是双方建立积极合作双赢机制的开坛之举。

  “小三通的开放可方便两岸旅游,尤其是促进台湾和福建两地的旅游业发展。预计海西经济区成立后,我自己的公司在业务上会有进步!”中华两岸旅行协会理事长、明利旅行社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许晋睿在接受采访时,对海西经济区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截止到5月15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累计已达30万人次,仅仅是今年赴台旅游就达到25万人次。“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找不到这样的增长数据。”台北县政府观光旅游局局长秦慧珠指出。

  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在海峡论坛上指出,要增加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今年内争取超过60万人次赴台湾旅游。

  对此,许晋睿的打算是,“大陆起码有几千万人拥有通过旅行团赴台旅游的条件,这个市场需要几代人去开发。同时,目前还可以开发一些精品和个性化的线路,比如文化、宗教以及季节性项目等深度旅游。”

  为配合国务院日前出台的《支持福建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在本届海峡旅游论坛上,来自25个大陆赴台游省市旅游部门与金门、马祖、 澎湖旅游机构签订《打造“小三通”黄金旅游通道合作宣言》。这些省市将通过出台措施,鼓励本地旅游者通过“小三通”航线赴台旅游。

  “观光旅游是一个多目标的综合性发展的产业,不仅可以带动许多其他产业的发展,更可以提升形象。历史经验表明,人员交流必然也会促成经济的互惠互利,而经济的互惠互利也必然可以化解政治上的分歧和对立。” 对此,华达国际海运有限公司董事长焦仁和认为。

  不少与会人士指出,促进海峡两岸的旅游,不仅是建构两岸旅游的共同市场,而是要建构两岸经济的共同市场、经济的共同体,进而促进两岸全面的整合。

  福建省旅游局局长郭恒明在海峡旅游论坛上提出,福建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携手做大海峡旅游市场。积极探索两岸旅游企业之间建立互通互信、互利互惠,互为组团、互为地接等协作关系,引进各类旅游市场主体,鼓励两岸旅游企业实行双向投资。

  郭恒明还提出,要强化两岸跨领域的旅游交流合作。加强旅游业和航空、传媒、交通、文化、信息等相关领域的交流互动,实行旅游双向互动奖励。

  不过,随着两岸旅游的迅速升温,业内人士也发现了其中的一些问题。台湾旅行业品质保障协会理事长林进荣指出,当前由于赴台游人数激增,导致了岛内游无法满足快速扩张的市场,而出现一些品质问题。

  “对一些问题缺乏固定的磋商机制,也不利于两岸旅游业的健康发展。”秦慧珠指出,希望两岸旅游决策者能定期协商,以制度化解决旅游问题。

  郭恒明表示,下一步将召开两岸旅游品质保障联席会议,总结两岸旅游交流合作经验,通报两岸旅游投诉案件受理情况,探讨解决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旅游保险赔偿、导游双向认证、旅游团款结算等问题。
 

海峡两岸力推直航政策进一步细化

 
□本报记者 金士星 韩晓东 王婷

  去年11月4日海协会和海基会签署《海峡两岸海运协议》后,中断59年的两岸海运直航再度起步,在两岸直航业务迅速成长的同时,细节操作中的问题也逐渐显现。

  为此,交通运输部在5月16日于厦门举行的两岸海上直航圆桌会议上,发布了促进两岸海上直航的9项新措施。除此之外,两岸航运界业者也从各自实 际业务中遇到的政策障碍出发,对于两岸直航船舶安全管理、技术标准、许可程序、海事处理、救助打捞、协调机制等政策的进一步细化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建议。

  直航政策再度推进

  16日当天由海峡两岸航运交流协会主办,福建省交通厅、厦门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两岸海上直航圆桌会议中,最值得业界关注的是两岸海运直航新政策公布。

  交通运输部水运局局长宋德星在会议上发布了包括增加直航港口,以集装箱班轮、客船和散装液货船为重点进行运力宏观调控等在内等9项进一步促进两 岸海上直航的政策措施。同时,宋德星表示,大陆方面的海峡、两岸航运交流协会将进一步加强与台湾方面相应机构的联系,为两岸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指定人员提供 便利的联络渠道和服务,此外还将继续推动两岸海上安全等方面的交流和合作。

  这是去年11月4日海协会和海基会签署《海峡两岸海运协议》,并在大陆方面对台湾航运公司从事海峡两岸海上直航业务在大陆取得的运输收入免征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之后,两岸直航政策措施的进一步推进。

  在协议签署后的5个多月中,两岸直航业务成长迅速。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在当天的会议上透露,截至4月底,两岸一共有125艘船舶参与直航。 1-4月累计运输的货物超过2000万吨,减少运输时间超过3万小时,为两岸携手对抗金融危机对航运业产生的影响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他认为,两岸直航还有不少具体的问题需要两岸协商解决。当前的重点是两岸航运的主管部门要按照海运协议确立的原则,加强两岸航运市场的管理,保 证两岸航运市场健康、有序、稳定发展。除两岸现有的行业组织的沟通管道外,要顺应新的形势,研究建立两岸主管部门间的协调机制。

  尽管两岸直航政策的推进和进一步深化依然存有不小的空间,但从业者角度看,目前已推出的新政策举措也将带来可观的效益。

  在交通运输部宣布增加了铜陵港、石岛港、莱州港、台州港大麦屿港区和宁波-舟山港沈家门港区等5个港口(港区)后,截至目前,大陆方面共有68 个港口(港区)为两岸海运直航港口。台湾长荣海运公司董事长王龙雄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扩大直航对两岸航运业带来的机会非常大,原来需要绕道第三地的航 程可以有效缩短,航油、时间都可节省,班次可以增加,可以节省巨大的成本,船舶调配更加灵活。

  而阳明海运副总经理王烑炫对于新政策中“欢迎台湾航运公司在大陆投资设立经营性机构,大陆相关部门将积极提供协助和便利”等内容的实施更为关 注。他表示,目前公司在大陆的业务仍通过和其它机构的合作来开展,带来很大的限制。在实施细则出台后,公司会在沿海几个大城市,以及武汉、重庆和郑州等内 陆的主要枢纽城市设点。

  现实问题亟待政策解答

  随着两岸航运直航业务的推进,在两岸航运公司继续保持乐观预期的同时,一些现实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仍有待相关政策的进一步细化以寻求解决。

  徐祖远认为,台湾海峡海况复杂,是事故多发区。目前两岸对船舶的技术标准要求还没有一致。两岸验船机构有必要对直航船舶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从技术上把好直航船舶的进入门槛。同时,海上搜救部门也应加强合作。

  在当天由交通运输部公布的9条新政策举措中,推动航运安全的交流与合作成为了其中重要的内容。中远航运运输部总经理袁小宇认为,在开放两岸货运直航后,两岸船舶规范标准的统一是在未来开通客运直航的重要前提。

  而部分业者对于未来两岸航运市场中可能的过度竞争不无担忧。而制定船舶的技术标准,提高准入门槛,在保证安全的同时,也在为市场参与者防范过度竞争提供了“保护伞”。

  王龙雄表示,两岸对于投入的船舶的标准不尽相同,包括许可证的有效期和两岸的核发步调并不一致,因此双方共同建立有效的合理安排运力的机构,以 期两岸在航运管理的市场上达到同步互动的目的。而袁小宇也直言,为避免两岸直航后出现的运力剧增,出现恶性竞争,建议延续目前的审批制度和承运人资质的规 定。

  同时,也有台湾业者表示,尽管在去年11月4日签署的《海峡两岸海运协议后》中,已约定“双方同意对航运公司参与两岸船舶运输在对方取得的运输收入,相互免征营业税及所得税”,但目前台湾方面的进度较慢,至今还没有细则出台,这使得两岸航运业者还无法完全受惠其中。
 

权威人士看海西经济区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海峡两岸经济一体化发展迅速,通过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挖掘相互的合作潜力,加快区域内各板块的对外开放,促进区域资源优化配置、产业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协调衔接,提升国际竞争力,推动海峡两岸共同发展,合作双赢。

  福建省政协副主席、福建省社科院院长张帆:

  当前可借鉴CEPA协议,加快建立经贸协商机制,落实衔接推进制度;着手规划金门、马祖供水管道、海底电缆和厦门岛金门跨海大桥建设,推动建设北京——台北高速公路,尽快实现海峡两岸交通连接,为海峡经济区发展奠定基础。

  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于广洲:

  我们将加快完善两岸直接“三通”基础条件,包括加快厦门、福州、湄洲湾三大港口的整合,加快港区联动,进一步扩大口岸开放,健全两岸人流、物流往来的便捷有效管理机制,提升对台开放合作整体功能。


0
标签: 海西 海峡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