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产配置需求正旺 公募基金加速海外布局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韦夏怡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韦夏怡
港股市场今年以来走出的一轮趋势上涨行情,再度受到资本市场瞩目,众多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机构都已成为香港金融市场投资的积极参与者。Wind数据显示,上半年投资于港股市场的沪港深基金及QDII基金普遍取得了不俗业绩,平均净值增长率达7.24%。而伴随着沪港通、深港通、沪港深基金、互认基金等的持续发行,投资者的全球资产配置也越来越多元化。下半年,机构人士认为,港股现阶段仍然是不错的投资标的,新兴市场及拥有强劲经济动能的欧洲也都值得投资者持续关注。
基金加速“出海”互认基金持续扩容
对于内地投资者而言,香港资本市场是走向全球配置的第一步。近年来,各家基金公司纷纷赴港设立分公司、办事处、子公司等。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港股通渠道完全建立,内地与香港两地之间的资本流通管道日益通畅,内地投资者参与港股投资的便利性大大增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21家基金公司在香港设立子公司。2017年以来港股的一轮趋势上涨行情也令投资者收获了较好的收益,海外投资产品持续受到市场热捧。
上投摩根国际业务投资总监张淑婉表示,港股虽好,要做好却并不容易。如何在国际化的投资市场中,建立自己的投资优势,成为不少港股投资机构发力的重点。“投资港股要讲究‘中西合璧’,即用国际成熟市场的投资眼光,配合对内地经济和企业研究的本地思维,双管齐下形成合力。”上投摩根基金国际业务负责人、香港子公司总经理杨成龙表示,“像我们的国际投资团队有一半的人员常驻于香港,这样的安排使得投资团队可以第一手掌握全球宏观观点,了解当地投资偏好、资金流向,甚至是货币政策和地缘政治风险;另外的一半人员配置在上海,可以第一手掌握内地投资人对内地宏观经济市场、行业和个股的态度。”据悉,截至3月底,上投摩根旗下管理及代理的海外投资产品总规模已超过2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不错的业绩表现使得内地销售的互认基金开始得到投资者认可。以摩根资产旗下拥有的两只互认基金为例,摩根太平洋证券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率已逾25%。自互认类别成立以来,摩根亚洲总收益债涨幅约为11.8%,摩根太平洋证券收益约为34.8%。
自2015年底香港内地互认基金开闸以来,已有50余只内地基金南下,北上的基金仅8只。而据证券投资基金募集申请行政许可受理及审核进度表显示,除已获批的互认基金,另有11只北上互认基金正在审批中,包括东方汇理资产(香港)1只、中银国际英保诚资产2只、中银香港1只、恒生投资1只、东亚联丰2只、海通资管(香港)1只、摩根基金1只、汇丰投资1只、惠理基金1只。
港股机会犹存新兴市场前景看涨
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逐渐恢复,在美元进入盘整趋势的背景下,新兴市场、美国市场、欧洲市场、亚洲市场、日本市场等均走出不错的行情。谈及下半年的全球资产配置,中金公司近日发布的大类资产配置月报表示,建议下半年超配A股和港股,标配其他海外、另类投资和利率债,低配大宗商品、房地产和信用债。摩根资产则认为,美股已经持续上扬多时,估值已不便宜。同时,其他地区活跃度回升,投资者应在全球范围内扩展股票配置。鉴于新兴市场及欧洲拥有强劲的经济动能,且盈利预期已趋稳定,因此,即使存在政治问题,这两个地区仍有望跑赢环球市场。
摩根太平洋证券基金经理小越爱里认为,相比一年之前,亚太区(除日本)的经济前景已大幅改善,区内出口终于回升,与环球再通胀环境改善的步调一致,而且中国国内经济复苏势头加强。美国国库券收益率骤升及美元暴涨的风险已稍微减退,预计在宏观环境好转的背景下,亚太区(除日本)企业盈利可望回升,为本地区股票进一步上涨增添动力。“新经济”领域的移动服务业、由数量向质量转变的制造业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保险公司以及具有强大品牌效应的公司、受益于公司治理改革和股本回报率有上升空间的日本公司等都值得投资者关注。
港股方面,香港地区与内地在经济基本面、资本流通等环节上的相互支持,支撑港股中长期表现。张淑婉认为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首先,今年中国经济增长超预期。 2017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较为强劲,供给侧改革、PPP、基建投入配合融资去杠杆等措施,下行压力大为缓解。数据显示,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8%,进出口总额也同比增长21.8%,而2016年全年进出口总额数据同比下滑0.9%。经济增长的同时,通胀也控制在较好的水平。其次,经济数据的好转,也抬升了市场对于企业盈利的预期。根据摩根大通预测,2017年港股盈利预估超过14%,而净资产回报率(ROE)预估为12.5%,以沪深两市和港股市场估值对比,香港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估值明显更具吸引力,再加上港股的派息较A股平均值高,港股的投资价值也体现出来。再次,2016年底,深港通推出,至此包括QDII、基金互认、沪港通、深港通等在内的资金流通体系形成,国内机构资金流入相关市场。不仅仅是国内资金流动,国际资金目前对于港股的配置还处在较低水平,换句话说,港股还有较大的资金流入余量。
今年上半年,通过港股通流入的南下资金累计1379.86亿元,有大幅攀升。而6月份起,尽管交易更为活跃,但南下资金净流入开始明显放缓。对此,智通财经表示,南下资金的暂时放缓以及港股的调整歇息,都是市场的正常自发行为。内地资金对全球资产配置的需求显然将长期存在,短期来看则可能会受到监管的规范和约束。但随着南下资金的逐步沉淀,港股市场将越来越融入整个中国资本市场的生态圈,成为内地投资者进行股市配置的重要一环。当“北水”的增量不足以推动整个市场指数继续大幅向上时,精选其中优质的板块和个股,才是下一步投资的王道。
债券通助益债市下半年亚洲“债机”可期
本周一,债券通“北向通”正式上线试运行,为国际投资者配置内地债券资产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渠道,降低其参与内地债券投资的门槛和交易成本,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境外资金进入内地债市。从全球资产配置的角度而言,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健发展,人民币加入SDR篮子,国际投资者对配置人民币资产的兴趣不断增加。泰达宏利基金认为,短期来看债券通对内地债市的影响有限,但长期影响深远。随着“北向通”的上线和平稳运行,“南向通”的推出也会加快步伐,内地和香港的债市都将在互联互通机制下进一步发展,这将有助于巩固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进一步推动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债券市场总规模约9万亿美元,为仅次于美国及日本的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尽管2016年2月中国央行已对境外投资人参与境内债券进一步开放,但目前境外投资人持有境内债券的占比仍低,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境外投资人对投资流程及国内债券市场不熟悉所致。根据CEIC的统计,截至2017年一季度末,仅有不到2%的境内债券由境外持有人持有,长期来说这项开放有望吸引更多的境外投资人参与国内债券市场。
在2016年2月央行进一步放宽境外投资人参与境内债券市场后,花旗银行已积极评估中国债券加入花旗债券指数的可行性,并于今年初宣布中国境内债券已符合纳入新兴市场国债指数、亚洲国债指数及亚太国债指数的条件,但花旗仍未决定将中国债券纳入其最核心的债券指数——花旗世界国债指数(WGBI)。三大主要债券指数供应商摩根大通、巴克莱及花旗目前都积极在评估中国债券纳入其核心债券指数的可行性。如果纳入三大债券指数,将有望使高达2500亿美元的资金进入中国债券市场,其中又以花旗世界国债指数可能引入的1200亿美元占最主要部分。上投摩根认为,尽管债券通短期能引入的资金流可能有限,但有望提高全球投资人对境内债券市场的关注。从中长期的角度,除了债券市场投资人结构的改变外,这还将有助于国内资本市场与国际接轨,进而促使国内企业公司治理的改善。
具体到下半年债券市场方面,摩根资产强调指出,整体而言,全球政治与经济环境仍存在不确定性,投资者仍应适当配置债券,以有效调控风险。在品种上首选亚洲债券。亚洲债市抗跌性优于其他新兴债市,亚洲高收益债券违约风险低于历史平均水平,且年初迄今并无违约案例出现,亚洲投资级BBB评级与美国投资级BBB评级债券相比,估值更具吸引力。2017年亚洲新发行债券以投资评级为主,预估整体发行量优于去年。在投资策略上,摩根资产表示,对于美联储潜在加息挑战要从容应对,灵活调整固定收益策略,纾缓加息可能造成的风险。灵活管理久期、收益率曲线及货币持仓,配置BBB级债券与高收益债券(受加息影响较小),投资可转换债券(与股票的相关系数较高);整体基金组合保持较短久期,且其中一部分为本地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