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称降息可能性仍较小
4月份CPI同比、环比涨幅继续双双“告负”,信贷环比增速也有较大幅度回落。分析人士认为,下一阶段,央行可能主要运用数量型工具来保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降息的可能性较小。
4月份CPI同比、环比涨幅继续双双“告负”,信贷环比增速也有较大幅度回落。分析人士认为,下一阶段,央行可能主要运用数量型工具来保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降息的可能性较小。
对未来经济和物价走势的判断是央行做出决策的基本依据。根据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判断,目前的经济状态更接近于“通货复胀”,即通过增加货币供给等方式刺激经济以走出通货紧缩的时期,这是在经济衰退、价格总水平开始回升的那段时间,既非通缩,也非通胀。
在这一判断下,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不会改变。分析人士指出,这一政策基调的核心在于“保持货币信贷总量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各项货币政策工具均应围绕实现这一目标来使用。
从利率方面看,降息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较大。前期信贷的大幅增长已显著降低降息的必要性。同时,五次降息之后,企业融资成本也已显著降低。
数据显示,3月末,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76%,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45%,均为2000年以来的最低值。
此外,央行官员曾在多个场合表示当前企业的资本回报率水平仍然较高,低利率有可能导致资金配置扭曲,并可能导致资产泡沫和投资过度等问题。目前,以股票为主的金融资产、房地产价格已经率先对货币扩张作出反应。
五次降息后,利率下调空间虽然存在,但空间毕竟已受到限制。在国内经济回暖基础尚不牢固、国外经济难言见底的情况下,央行还需要预留一些“弹药”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大变局”。因此,在降息决策上,央行必然慎之又慎。
相比之下,数量型工具用于目前的货币信贷调控则更加灵活、更有针对性。
首先,在保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方面,存款准备金率还有很大调整空间。
在信贷投放快速增长、外汇占款投放增长放缓并难有好转的情况下,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充裕程度正在逐渐收窄。3月末,银行超额准备金率为 2.28%,较去年四季度末5.11%的水平有大幅度下降。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2.53%,股份制商业银行为0.49%,农村信用社为4.58%。
分析人士认为,股份制银行超额准备金率已降至历史低位,未来在IPO重启及国债发行规模扩大后,银行的流动性必将会受到冲击。因此,央行有结构性降低股份制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而国有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仍居高位,暂无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必要。
其次,从公开市场操作来看,未来央行可以随时考察银行流动性是否充裕、信贷能否均衡增长等因素来决定回笼或投放货币。近期央行连续发行3个月期 正回购,而没有重启6个月或1年期央票的发行,主要原因是三季度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大幅减小,发行3个月期回购可以将二季度较多的公开市场资金平滑移至三 季度投放。总体而言,公开市场操作“进可攻,退可守”,是央行调控最为灵活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