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灵:小企业需要小银行
2009-05-08 13:56261
我着重讲小企业,因为很多中型企业的贷款并不算太难,真正难的是小企业和微小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和农户。
我着重讲小企业,因为很多中型企业的贷款并不算太难,真正难的是小企业和微小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和农户。
这既有小企业自身原因,也有金融机构的放贷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还包括对小企业贷款扶持政策还不够配套。
因此,从体制、机制创新来破解小企业融资难是根本途径。
我认为,首先是贷款技术和贷款业绩评价制度要创新。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机构研究微小企业贷款的技术,核心就是要凭借信贷员的经验来编制可分析的企业报表,分析客户的现金流。
他们的理念是发掘借款人的人力资本潜力和能带来现金收入的活动。这种技术和平常应用于大企业技术不一样,大企业有财务报表分析、信用评级、模型测算、审贷时要骨头里面挑刺找出风险点,但是对于微小企业贷款,更多要靠信贷员走街串巷等手段,发现企业未来的潜力。
用利率覆盖风险是小企业贷款商业可持续的前提,小企业有较高的失败率,因而对小企业贷款要有较高的风险容忍度和及时的核销制度,要有风险投资管理公司的 那种理念。微型贷款基本上是从小金额高利率——有的高达30%——开始,然后逐步放大金额,逐步降低利率水平,这个过程中的风险由高利率及时冲销。
金融经营的就是风险,想要金融不出风险是不可能的,风险抵扣后利润水平的高低,这是考核微型贷款的一个标准。
其次是贷款组织方式的创新。
对于中小企业的贷款,可以由大银行专设部门办理,可以由社区型银行办理,也可以由专门的贷款公司办理。
相较而言,对于社区银行来说,可以克服大银行做小业务的矛盾,但作为吸收存款的机构,要有一定规模才有利于抗风险,因而社区银行要是批得太多或者是规模太小也不好。
另外还有一种组织方式,就是只贷不存的贷款公司,是独立承担风险的贷款零售商。2006年银监会出台贷款公司这种新型机构,刚开始只是金融机构全资附属的,去年起能够由社会资金介入。
2007年,尤努斯来的时候跟我说这种贷款公司是瘸腿的,行不通。中国情况不一样,中国的存款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过多的小机构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最后容易酿成系统性风险,合作基金会有惨痛的教训。
所以,让一些机构不吸收存款,从别的机构批发资本金,可以更好地控制风险。
最后,需要政策扶持环境,建立正向激励的引导机制。
我希望未来中国信贷市场应该是三级牌照制度,这个思想来自于香港银行立法——香港有放债人条例,是警署管的,需到警署备案;再往上有接受存款公司和有限持牌公司,都是吸收大额存款,发放贷款。
国际上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我们翻译成财务公司,本身吸收大额存款,或者是到市场发债,或者是从金融机构批发资金,然后放小的贷款,比如汽车分期付款等;再往上,是全牌照银行,也就是商业银行。
香港对商业银行有非常严格的监管,1975年规定,要申请银行牌照,除了资本金要远远高于有限持牌银行之外,必须有有限持牌银行十年的经历。
去年银监会和人民银行发布的小额贷款公司的规定当中有一条,就是办得好的小额贷款公司,将来可以变成村镇银行。
但到后来,人们发现如果要变成村镇银行,就要把控制权交给银行,村镇银行的条件就是银行控股20%以上。这使得民间资本介入到小额贷款公司的积极性降低。
我们能不能建立正向的激励机制:未来五年,如果小额贷款公司干得好,可以再往上升成金融公司,金融公司再干好了,将来让它办社区银行?如果能设立这样一 个正向激励的机制,就可以把很多想介入金融的民间资本规范起来。如果有一个美好的前途摆在他的面前,我想很多人都会去努力做好人。
这既有小企业自身原因,也有金融机构的放贷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还包括对小企业贷款扶持政策还不够配套。
因此,从体制、机制创新来破解小企业融资难是根本途径。
我认为,首先是贷款技术和贷款业绩评价制度要创新。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机构研究微小企业贷款的技术,核心就是要凭借信贷员的经验来编制可分析的企业报表,分析客户的现金流。
他们的理念是发掘借款人的人力资本潜力和能带来现金收入的活动。这种技术和平常应用于大企业技术不一样,大企业有财务报表分析、信用评级、模型测算、审贷时要骨头里面挑刺找出风险点,但是对于微小企业贷款,更多要靠信贷员走街串巷等手段,发现企业未来的潜力。
用利率覆盖风险是小企业贷款商业可持续的前提,小企业有较高的失败率,因而对小企业贷款要有较高的风险容忍度和及时的核销制度,要有风险投资管理公司的 那种理念。微型贷款基本上是从小金额高利率——有的高达30%——开始,然后逐步放大金额,逐步降低利率水平,这个过程中的风险由高利率及时冲销。
金融经营的就是风险,想要金融不出风险是不可能的,风险抵扣后利润水平的高低,这是考核微型贷款的一个标准。
其次是贷款组织方式的创新。
对于中小企业的贷款,可以由大银行专设部门办理,可以由社区型银行办理,也可以由专门的贷款公司办理。
相较而言,对于社区银行来说,可以克服大银行做小业务的矛盾,但作为吸收存款的机构,要有一定规模才有利于抗风险,因而社区银行要是批得太多或者是规模太小也不好。
另外还有一种组织方式,就是只贷不存的贷款公司,是独立承担风险的贷款零售商。2006年银监会出台贷款公司这种新型机构,刚开始只是金融机构全资附属的,去年起能够由社会资金介入。
2007年,尤努斯来的时候跟我说这种贷款公司是瘸腿的,行不通。中国情况不一样,中国的存款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过多的小机构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最后容易酿成系统性风险,合作基金会有惨痛的教训。
所以,让一些机构不吸收存款,从别的机构批发资本金,可以更好地控制风险。
最后,需要政策扶持环境,建立正向激励的引导机制。
我希望未来中国信贷市场应该是三级牌照制度,这个思想来自于香港银行立法——香港有放债人条例,是警署管的,需到警署备案;再往上有接受存款公司和有限持牌公司,都是吸收大额存款,发放贷款。
国际上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我们翻译成财务公司,本身吸收大额存款,或者是到市场发债,或者是从金融机构批发资金,然后放小的贷款,比如汽车分期付款等;再往上,是全牌照银行,也就是商业银行。
香港对商业银行有非常严格的监管,1975年规定,要申请银行牌照,除了资本金要远远高于有限持牌银行之外,必须有有限持牌银行十年的经历。
去年银监会和人民银行发布的小额贷款公司的规定当中有一条,就是办得好的小额贷款公司,将来可以变成村镇银行。
但到后来,人们发现如果要变成村镇银行,就要把控制权交给银行,村镇银行的条件就是银行控股20%以上。这使得民间资本介入到小额贷款公司的积极性降低。
我们能不能建立正向的激励机制:未来五年,如果小额贷款公司干得好,可以再往上升成金融公司,金融公司再干好了,将来让它办社区银行?如果能设立这样一 个正向激励的机制,就可以把很多想介入金融的民间资本规范起来。如果有一个美好的前途摆在他的面前,我想很多人都会去努力做好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