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应对金融危机推动企业走出去
4月29日,商务部召开“应对金融危机,推动企业‘走出去’”专题新闻发布会,合作司司长吴喜林出席发布会,助理新闻发言人袁园主持。实录如下:
袁园:各位记者朋友,早上好!最近一段时间大家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有关情况非常关心和关注,今天商务部新闻办公室举行“应对金融危机、推动 企业‘走出去’专题新闻发布会”,邀请我部合作司吴喜林司长,向大家介绍中国对外投资、对外工程承包、对外劳务合作等方面的工作,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首先,请吴喜林司长做介绍。
吴喜林:各位记者朋友,欢迎大家出席“走出去”专题新闻发布会。
首先,我给大家对“走出去”各项业务一季度的情况做一个比较全面的介绍。
第一、对外投资。据商务部统计,今年一季度我们国家的企业在境外设立的企业有445家,从家数上来讲,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8%,对外投资总额 37亿美元,从数字上看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较大。下降原因我们作了分析,因为对外投资有它的偶然性,去年中铝参股力拓投资额达128亿美元,今年各项收购 案很多,进展很大,但是没有获得相关外国政府的批准,所以今年一季度对外投资从绝对数来讲,下降幅度比较大。但并不说明我们今年对外投资情况不好,主要去 年一季度有它的偶然性。
我们认为当前企业对外投资呈现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我国企业,特别是大企业积极抓紧机遇,参与境外投资业务。二是我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努力克服困难,通过境外投资拓展出口市场。三是民营企业表现活跃,中央企业仍是进外投资的主体力量。
第二、对外承包工程实现了良好开局。对外承包工程一季度有一个比较良好的开局,3月一共完成营业额达到124.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 32.6%,可以说已经成为我们对外经济活动中的一个比较好的亮点。从我们完成营业额地区分布来看,亚洲完成64亿美元,同比增长40.9%,占国外市场 量达到51.5%;对外承包工程一半是或者超过一半是在亚洲地区实现的。完成营业额在非洲达到了43.3亿美元,同比增长35.2%,占我们总量的 34.8%。应该说非洲是我们对外承包工程的第二大市场,占的份额相当大。
一季度对外承包新签合同达到了335.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57.5%,合同金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达到101个,去年一季度是70 个,这101个项目金额达到273亿美元,占新签合同81.4%,超过1亿美元的项目有49个,去年同期是43个。从行业的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石化行 业,占整个市场25.3%,其中交通运输业23.2%,其他还有电力工业、房屋制造、加工制造、电子通讯业等等行业。对外承包工程新签的合同增长率要比营 业额还要大,表示将来的营业额会有更快的增长。因此,应该说对外承包工程形势相当不错。
第三、对外劳务合作。今年一季度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20.1亿美元,同比增长10.4%,新签合同17.3亿美元,同比下降10.8%。一 季度我们共派出各类劳务人员7.57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了0.22万人。3月末我们在外的劳务人员总数是71.48万人,比去年减少了2.78万人。由 于我们在去年四季度的时候,10月份以后在外劳务人员数量下降,这也反映了我们对外劳务合作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击。
我们对外劳务合作从地区分布上来讲,主要是有日本、新加坡、澳门、香港、韩国、安哥拉等国家。今年我国对外劳务合作的主要特点有几个方面:一是 我在日本、新加坡、韩国、沙特、毛里求斯主要劳务人数比去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在一些个别市场,比如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安哥拉等人数仍有所增长。因 为我们在当地的承包工程发展得很快,主要是承包合同带动劳务发展,刚才我讲了承包工程营业额、合同额双方在高速发展,它相应带出的劳务也会有较大的增长。 二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对外劳务合作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形势。境外雇主支持能力下降,劳务人员工资待遇无法得到保障,劳务人员群体性事件比较多。三是随着对 外承包工程快速增长,承包工程项下的劳务有望保持比较快的增长态势。
以上主要介绍的是一季度企业“走出去”三项业务基本发展情况。
二、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推动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认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首先可以为保持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作贡献。比如对外承包工程作为货物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的重要载体,带 动了大量国产的设备、材料、技术出口和劳务出口,促进了国内建筑、制造、运输、金融等多个相关行业的发展,为我国出口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如果记者朋友们有 机会到国外去看一下的话,比如阿尔及利亚等,可以看到这些现象。比如我国企业承担的一个简单的道路工程,所有用水泥、钢筋和沥青等材料,一般不大可能从国 内带过去,但施工机械全部使用了我们国产的设备,热火朝天的施工工地,带动了大量的施工机具出口。去年我们在分析外贸出口形势的时候发现,这两年施工机械 的出口上涨很快,这跟承包工程带动机械出口大有关系。2008年我们对外承包工程带动300多亿美元的国产设备出口和20万人次的外派劳务。大力发展对外 投资合作,对稳定我们的外贸有一定的贡献。
第二,可以与一些国家加强合作,共渡难关。我们讲究和遵循的原则就是平等互利,比如我们在大力推行中国企业到国外建立经贸合作区,国外有的地方 称之为工业园区或者自由贸易区等等,在政府推动和支持之下,我国企业在国外建起了一批工业园区,吸引大量的中国企业去投资,也包括一些外国企业。因为我们 在政府的支持下,我们的企业在进行基础设施的投资,这种投资对解决当地就业、增加税收、提高出口和创汇都来很大的好处。这里也表现出了我们跟第三世界国家 共同合作、渡过金融危机难关的重要意义。
第三,有利于促进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我们研究发现,德国、日本等贸易大国在经济起飞阶段,都曾经历了以贸易为主的商品输出向贸易与投资相结 合、再进一步发展到以投资带动贸易的发展阶段,并通过对外投资等资本输出,很好地解决了国际收支平衡问题。截至2007年我国对外投资占全球对外资产总量 的5%,这相当于日本1/4、德国的1/10和美国的1/20。2007年我国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额之比为4.42:1,2008年上升为1.77:1, 虽然有所改善,但与发达国家数字(2007年1:1.354)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加快“走出去”步伐,输出中国资本,有利于缓解贸易顺差,促进国际收支总 体平衡。
第四,有利于我国经济的科学发展。这几年我国建筑业、电讯、电力、交通设备制造通过承包、援外实施国际项目,实现了规模经济和产业集聚,极大地 提升了国际竞争力。我国纺织、轻工、家电等传统优势行业,通过境外加工贸易和经贸合作区等方式“走出去”,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统筹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以外促内,更好地实现了内需为主和利用外需共同拉动的经济增长格局。我想在当前加快企业“走出去”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这四个方面。
三,中国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形势。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企业“走出去”带来较大影响,总的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我想说挑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企业融资困难加大,二是市 场风险增加。全球的金融危机,给各个国家、全世界的经济带来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因为我们对外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都有很多年的延续期,承包工程合同至少五 六年,加上融资的话,可能十几年。由于世界经济不稳定,给我们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所以,风险也在增加。很简单,仅汇率的波动对我们的承包工程企业带 来的损失和风险就是不可低估的。
另外,劳务纠纷事件有增多的趋势。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国家的经济出现衰退,境外雇主如果正常生产,可以雇请员工工作两三年,现在由于市场 需求下降,开工不足,使得我们的劳务在遇到了开工不足、工资支付不正常等现象,劳务人员在国外收入不能得到保证,所以引发了一些纠纷和事件,估计大家都看 到了相关报道。
从机遇方面来讲,我想也是很重要的,对外投资合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宏观经济状况较好,拥有充足的外汇储备,企业国际竞争力和跨国 竞争力有所提高,对外投资合作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了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趋势不会变。我国企业“走出去”仍处 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境外投资并购优质企业、资产的机会增多,投资成本降低,交易条件改善。对外投资并购的机会多了,投资成本有所降低,最起码的我们人民 币升值了,换汇成本低了。有一些境外企业遇到较大的困难,可能在出让的时候价格会低一些,所以我们说成本直接降低。交易条件也在改善,现在要求我们中国企 业去投资的国家越来越多,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都是如此。大家都看到,我们目前到欧洲去派采购团的同时,也同时派出投资团,受到了极大地欢迎。
工程承包企业成本优势明显,传统优势仍有潜力可挖,一些国家希望我国提供多元化融资,进入新的高端的承包市场的机遇增多。总之,商务部在一如既 往的鼓励企业在注重风险防范的同时,一定要树立信心、着眼长远、适应形势变化、立足自身优势,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加强银企合作,创新发展方式, 加快结构调整,积极稳妥地开展跨国并购和带资承包。有条件的企业可以突出主业、突出实业,适当加快对外投资步伐,适时并购拥有核心技术、品牌、营销网络或 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企业。要更加注重培育知名品牌,建立境外营销网络。加快境外承包劳务市场布局,积极开拓欧美市场和新兴市场,巩固亚非传统市场。
四、关于商务部为推动我们企业的“走出去”所做工作和所起作用,我也简单介绍一下。
第一,商务部正在建立健全规范的管理体制。我们正在出台一些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这几年来在各个部门的配合之下,我们已经形成了“商务部宏观 管理、各部门协调配合、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行业组织和境外中资商会、驻外使馆一线监督、政府间共同管理”的管理框架。商务部建立了一些机制,如2008年 出台了《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具有法律依据。接下来,我们今年还要抓紧制定两个条例:一是《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这是一个重点,今年年底之前可能 出台。二是《对外投资合作条例》,正在与有关部门协商之中,争取近期出台,使得我们的管理合理有效。
第二,商务部致力于提供多方面的公共服务。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信息服务。国务院领导和商务部部领导对信息服务高度重视,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要给企业提供及时准确信息。几年以来,我们陆续出台了一些信 息方面的东西,比如《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对外承包工程国别产业导向目录》。今年我们将陆续出版发布《对外投资合作 国别指南》, 4月10日已经发布了第一批20个国家的《国别指南》,分国别地介绍每个国家的投资环境和经营环境,从法律、风土人情到一些具体的重点领域。我们还建立了 “对外投资合作信息服务系统”,企业可以上网查到相关信息。我们试图通过信息的有效提供,让想“走出去”和准备“走出去”的企业提前了解到国外的情况。各 个企业情况不一样,“走出去”的动机和目标不一样,根据这些信息他们可以寻找到更加适合开拓业务的国别和地区。
二是人才教育和培训。从2007年开始,商务部委托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组织对我们的跨国经营人才进行培训。在此基础之上,今年3月底,商务部还 编写出版了《跨国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系列教材》,这为规范培训和把培训长期化做了很好的基础工作。记者朋友如果感兴趣,这些资料可以提供给大家。
三是维护企业的海外合法权益。商务部跟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双边经贸混委会的机制,签订了127个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与一些国家正 在商签自由贸易区协定,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就加强互利合作签订了政府间的协定。建立这些机制和签订这些协定就是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为维护企业合 法权益服务。目前商务部正在构筑境外安全网络、制定了应急预案,完善了境外纠纷和突发事件处理办法,建立了全国外派劳务援助机构,我们已经妥善处理了多起 境外突发事件。
第三,制定支持和促进政策。为了鼓励我国企业顺利“走出去”、减少风险,我们和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财税、金融保险和外汇、出入境等各方面政策,这些政策正在发挥它的效益,方便了企业“走出去”。
袁园:谢谢吴喜林司长的介绍。现在请大家提问。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刚才您提到最近劳务人员群体性事件比较多,您能否分析一下原因是什么?商务部将通过哪些工作来保护外派劳务人员的合法权 益?第二,在前天采访重庆力帆老总尹明善的时候,他说民营企业在海外投资的时候,要特别慎重,用他的话讲“饿着比撑着要好”,您怎么看民营企业在海外并 购?有哪些建议?
吴喜林:最近对外劳务合作中出现的纠纷比较多,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到现在一直存在,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外部原因,由于金融危机对一些境外雇主造成了冲击,有些工程停工,有的工厂开工不足,一些劳务人员在境外工作不久就回来,或处于待工状态,劳务人员的收入急剧下降,与出境前的期望值差得较远,容易产生不稳定情绪,导致与雇主发生冲突,甚至到我驻外使馆请愿。
二是内部管理暴露出的问题。如经营企业在招工、收费和权益保障方面不到位,或者违规操作;经营不规范。特别是一些不法分子及社会上的一些黑中介 私募乱招,高额收费,使人员派出去后出现问题无人管理。也有些劳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出境前盲目信任一些黑中介及没有经营资格的企业甚至个别人员的煽动, 一旦收入不能得到保证,就会发生纠纷。
在这一方面,我们将重点采取一些措施,首先今年是对外劳务合作整顿年,重点对劳务市场进行整顿。这主要是基于目前境外的纠纷事件较多。根据国务 院三定方案,原来劳动保障部所管辖的境外就业业务划归到商务部,当时两个部门的管理政策有所不同,标准有所不同,需要进一步理顺、规范,统一到一个管理模 式上来,在此基础上,对市场进行整顿和规范。第二,我们要制定相应政策,对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企业按规矩办事。第三,推动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的出 台,以此作为法律依据,同时出台一些规章、办法。目前的管理手段没有立法,力度还不够。如果有了条例,就有了法律依据,政策力度就会大一些。
这位朋友还提到民营企业境外投资需更加谨慎,“饿着比撑着好”。我觉得饿着也很难受。这几年我国对外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总体上来讲大部分投资是 成功的,但是确实也有些投资失败了,有些企业还遇到比较大的挫折。企业(民企、国企)对外投资要坚持两点:第一要量力而行。这个“力”包括资金实力、管理 能力和人才储备,中央鼓励有条件和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第二,要熟悉当地的情况,即要深入研究掌握东道国法律法规、风土人情、习惯做法、市场环境、劳 动力成本等等。我讲的是熟悉,而不是初步了解,此外,企业一定要处理好跟当地工会的关系,我国企业往往疏忽这一问题。
近年来,民营企业“走出去”积极性越来越高,这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的需要,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民营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是大势所趋,但企业要注意防范风险。
凤凰卫视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第一季度对外投资额受到一些影响,跟去年同期相比,有很大的下降。请问,这是不是和贸易保护主义有关系?第 二,前两天温家宝总理在会见芬兰总理时说,我们不久会派出新的采购团去往欧洲和芬兰,有没有一个大概的时间表,会不会考虑派采购团去往法国?
吴喜林:一季度的对外投资下降,一是由于去年同期有中铝入股力拓案,对外投资基数较大,二是今年以来,在谈的几个项目尚未得到国外相关部门批 准。金融危机之下,一些国家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中国对外投资发展过程中,有少数人对中国缺乏了解,对中国“走出去”存在疑虑。实际上,中国敞开大 门欢迎外资,中国是利用外资的大国,而中国对外投资在世界上所占的份额却很小,并且中国一直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外界不应对此感到担忧。
前段时间我部组织了贸易投资促进团到欧洲,还在此框架下组织了投资合作工作组,我们正在筹备第二个贸易投资促进团赴欧洲,具体时间和国别正在协商之中,我想不排除有法国。
美联社记者:“走出去”战略重点鼓励哪些行业“走出去”,去哪些国家?另外,您认为现在有哪些行业不适合“走出去”? “走出去”的企业是否可以购买外汇储备购买或者兑换外汇?
吴喜林:目前对外投资合作遍及世界几乎所有的国家或地区。关于对外投资合作业务的行业,主要看企业的发展需求和综合实力,我们出台了《对外承包 工程国别产业导向目录》、《对外投资国别指南》,也会给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和参考。关于哪些企业不适合“走出去”,中央和国务院提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 去”,简单地说是我们不鼓励没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无论什么类型的企业都应该量力而行。
关于外汇问题,外汇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政策,主要包括允许经有关部门核准的境内企业以自有外汇、购汇或国内外汇贷款进行境外投资,取消了境外投资购汇额度的限制等。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26号海协会、海基会就大陆投资赴岛达成共识,不知道赴台是不是“走出去”范畴之内的?另外,商务部有没有一些针对性的措施?
吴喜林:台湾是一个单独关税区,大陆企业到台湾、香港、澳门投资属于“走出去”的范畴。台湾是我们的宝岛,很多企业是愿意去投资的,台湾很多的 商人也欢迎大陆企业到台湾投资。台湾方面还没有出台陆资入岛的具体政策规定。下一步我们准备组织一些企业先到台湾考察,了解投资环境,与台湾的企业进行交 流,寻求合作机会。
道琼斯通讯社记者:商务部网站说,商务部在制定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管理办法,5月1号开始实施,请问具体都有一些什么样的规定?
吴喜林:为了尽快推动大陆企业赴台湾地区投资,商务部已经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即发布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商务部令2009年第5号),《办法》对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作了相关规定。下一步我们将积极鼓励和支持大陆企业加强对台湾投资环境的了解,寻求合作机会。
路透社记者:最近墨西哥和美国出现猪流感,请问猪流感会不会影响中国和一些国家的贸易关系?
吴喜林:我所在的合作司主管对外投资合作工作,我部对猪流感事件对我国境外企业和人员的影响高度关注,也采取了应对措施。我想短期内对业务会有 一些小的影响。因为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等业务,免不了有人员来往,对同出现疫情的地区的人员来往,我们会提醒采取谨慎的态度。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对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存在的一些壁垒和障碍,请问商务部对此有什么建议和相应的措施?
吴喜林:刚才讲到投资保护主义的问题。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确实有一些国家在出台,但他们讲不是针对中国的审查制度。我们通过双边经贸机制和对 方保持交涉,希望他们对中国企业一视同仁,不要对中国企业进行歧视性的对待。我们也要求中国企业根据市场经济规律进行投资,同时加强宣传,宣传我们的投资 以互利共赢为目标,消除他们对我投资的戒心。
经济观察报记者:物流业是十大振兴产业之一,去年一些专家和领导提出现在是我们物流业“走出去”的机会。请问目前哪些企业已有一些实质性的动作?商务部会出台哪些政策支持物流业“走出去”?
吴喜林:到目前为止,物流企业“走出去”还不是很多,但是我们重视物流企业“走出去”,比如对台投资,我们对物流业“走出去”给予重点关注。
袁园:今天的专题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吴喜林司长,感谢各位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