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企业融资能力
规范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企业融资能力
来源:甘肃股权交易中心
1财务管理与企业融资能力的内在联系
“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新模式,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产物。财务管理通过价值形态对企业资金运作进行综合性管理,对生产经营、采购、销售等环节加以反映和调控。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联系着企业的各个生产要素和全部经营括动。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来看,企业的融资能力可定义为资金的供给方对企业提供的与企业投资能力有关信息的满意程度。而企业获得现实信息的能力又可以用企业的规模、财务状况、现有可抵押、质押的财富水平和企业能获得潜在资金的渠道等指标来反映。中小企业一般规模较小,经营活动的透明度差,财务信息具有非公开性,可用于抵押质押的资产不足,融资能力有限。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规范的财务管理可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预算控制,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资信等级,扩大企业的融资能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始终处于周而复始的循环之中.融资是企业资金运作的起点,是企业投资和其他经济决策的基础。据统计,在全球500强企业中,80%的企业已经建立自身的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管理系统,企业的管理效率得以较大提升,增幅达87%以上,这些企业财务状况良好,在内不断实现自身资本积累,在外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资金,在市场上极具竞争力。可见财务管理的强弱与企业融资能力的大小息息相关。
2构建财务管理新模式
财务管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企业财务管理刨新。我国传统的财务管理,轻企业主体理财;重核算,轻竞争与市场观念;重事后算帐、轻事前预测决策和事中控制;重经验管理,轻现代化管理.如责任分析、风险分析、财务控制这些方法的应用;重保护国家财产安全,轻维护所有者权益完整和企业资本金的保值、增值。因此企业必须探索建立一整套新的财务管理模式。
预算轴心
具体就是围绕目标利润编制财务预算;围绕实现财务预算制定财务制度,提高财务控制和约束能力;围绕教益实绩考核预算结果,兑现财务政策。一切经济活动都须围绕财务预算所确定的财务目标而开展,强化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
资金运动
保证资金运动的通畅,以维护企业良好的财务状况,实现资金流动性和收益性统计表条件下的资金最佳收益率。
资金筹集
在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必须利用各种筹集资金的渠道,用最低成本,最小风险筹资,要求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重视对资金筹集进行管理。
资金运用
在确定资金投放去向所形成的资产结构,资金周转和资金耗费、资金回收等活动的导向,进行资金的筹集和资金分配。
资金分配
资金分配主要是指利润分配通过选择最佳和利润方案,把企业利润分配给与企业有关的各方,以保证各方利益,以改善财务状况,增强企业财务力量。
资本维护
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建立在资本维护的基础上即在获得净收益前企业资产或所有者权益必须得以充分维护和保持。企业自身发展和企业管理要求资本维护,应尽可能地扩大资本金的规模,这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根本。扩大资本金的规模可以切实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
3中小企业融资常见问题及解决建议
问题一:企业资信状况不佳,难以取得贷款支持
目前,以企业财务报表真实性为前提的道德信用尚未建立,不具备信用贷款的基础。为防范金融风险,银行转向以企业资产信用为前提的贷款方式也就具有客观的必然性。近几年,金融系统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方式进行了重大调整,由过去基本上是信用放款改为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银行的贷款审查主要注重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信用记录的考察分析,对企业的资信评级也普遍存在关注企业资产规模的倾向。而处于发展和创业中的中小企业,通常不具备较大资产规模,也不具备良好的历史经营业绩记录和银行认可的担保和抵押,在资信评级中一般不能获得较高的资信等级。
提高中小企业资信状况。首先,大力推进中小企业的诚信建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最核心的是必须打造诚信基础,提高迈入融资门槛的信用级别。其次,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我国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有步骤、分阶段地发展和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从而有效解决担保难、抵押难的问题,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保证其有更多的渠道筹集资金。
问题2: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核算水分较大
银行是否发放贷款,必须是以企业真实情况为前提,以控制新增贷款风险。而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缺乏有关部门的严格管理,内部管理不规范,特别是在财务核算方面随意性较大,普遍存在财务核算不真实的问题,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难以把握。主要表现在:是中小企业缺乏合格的财务人员。二是财务制度缺乏,财务开支盲目性较大。三是多数中小企业会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水平低。四是财务核算质量低下。五是信息披露意识差。六是中介机构对所有中小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全面审核的难度较大,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从而使得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发生的概率增大。因此,银行信贷人员往往放弃对企业的贷款支持。
完善会计制度,建立财务监督服务系统。首先,完善会计制度。政府应采取鼓励措施,支持税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等有关部门加强对中小企业财会人员的培训,帮助其建立会计账簿,完善会计制度。其次,立财务监督服务系统,强化约束,切实解决财务信息真实性问题。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有50% 以上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严重制约了银行对企业财务信息可靠性的判断,影响了发放贷款的积极性。二板市场的推出使得高科技中小企业和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型创业企业进行直接融资成为可能,但也对上市企业的财务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建立专门的财务管理中介机制对中小企业的财务进行统一管理,提高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和透明度,规范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同时,上级主管部门也应建立和健全对中小企业的财务监督机制,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财务监管,确保披露的财务信息真实可靠。
问题三:资产结构状况存在较大缺陷
从金融机构对抵押物的偏好看,往往要求企业用固定资产来抵押,同时对抵押物的选择一般仅限于土地、机器设备、房地产的所有权或使用权,而中小企业普遍具有经营规模小,固定资产少,土地、房产等抵押物不足等特点,提供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实物用于贷款抵押的难度较大。
优化资金结构。中小企业应强化存货管理,建立合理的库存储备,最大限度的压缩过时呆滞的库存物资。以科学方法确定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以保证资金结构的趋向合理。建立和完善应收帐体系,严格控制应收账款的帐龄,探索应收账款抵押的融资方式。
问题四:银行借款的理论资金成本较低
银行借款的理论资金成本较低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过分依赖银行借款融资方式筹集资金的主要原因。目前银行借款资金成本的理论计量模式,忽略了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规定对资金成本计算的影响。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为构建固定资产发生的借款利息,在固定资产尚未交付使用之前发生的借款利息予以资本化;在固定资产交付使用之后发生的借款利息,直接记入当期损益;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借款利息计入递延资产;在清算期间发生的借款利息,计入清算损益。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只有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借款利息,才能全额抵减所得税,对于计入递延资产的借款利息,每年支付的借款利息并不能全额抵减所得税,其抵减的所得税与每年摊销的借款利息相关。对于为构建固定资产发生的借款利息,在固定资产交付使用前发生的借款利息不能抵减所得税,只有在固定资产交付使用后才能抵减所得税,且抵减的所得税与固定资产每年计提的折旧额中包括的资本化利息相关。银行借款资金成本计量模式的理想化导致中小企业银行借款理论资金成本较低,而较低的银行借款理论资金成本误导了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过分依赖银行借款融资方式筹集资金。
消除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限制性规定,对资金成本计量模式予以修正。合理的银行借款资金成本应该表示为:K=年平均税后借款利息/ 年平均可动用的资金净额。在具体计算时,必须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这样计算出来的银行借款资金成本才能与实际相符。实际资金成本的高低,将直接引导中小企业在筹集资金时,合理选择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从而优化中小企业的资金结构,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
问题5:中小企业管理人员的财务素质相对较低
相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显得更为重要,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我国占中小企业中大多数的乡镇企业的领导者初中、高中、大专文化程度的分别占56.3%、35.1% 和7.2%,除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者素质较高外,其余综合素质均相对较差。
①以制度规范财务行为。从整顿会计工作秩序人手,为抓好企业内部财务制度建设创造良好的理财环境,按新《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规范财务管理体系。包括以下内容:财务组织系统的设计;财务系统的岗位设置;财务系统的岗位职责设计;财务管理的流程设计;财务管理的考核体系设计。这就需要提高企业管理者、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财务管理人员应严格符合国家规定的会计从业人员的资格进行聘请,并定期进行培训,持证上岗。
③进行财务计划。通过制定现金流量、资本性支出、利润及资产负债计划来确定经营目标,并将目标分解到各车间、机台、部门,车间实行价值量考核,各部门实行费用考核,每月按量化指标、成本指标等进行考核。这样既能调动各车间、部门的积极性,又能掌握资金占用分布情况,促使各部门尽可能地加快收款并适当推迟付款,从而加速资金周转,促使企业在资金管理上出效益。
④进行财务分析。财务分析是规范财务管理的次策依据。中小企业坚持每月一次财务分析,由主要领导和各部门领导参加,财务管理部运用对比分析、比率分析等方法对企业各牌号产成品、原材料、辅助材料、费用摊销情况进行分析,对费用、负债、利润,生产结构及销售结构,企业经济效益情况进行分析.为经营者和管理层提供调整决策依据,同时重点进行库存结构和应收账款专项分析,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衡量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以规范化的财务管理促进企业经济的持续循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