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王鹏虎:供应链金融的生态共赢

2017-04-25 21:59 9470

—专访中信银行公司银行部副总经理王鹏虎来源:《贸易金融》杂志2017年4月刊,首发:贸易金融公众号,(ID:trade_finance),华贸融出品中信银行是国

—专访中信银行公司银行部副总经理王鹏虎


来源:《贸易金融》杂志2017年4月刊,首发:贸易金融公众号,(ID:trade_finance),华贸融出品


中信银行是国内较早一批进入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商业银行,目前,该行已经成为国内汽车供应链金融方面的“领头羊”。面对当前快速发展变化的供应链金融市场,中信银行未来有何规划和预期?近日,该行公司部副总经理王鹏虎接受了《贸易金融》杂志的独家专访。


中信银行很看好供应链金融的未来发展,在做好目前业务的基础上,会以积极审慎的态度,寻找一些新的有发展前景的供应链金融增长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同时还会通过业务和技术手段的升级来提升服务能力,占有一席之地。”王鹏虎表示。


此外,王鹏虎还向记者分享了他对未来供应链金融发展的一些看法,“未来的供应链金融应该是一种‘生态金融’,银行会和越来越多进入这个领域的各路资本竞争合作,大家各自做各自擅长的事情,通过共享和协作形成生态共赢,这也是互联网精神的体现。”以下为采访实录。


《贸易金融》杂志:首先请您简单介绍下中信目前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要开展领域?哪些做的比较好?在风控和技术等方面有哪些特色?


王鹏虎:中信银行在供应链金融业务领域起步较早,从2000年就开始探索供应链金融。早期实践的行业主要有汽车、钢铁、家电、船舶,做的最好的是汽车供应链金融,目前我们是全国做汽车供应链金融业务最大的银行。


截止2016年末,中信银行的汽车金融累计融资额达4300亿元,融资余额1367亿元。经过十几年的积累,中信银行汽车经销商融资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在国内主流汽车经销商中覆盖度非常高。


钢铁供应链融资领域,中信银行曾经形成了了较大的融资规模,效益也不错,但自2012年开始的“钢贸事件”,行业性风险开始显现,我行较早的做出反应,逐渐退出了这个领域。家电方面,目前中信银行武汉分行的家电供应链金融发展不错,主要核心客户是格力、美的等大型家电企业。


船舶方面,中信银行曾经也尝试过,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最终没做起来,其他行业的供应链融资中信银行涉及较少。


中信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拥有近二十年的发展历史,我行一直高度重视这块业务,经过多年发展,建立了完善成熟的产品服务体系和风控体系,也形成了坚实的客户基础和业务基础,建立了专业化的营销服务和后台运营团队。


从供应链金融产品来说,现阶段同业做的其实都差不多,主要围绕应收、预付、存货三大类开展,目前中信银行的预付、存货类做的比较多,应收类比较少。


从业务模式来看,中信银行的供应链风险控制机制较为成熟,主办行和协办行之间互相协作,总行统一调度,建立了多方面多环节的协作机制。风险控制是个系统性问题,中信银行采用相机抉择的原则,比较切实、务实,对真正好的项目是大力支持的,但对一些看不准的领域,还是比较审慎,应该说对于培育新的供应链行业还是比较慎重的。


从技术手段来说,中信银行正在积极探索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从传统的线下供应链向线上化转型,甚至在探索升级为供应链3.0,即往智能化和自动化方面发展。


中信银行正在开展供应链金融产品创新规划,计划年内会有一些新产品出来,我们会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在供应链业务中。


此外,我们还在探索区块链技术,通过技术手段进一步把握业务当中的风险。


因为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基本都是一些中小微企业,我们希望利用这种技术手段获得客户的详细交易数据,通过提升技术手段,加上传统的风控模式配合外部大数据来提升整体风控水平。我个人认为发展供应链金融的一切前提还是风控体系的有效性和持续降低管理运营成本。


《贸易金融》杂志:核心企业由于自身特点,在供应链金融中往往处于主导地位,这带来了哪些问题?如何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


王鹏虎:核心企业的配合确实是个问题。随着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现在互联网企业和产业资本都在进入这个领域,供应链金融优质客户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市场格局下,优质客户资源越来越稀缺,他们的谈判地位也越来越高。


比如一些保理业务,核心厂家的配合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的核心厂家谈判地位比较高,不愿意配合,不配合这个业务就很难开展。所以业界都在思考如何摆脱对核心企业的依赖。原本供应链金融业务是要依托核心企业的信用和配合来开展,但现在来看是有一些问题的,有的核心厂家就是不配合。


因此我们必须创新业务模式,以后要更多地要通过数据以及其他方式,比如物流的方式,通过第三方数据平台的方式等来解决。现阶段,要做好供应链金融,除了传统手段,要更加注意对本身贸易背景和客户行为的分析,包括企业在银行内部结算资金的现金流分析。


因为一个真实的贸易背景,背后必然有多个信息存在,包括订单、合同、发票、发货单、仓单、入库单和出库单等,应该有包括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多种方式来确定一个真实贸易背景的存在。


我觉得有很多种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对核心企业的依赖,不能因为有一个点堵在这,就没有办法了。我们必须要用技术的手段,包括一些业务的创新等去破解这个难题。


过去大家觉得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必须有几个点要成立,要以核心企业的信用为基础来开展供应链金融。这点原来是大家公认的基本原则,但是今后是不是也这样?值得思考。


其实不光是核心企业配合不配合的问题,即使配合又能怎么样?出了风险也不能依靠核心企业去处置风险。因此我们必须重新思考是不是核心企业的作用就有那么大,是不是就非得依赖核心企业才能开展供应链金融。


此外,我觉得风险模型还要创新,不能一种模式做到底,要考虑企业自偿性的问题,过去大家认为供应链金融必须要用卖掉的存货或者收到的应收账款去还款。但是这样的考虑也存在一定问题,


万一存货卖不掉,或者应收账款收不回来,怎么办?我觉得这种自偿性也要一分为二地去看待,能够自偿当然好,不能自偿,就用企业的综合现金流来还款,既要用供应链金融的思维,同时也要有点综合授信和流贷的思想,综合施策,不然反倒是把业务禁锢了。


《贸易金融》杂志:目前,很多金融新业态都在进入供应链金融领域,各有各的优势,也各有各的劣势。比如,互联网公司,依靠的是技术,产业资本,依靠的是对上下游的熟悉和掌控,这些资本进入供应链金融带来了哪些变化和影响?银行应该怎么做?


王鹏虎:现在除了银行,有越来越多互联网企业进入供应链金融,还有产业金融资本、贸易企业、物流企业等都在进入这个领域。随着他们的进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了,另外带来了很多新的业务模式和技术手段的出现,这些都倒逼银行必须通过创新驱动来提升自身竞争力,否则就要被市场淘汰。


我们现在面对的竞争对手不单是同业,还有更多技术驱动的互联网企业,他们更多是利用技术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实现业务模式的创新。


他们的突出特点就是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他们的服务给客户的体验比较好,可以高效率、低成本的处理一些很微小的单子,这是他们的优势,但他们也有缺点,就是对企业的了解不够。


风控其实不是一个纯技术的东西,互联网企业本身的风控能力和银行是有差距的,而且互联网企业的资金来源比较受限,资金成本比较高。


另外,现在也有大量产业资本进入供应链金融这个领域,产业资本的优势是对这个产业比较了解,他本身就是供应链的链主,对上下游企业非常熟悉,掌控能力比较强,但产业资本在风控能力和资金来源方面也不如银行,给客户的定价相对较高。所以说市场竞争的主体各有各的优势,也各有各的劣势。


我觉得面对这种局面,银行更要清醒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银行的优势是资金来源和风控体系,劣势是对上下游的掌控不如核心企业,对技术的应用则不如互联网企业


银行的风控理念虽然很完善,但是某些时候也趋于保守,对一些高风险、高收益的领域缺乏勇气去尝试。其实银行经营的本质是通过承担风险获取收益的,稍微高一点的风险我们不敢去做,其实也就丧失了一些市场机会。


对另外两类开展供应链金融的机构,我觉得要认识到我们之间是一种竞合关系,互联网金融和产业资本金融其实也经常透露出愿意和银行合作的意愿。


所以,一方面,银行要做自己的供应链金融,另一方面要和他们合作开展供应链金融,这也符合现在的共享经济和生态金融的理念,有钱大家赚,大家各自做各自擅长的事情,通过共享、合作最后形成生态共赢,这是一个生态金融的概念。


我觉得这种理念本身就是一种互联网精神:开放、分享、协作、创新,有这种理念才能开放技术、开放资源,大家一起来协作创新,这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对于供应链金融的未来发展,我觉得应该先把理念调整到位,然后再进行技术手段的升级,再优化内部系统、流程等内部机制。


因此,我认为在未来供应链金融市场上,商业银行必然是非常重要的玩家,而且和其他玩家形成生态共赢下的竟合关系。


《贸易金融》杂志:您对未来供应链金融的市场判断是什么?未来中信在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方面有哪些规划和预期?


王鹏虎:总的来讲,这个市场会越来越大,这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决定的,从原来依靠大国企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步地向主要依靠民营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模式转变。


这些中小微企业都是在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很多都存在自身信用能力不足的问题,他们都要依靠供应链金融这种方式实现经营发展。


我们传统的流动性贷款其实是针对大企业的金融产品,因为大企业有完整的财务报表,可以去分析,自身信用不足的话,我们还可以用各种增信手段,抵押、担保等方式。


但是小微企业往往自身信用能力不足,其增信手段也不够多,我们更多地就要用这种供应链金融的方式为其提供融资服务。因此,可以预计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我国的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会越来越大。


此外,我认为供应链金融这个市场大家必须要去创新,现在整体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对手也会越来越多,技术升级的速度也会很快。根据我们对市场的判断,整个市场还是会稳定增长,供应链金融会成为商业银行给企业做融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模式可以有更多创新。


中信银行未来还是会坚定不移地发展供应链金融,并且跟我们的现金管理实现深度融合,做大交易银行概念。供应链金融原本更多考虑的是融资,而现金管理更多考虑的是结算,我经常讲一句话,“融资不结算,风控没法办,结算不融资,业务没价值”。因此,我们要实现这两者的深度融合,这样才能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价值创造。


另外,我们在继续做大做强汽车供应链金融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找和培育新的增长点。当前中信银行的供应链太单一,高度集中于汽车行业。下一阶段,无论是从供给侧改革,还是需求侧改革出发,我们要抓住产业升级、消费升级的机会,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经济发展目标找到新的机会。


新的供应链应具备两个特点,一个是体量要大,资金需求量要大;二是供应链要比较完整,而且确确实实能找到核心企业。我们说不依赖核心企业,是不全部依赖,但核心企业还是要有的,核心企业自身对上下游的掌控能力、自身信用能力以及和银行合作的意愿等都是我们做好供应链业务要考虑的。


此外,我们还要考虑供应链本身的特点,例如对于存货的分析,我们要考虑其产品特点,首先要物理化学性质要比较稳定,价格波动不能太剧烈,利于存放、保管、监控;应收账款也要分析债务方,一般来讲要综合考虑应收账款的大小、频率、期限等要素。


针对以上分析,我们初步筛选了几个产业,第一个大健康产业,大健康产业是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的总称,包括了医疗服务、医药工商业、医疗信息化、健康保健等,甚至包括了食品、养老产业。


中国的大健康产业仍处于初创期,其产业细分及结构优化尚在进行时,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健康产业将有10万亿规模,并将持续增长。其中,每一个子行业的发展都存在大量的资金需求,中信银行已经有了青医附院等供应链金融的尝试,将在这个领域深耕细作,伴随健康产业共同发展。


第二个是大建设产业,包括了房地产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建筑材料企业、监理企业,甚至包括销售代理公司等,这里面的资金需求量是巨大的。


就拿房地产企业来说,光说住宅类房地产市场,去年就有11万亿的规模。销售代理到房地产开发商、建筑商、材料商甚至到设计公司、监理公司,这里面的资金需求量也是蛮大的,建筑材料商的很多资金都是被压在应收账款上,谁欠他的?建筑企业欠的。建筑企业手里也拿了一大堆应收账款,谁欠他的?房地产商欠他,房地产商则是个资金密集型企业,所以他造成了上游好几层的应收账款,这个体量还是很可观的。


第三个是快消品行业。快消品这个行业的应收账款也是巨量的,百货、超市、电商平台等都是快消品行业的关键平台,这个体量也是巨大的。要找到新的供应链金融的增长点,


我觉得这个点还是很多的,但是,到底做哪个,我们要研究透了,真的把这个行业研究透,另外也看我们自身的基础和风控体系,今年我们希望找到一到两个体量还可以的增长点去重点培育。


三是升级我们的业务手段和技术支持,中信银行在从电子化、线上化往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升级。利用日益成熟的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等去开展数据融资和智能信贷,进一步提高我们的业务效率和客户体验,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强化风险管控能力。


这些先进的技术尽管不能解决全部问题,但很大程度上可以作为一个辅助工具。这就像人与工具的关系一样,没有人,车跑不起来,没有车,人走的速度就是几公里,但坐上火车、飞机就是几百、上千公里,要把工具与人,主体与客体,人与工具之间的关系放在这个层面去思考,不能否认人的重要性,但是工具手段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技术方面我们要去提升。


四是要结合竞争对手的变化去调整自己的策略。去年年底,银监会已经发布了相关政策,产业资本从事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政策放开了。产业资本去做供应链金融,银行的市场份额一定会被挤占。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就要调整我们的策略,要和这些财务公司去合作,我们今年也有这方面的计划。


总之供应链金融是服务实体经济和回归商业银行根本的重要业务方向,我相信市场空间是非常巨大的,更多新玩家进入和技术手段升级也会带来更多创新机会,商业银行只要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秉承生态共赢的理念,就一定会在未来供应链金融市场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6
标签: 中信银行 金融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