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租赁蜂拥“一带一路” 税收、法律多难题待解
近年来,为应对国内制造业企业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部分企业看准“一带一路”,拓展国外市场,缓解了经营压力。随着制造企业“走出去”,以服务制造业为主要内容的租赁行业也迎来更多发展机会,其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分离的特质、投放精准度高的优势,使租赁行业在海外业务方面占据先机。
来源:金融租赁风向标
近年来,为应对国内制造业企业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部分企业看准“一带一路”,拓展国外市场,缓解了经营压力。随着制造企业“走出去”,以服务制造业为主要内容的租赁行业也迎来更多发展机会,其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分离的特质、投放精准度高的优势,使租赁行业在海外业务方面占据先机。
然而,目前金融租赁行业在海外开展业务还面临不同国别的不同法律、税务等风险。天津市租赁行业协会会长杨海田告诉记者,目前,可以顺利“走出去”的租赁公司主要是发起股东有强大海外展业经验的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大多数金融租赁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还是难以迈出这一步。
搭乘“一带一路”顺风车
3月28日,央行官网公布信息称,日前,央行联合五部委印发的《指导意见》提出,要积极发展和完善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要求加快制造业领域融资租赁业务发展,支持制造业企业设备更新改造和产品销售。
近年来,金融租赁公司在“一带一路”方面已经展开了布局。以工银金融租赁(以下简称“工银租赁”)为例,该公司根据航空租赁、航运租赁、跨境设备租赁业务特点,构建了营销、审批、融资、法律、风险管理、资产管理等全流程专业化的业务体系,配合国际产能合作,支持中国制造“走出去”。
工银租赁以飞机租赁为重点,截至2016年末,与“一带一路”沿线11个国家15个客户,开展了74架飞机的航空租赁业务,签约金额约54亿美元。同时,工银租赁与中国工商银行海外分行联动,为中国轨道交通设备出海提供了有力支持;并通过境外设备租赁业务,支持了包括制造商及施工企业在内的众多中国企业“走出去”。
民生金融租赁董事长周巍认为,租赁业区别于其他行业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它具有融资和融物的双重属性,横跨产业和金融之间,使租赁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
周巍介绍道,银行想“走出去”,往往需要设立境外分支机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设立分支机构并不容易,因为“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多数处于经济发展上升期,法制并不健全,监管要求不一,市场化程度也不高,贸然设立分支机构存在一定风险。周巍认为,租赁公司的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能够实现分离,这是租赁公司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相比在“一带一路”方面的优势,一旦出现风险,可以取回租赁物,有效地规避风险。
杨海田在采访中告诉记者,与银行机构相比,金融租赁公司对于企业的服务是精准投放,是直接针对某种商品开展进出口服务,投放效率比较高,能够直接协助企业开辟市场,而银行只是为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支持。
工银租赁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与银行等机构相比,在服务“一带一路”的过程中,金融租赁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贴身的金融服务,发展出“中国制造+中国金融租赁”的海外发展模式,即租赁公司从国内购买产品并租给国外企业,打开国际市场,为中国高端装备充当先锋。同时,在进口方面,金融租赁通过从国外采购从而直接拉动进口,发挥平衡国际贸易的作用。
周巍补充道,对于金融集团而言,银行系金融租金公司可以作为银行全球化的先行军。周巍介绍道,银行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时,受到的管制较为严格,而且要面临法律等方面的风险,而租赁公司在开展海外业务时,面临的监管相对宽松。他认为,租赁公司可以先行进入当地市场,探路当地法律、金融环境,然后配合银行的国际化战略,这样可以减少金融集团各方面的风险和困难。
望“走出去”而却步
自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金融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之后,租赁行业发展提速。
数据显示,2015年共有11家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成立。2016年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再扩容13家。
近日,公布了2016年业绩报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透露道,该行正在积极申请设立中邮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在此之前,重庆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筹建的鈊渝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于近日获得开业批复。同时,浙商银行、吉林九台农商行、厦门农商行也在2017年布局了租赁的独立法人牌照。
对于银行业热捧租赁行业的原因,工银租赁相关负责人认为,是因为随着“一带一路”“大飞机”“海洋战略”“国际产能合作”、中国制造“走出去”等国家战略的实施,金融租赁公司有更多可以借力、发力之处;且在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供给侧改革阶段,尤其需要金融租赁这样贴近实体、服务实体的金融工具,需要租赁充分发挥特有的纽带作用,连接境内外市场和产业链上下游,助力国家战略实施。
银行系的金融租赁公司,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可以与银行相互配合。以工银租赁为例,在境外业务上,该公司跟工行各海外机构形成联动,以租赁产品线为抓手,帮助工行境外机构快速切入当地市场,同时通过租赁为境外机构带来大量的结算、簿记、保理等业务。此外,在租赁资产委托管理、客户管理、风险预警等方面,工行境外机构能够发挥属地优势,为工银金融租赁风险管控提供强力支持。
杨海田认为,对于拥有强大国际网络的母公司支持的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而言,依托银行的海外背景,可以帮助金融租赁公司筛选客户、开拓市场等。但“走出去”对于大多数租赁公司而言,是比较困难的。
杨海田坦言,想做“一带一路”的租赁公司很多,但真正实现落地却很难。他介绍道,去年他曾与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银行(以下简称“亚投行”)会面,一起探讨怎样助力融资租赁“一带一路”。“但是,目前中国的融资租赁公司到海外展业,仍有一定难度。在不同的国家,租赁公司遇到的法律环境、税收环境都不同,如果没有当地强有力的律师、税收师事务所提供帮助,可谓寸步难行。另外,国外的租前调查和租后管理方面,也是难点,虽然租赁公司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但是出险后,在租赁物的取得和赎回时,各国对租赁物的限定是不同的,有些国家取回租赁物的成本很高,包括法务成本、时间成本,而最终能否解决,结果也具有不确定性。”杨海田举例道。
杨海田透露,为助力租赁公司“走出去”业务,该协会也在探索一些方法。近期,该协会正在洽谈一桩跨境融资租赁业务,并引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信保”),在海外的保驾护航方面提供资源支撑。杨海田告诉记者,中信保在开拓海外市场时对于企业的考察和授信很严格,如果这次的合作成功了,将可能成为租赁公司“走出去”的一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