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年度回顾与展望

2017-03-31 16:10 29166

2016年中国纺织品服装累计贸易额2906亿美元,下降6.1%,其中出口2672.5亿美元,下降5.9%;进口233.6亿美元,下降8.8%;累计贸易顺差2438.9亿美元,下降5.6%。

2016年中国纺织品服装累计贸易额2906亿美元,下降6.1%,其中出口2672.5亿美元,下降5.9%;进口233.6亿美元,下降8.8%;累计贸易顺差2438.9亿美元,下降5.6%。

一、出口连续两年下降,正式进入拐点

与预期不同,2016年终最后一个月,出口再现大幅度下降,降幅又一次超过10%。使纺织品服装出口继2015年下降4.9%之后,2016年继续下降,且降幅扩大至5.9%。这是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近20年来,首次出现连续两年下降、且降幅逐年放大的局面。表明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已正式步入拐点,进入调整周期。

2016年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主要出口市场经济复苏缓慢,外需疲软;外部环境不稳,影响出口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企业生产成本不断提升,传统优势进一步弱化;产业及产品转移导致我国产品在主要市场份额逐步缩小;出口商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下跌。

进口连续三年下降,且降幅逐年扩大。下降主要原因是国内需求减少及进口价格下跌。

     二、贸易方式多元化效果显著,外贸综合服务体迅速扩张

随着我国外贸政策环境的不断改进和优化,新兴贸易方式发展逐步加快,成为出口中的一抹亮色。2016年,主要贸易方式中,一般贸易出口下降5.2%,优于平均值,加工贸易下降17.2%,边境小额贸易下降18.2%。以旅游贸易、市场采购贸易为主的“其他”贸易方式则逆势增长,增幅高达30.2%,在出口中所占份额也提升到6%,超过边境小额贸易,对整体出口形成有效正拉动。

进口方面,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分别下降5.5%和15%。

2016年,出口经营主体方面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企业出口增长加速,所占份额进一步扩大。全国仅“一达通”(包括浙江、深圳、山东、福建四地)企业的出口额就达到36.8亿美元,同比增长一倍以上,占全国出口的1.4%。在全国出口企业排名中(非集团公司合码统计),四家“一达通”企业分别居第一、三、五和第六位。

民营企业所占份额进一步提升,2016年民营企业出口占比达68.5%,比上年扩大1.9个百分点,出口额下降3.2%,优于平均值;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则分别下降9.6%和11.7%。

纺织服装业作为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企业多、分布散、规模差距大的特点。近年来,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加快,出口企业集中度有所提升。从出口数据看,年出口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大型、超大型企业数比上年减少70余家,但出口金额占比仍保持在28%,与上年持平。

三、对主要市场出口全部下降,“一带一路”国家现增长

(一)欧盟:政治经济环境恶化致我国对欧盟出口继续下滑

2016的欧洲进入多事之秋,英国公投“脱欧”、难民危机及恐袭事件频发使欧洲经济雪上加霜,仍处低位徘徊。受此影响,我国纺制品服装对欧盟出口连续第二年下降。出口额495亿美元,下降6.8%。主要商品针、梭织服装出口量下降0.4%,单价下跌幅度达9.4%,家用纺织品出口额下降1.4%。

(二)美国:对美出口现20年来首降,服装出口量价齐跌

按单独国家统计,美国是我国纺织品服装第一大出口市场,1996—2015年,我国对美出口规模逐年扩大,20年间出口额扩大了14倍,美占我国出口份额也扩大到17%,美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纺服出口的“晴雨表”。2016年,对美出口现20年来首降,出口额450.2亿美元,下降5.7%,对整体出口形成负拉动。

纺织品和服装分别下降2.5%和6.8%。主要出口商品中,针、梭织服装合计出口量下降2.2%,单价下跌3.9%,家用纺织品出口额下降1.5%。

(三)东盟:服装出口大幅回落,盟内各国差异化明显

2016年对东盟出口继续回落,出口额333.6亿美元,下降6.9%,其中纺织品出口增长1.9%,服装下降23.9%。重点出口商品中,纱线、面料的出口数量均保持增长,出口单价下跌,针梭织服装则表现为量、价齐跌。

东盟10国表现不均,对菲律宾、泰国、柬埔寨、缅甸和老挝出口实现较快增长,其他5国则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菲律宾取代越南成为我国对东盟新的出口增长点,增幅达35.2%,越南则下降18.6%。

(四)日本:对日出口连续第4年下降

日本经济持续低位运行、产业转移导致我国对日本出口连续第4年下降,但降幅较前两年稍缓。出口额203.3亿美元,下降6.1%。重点出口商品中,针、梭织服装出口量合计下降1.8%,出口单价下降5%;家用纺织品出口额下降3.7%。

(五)新兴市场表现不佳,“一带一路”国家现出口增长点

传统市场不振,新兴市场表现亦不佳。受经济走低、货币贬值等因素影响,巴西、南非等国的进口需求减弱,我国对上述国家出口分别下降29%和16.4%。对俄罗斯下降4.2%,对印度基本持平,微降0.1%。在国家政策推动下,“一带一路”国家正逐步成为外贸新热点,2016年对“一带一路”国家累计出口891.5亿美元,占总出口的比重达33.4%,其中对一半国家出口实现增长,主要集中在中东欧、西亚北非、东盟,以及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原苏联国家。其中吉尔吉斯斯坦在国内经济形势转好的带动下,兼具与新疆毗邻的地理优势,表现最为突出,当年我国对吉出口猛增52.3%,其中服装出口增长76.2%。

进口方面,越南首度居我国进口来源国(地区)第一位,占进口份额的比重升至12.6%。近年,东盟占我国进口份额逐年扩大,5年间提升了10个百分点。

(六)中国产品在三大传统市场中所占份额继续下降,且渐有加速之势

2016年我国在三大市场中所占份额均继续下降,且下降速度较前几年有所加快,尤其在欧盟和美国市场。

据欧盟海关统计,2016年欧盟自全球进口纺织品服装1247.1亿美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自中国进口下降6%,自东盟进口增长6.7%。中国在欧盟市场份额为34.7%,比上年同期下降2.1个百分点,东盟市场份额为10.5%,较上年同期扩大了0.7个百分点。孟加拉、土耳其、印度和巴基斯坦合计占38.2%的市场份额,扩大1.5个百分点。

据美国海关统计,2016年,美国自全球进口纺织品服装1159.8亿美元,下降5%,其中自中国进口下降7.8%,自东盟进口下降3.8%。中国产品在美市场份额为36.9%,比2015年下降1.1个百分点。东盟在美市场份额为19.94%,比2015年同期扩大0.3个百分点。

据日本海关统计,2016年,日本全年累计进口362.7亿美元,下降1.6%。其中自中国进口下降5.7%,自东盟进口增长7.6%。中国在日本市场所占份额继续缩减至61.8%,比2015年再降近3个百分点。同期东盟所占份额升至23.2%,比2015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

四、大类商品出口价格普遍下跌

2016年,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分别出口1062.2亿美元和1610.3亿美元,分别下降3%和7.7%,服装下降趋势更为明显。从量价指数分析,纺织品出口数量指数为105.2,服装为98.8,纺织品出口价格指数为92.1,服装为93.5。表明纺织品和服装出口下降的主因均在于价格下跌。

大类商品中,针、梭织服装合计出口量仅下降0.7%,但出口价格下跌7.5%;纱线出口量增长11.7%,出口单价下跌11.7%,其中化纤纱线和棉纱线下跌最快;面料出口量增长5%,单价下跌8.5%。

近年,纺织品服装大类商品的出口价格整体呈现跌势,2012—2016年,纱线价格累计下跌30%,面料下跌9%,针梭织服装合计下跌6.8%,其中针织服装下跌7.5%,梭织服装下跌14.1%。

五、东部地区出口全部下降,新疆实现两位数增长

全国八成以上省(市、区)出口下降,其中东部地区各省市无一幸免,全部下降,但平均降幅为4.8%,优于平均值;中部地区表现较好,平均降幅3.1%,其中湖南出口实现35%的快速增长;西部地区下降最快,降幅达19.6%。

主要出口省市中,排名前五位的浙江、广东、江苏、福建和山东分别下降5.9%、3.5%、0.6%、8.2%和1.8%。

作为“一带一路”前沿省份,新疆依托自身的地缘优势和棉花资源优势,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和重要的纺织生产基地,并在国家支持政策下,积极招商引资,逐步做大服装产业。2016年新疆纺织品服装出口独树一帜,出口额达到52.4亿美元,在全国位居第8,同比增长16.2%,其中服装增长19.5%。

六、进口数量和价格下降分别导致纺织品和服装进口负增长

进口连续三年下降,且降幅逐年扩大。2016年下降8.8%,其中纺织品下降12.1%,服装微增0.9%。从量价指数分析,纺织品进口数量指数为88.6,服装为113.1,纺织品进口价格指数为99.2,服装为89.2。表明纺织品进口下降主要由进口量下降所致,服装则主要受价格下跌影响。

主要商品中,纱线、面料的进口量下降幅度较大,其中棉纱线出现16%的快速下跌;针、梭织服装进口量增长5.7%,进口单价下跌3.9%。

近年,除面料外,其他大类商品的进口价格均出现明显下跌:2012—2016年,纱线进口价格累计下跌18.5%,针梭织服装下跌34.9%,其中针织服装下跌18.1%,梭织服装降速更快,达46%。 

七、棉花进口量大幅缩减,内外棉现货价差扩大

2016年,受下游需求减弱、棉纱线进口替代、国内棉库存量大等因素影响,棉花进口继续下行,当年仅进口89.6万吨,比上年再度缩减近40%。美国、澳大利亚和印度分列我国棉花进口三大来源地。棉花进口单价在波动中略有上升,年均价为1750美元/吨,微增0.2%。

2016年受经济环境及政策调整影响,国内棉花生产继续萎缩,棉花价格异常波动。纺织工业运行基本平稳,棉花需求趋于改善。棉花产业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重要步伐,储备棉轮出成交踊跃,去库存达到预期效果。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稳步实施,新疆棉农的基本收益得到保障。2016年中国棉花现货价格震荡上行,波动幅度加大,特别是6—9月间,国内棉花价格大起大落,形势之复杂多年未遇。中国棉花价格指数标准级(CC Index3128B)年平均价格为13677元/吨,同比上涨437元/吨,年底中国棉花价格指数为15798元/吨,全年上涨2876元,涨幅为22%。

国际棉花市场的走势与国内大致相同,但波动幅度相对平缓,内外棉现货价差扩大。10月后,国内外现货棉价差大幅拉大。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3128B)和进口棉价格指数(FC Index M)1%关税下折人民币为例,二者差价国庆节后突破2000元/吨,截至年末围绕此价格上下波动。据调查,2000元/吨是内外差价的临界点,如突破此价格,外棉进口数量将趋于增加。 (以上两段摘自中国棉花协会网站)

八、2017年出口形势展望

目前全球经济仍处低位徘徊,疲弱态势短期内难以得到改善,主要出口市场需求快速回升的可能性较低;国内经济步入L型的低速增长区间,GDP预计增速调低至6.5%。同时,生产要素成本提升、订单转移加速的现象仍将持续。国际环境波动仍频,不可控因素逐渐增多。

尽管面临诸多不利条件,对2017年纺织品服装出口仍不必悲观。2017年是“十三五”各项利好政策得以实施的重要之年,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化和企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外贸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大型产业集群的优势愈发彰显;鼓励“走出去”等措施逐步落实,企业全球布局能力逐步提升;市场结构优化,更多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成为新增长点。中国的纺织服装业已进入大发展、大调整的时期。

由于基数较低,预计2017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不会出现快速回升,也不至大幅下滑,与2016年基本持平或实现小幅增长。

    资料来源:《中国对外贸易促进》


15
标签: 纺织品 服装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