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工程”叫响世界不是梦
近3年,四川海外承包工程知名度迅速提高,受到国际市场承认。这是迄今为止我省最具竞争力的开放领域———
■鲜冰英本报记者陶然 8月14日,印尼东爪哇第一火力发电站在印尼总统苏西洛的家乡巴齐丹破土动工。至此,获得该项目的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在印尼履约项目累计达到2810MW规模。
消息传来,省商务厅外经处处长闫卓麟十分高兴:“印尼今年推出15台套电站招标项目,川企一口气拿下9台套!”这意味着在东南亚电站市场,四川对外承包工程企业不仅胜过国内沿海发达地区,而且已超越在该区域具有传统优势的日本、美国和意大利。
以电站工程为突破口,今年初以来四川对外承包工程迅速崛起。1至7月,四川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26.51亿美元,同比增长5.2倍———在西部,占总额的68%;与东部比,仅比全国排名第一的上海少2亿美元。
四川地处内陆,区位劣势决定了商品贸易成本高昂。对外承包工程异军突起,让人看到一条迅速缩小开放差距的路径。
曾经:“四川话就是中国话”
对外承包工程能否成为四川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突破口?有观点认为,在外经贸领域,四川迄今为止真正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唯有对外承包工程。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四川就诞生了全国第一家地方对外工程承包公司。鼎盛时期,四川对外承包工程年新签合同额达1亿美元,在当时近乎“天文数字”。闫卓麟记忆犹新:“那时在许多非洲国家,四川话就是中国话!”
今天,四川承包商正在东南亚、南亚、非洲市场重现当年盛况。与多年前“先签约再找合作伙伴”的粗放运作不同,今天承揽海外工程的四川企业,大都具备雄厚的队伍、管理和技术实力,为此日系企业不得不降低亚洲承包工程报价。
令人欣喜的新变化也出现在今年———电站项目“一枝独秀”的局面正在改变。省商务厅统计显示,上半年,两个水泥项目、一个电解铝项目成功挤进新签合同额1000万美元以上对外承包工程名单,石化、路桥、房建等领域的川企也开始迈向海外。
当下:“逆向舞动起产业链”
不久前,在全国对外承包工程工作会上,商务部部长薄熙来称对外承包工程是“货物、技术和服务贸易的综合载体”。
这在拉动出口上表现尤为直接。上半年,全省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6.09亿美元,带动机电产品出口就达2.48亿美元,相当于每10美元营业额带动4美元出口。
带动出口产品不受贸易摩擦影响,更有利于打开目标市场。“工程落户当地,即使要更新一个螺帽,也要从四川进货!”
更有意义的事发生在7月16日。成达公司与西南电力设计院签署合同,将印尼拉布湾燃煤电站工程设计与服务分包给西南电力设计院。其意义在于,四川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开始向省内“逆向舞动产业链”。
在对外承包工程领域,四川已有76家企业通过年审。尽管数量不算多,但是专业范围分布广泛。以电力行业为例,东电、成达具备对外签约的丰富经验,西南电力设计院、四川电力设计院能力出众,水电五局、电建三公司胜任土建施工,几乎是一条完整的电力建设产业链。
“在亚洲、非洲、南美,对外承包工程还有广阔的‘处女地’。四川‘三线建设’奠定下的完备工业体系将大有可为。”省商务厅一处长这样看。
放眼:整合资源“决胜境外”
2003年,东电营业额迅速增长,有人担心随着国内市场饱和,东电的好日子会在2007年后止步。这个预言只说对了一半。实际上,2007年成为东电集团的“国际市场开拓年”。从眼下情况看,集团全年新签合同额超过20亿美元“很有把握”。
但并非所有川内企业都认识到这一点。四川对外承包工程潜力也未能充分释放,这在最早步出国门的四川房建企业身上尤为明显,“它们拥有宝贵的海外承包工程权,却被繁荣的国内市场消磨了斗志。”
与主观因素一同成为羁绊的还有汇率等客观因素。由于国内金融机构缺乏规避风险的措施和产品,许多“走出去”的工程承包企业,宁愿把项目化小,通过缩短周期规避汇率风险。其结果是大企业不敢做总承包,小企业不敢揽大活,影响了对外承包工程的辐射带动作用。
此外,由于中央在川企业是当前四川对外承包工程的主力军,垂直管理体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在川央企海外发力。典型的如水电五局、七局、十局等企业,主要依靠部属总公司对外签约,难以充分施展拳脚,长远看也不利于实现向国际工程承包商的转变。
上述制约因素一旦打破,电力、通信、机车、钢铁乃至农业领域的川企整合出击,“四川工程”叫响全球市场绝非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