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走出去”战略前途无量——访山东省建筑工程管理局局长宋瑞乾
2007-10-07 17:011765
最近几年,山东省建筑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和“走出去”战略要求,鼓励、支持和引导全省建筑业企业出省、出国施工,不断抢占外部市场,树立山东建筑业品牌,促进产业又好又快发展。9月18日,在青岛胶州市召开山东省建筑业外出施工工作会议,来自全省的建筑业主管部门和施工企业负责人约200余人会集一堂,共谋开拓外部建筑业市场大计。期间,记者专访了山东省建筑工程管理局局长宋瑞乾。
记者:请简略介绍近几年山东省建筑业外出施工的业绩。
宋瑞乾:近几年,山东省建筑业主管部门和施工企业把“走出去”作为做大做强建筑业的一项战略举措,以市场为导向,出省出国施工和劳务合作取得可喜业绩。自2003年以来,全省建筑业出省施工人数累计达到150万人,完成施工产值852亿元。2006年全省成建制外出施工达20余万人,完成省外施工产值200亿元,外出施工范围已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重点施工区域是北京、上海、天津、新疆、黑龙江、吉林、内蒙古、陕西、海南等地。今年上半年出省施工119亿元。据省外经贸厅统计,2006年,全省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19亿美元。今年上半年,全省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定的千万美元以上大项目24个,合同额23.2亿美元,完成营业额6.9亿美元,其中对非洲新签合同额13.3亿美元。目前,全省取得对外合作经营权的建筑业企业48家,其中施工总承包企业31家,市政施工企业5家,建筑设计单位12家。2007年,山东省有5家施工企业入选全球最大225强国际承包商。
记者:山东省建筑业的主要经验与做法是什么?
宋瑞乾:山东省建筑业外出施工取得可喜的成绩,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为外出施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如青岛市建委和外经贸局出台《关于推动建筑业企业开拓境外市场的实施意见》,鼓励一批有实力的建筑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目前,青岛市外出施工企业已达70多家,省外市场遍布15个省、市、自治区;境外市场在16个国家开展工程承包、劳务合作业务。临沂市建设局设置专门的外出施工管理机构,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新加坡、阿尔及利亚、日本、阿联酋等国家打响“沂蒙建筑”牌。二是企业自我加压,开拓外部市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普遍增强。如山东迪尔安装有限公司通过建立完善市场开拓激励机制,对优秀人才实行“特岗特薪”,建立企业与个人风险共担制度,选派优秀经营人员开拓上海、新疆、内蒙、云南等地市场,去年完成建筑业产值近20亿元,其中省外施工产值占六成。 三是市场信誉和品牌优势,已成为全省开拓外部市场的利器。肥城市素有“安装之乡”和“抹灰之乡”的美称,安装业成为肥城开拓外部市场的重要品牌。目前肥城在北京从事安装作业的达2万余人,活跃在2008年奥运会场馆多个建设项目的工地中。在山西也有2万多人。桓台县充分利用“建筑之乡”这一品牌,在陕西、广东、山西、河南等地和俄罗斯开拓市场,取得良好业绩。
记者:目前山东开拓省外、国外市场优势和劣势?
宋瑞乾:山东省建筑业外出施工工作虽然取得一定业绩,但与建筑业形势发展和市场变化的要求不适应,与建筑业大省地位很不相称。劣势:一是兄弟省市已形成强劲竞争态势,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给山东带来巨大生存压力。二是一些企业开拓市场的思想观念保守陈旧,缺乏敢闯精神。不愿“走出去”、不敢“走出去”已成为制约我省企业做大做强的主要障碍。三是多数企业综合实力与市场竞争力不强,外出施工缺乏强有力的支撑和发展后劲。
优势:这几年我省建筑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具备了“走出去”的条件。一是一批大企业崛起,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目前,全省特级资质企业已达13家,一级企业由185家增加到317家。一批劳务企业也形成独特的专业特色和品牌。二是通过多年的出省出国施工,我们总结很多有益的经验,培养一批外向型经营管理人才,锻炼队伍,结交很多朋友,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局部地区呈辐射性、扩张性发展态势。三是有较好的市场信誉。山东人朴实、讲诚信,值得信赖,这是我省建筑业开拓市场的“无形资产”。多年来,我省创建出许多精品工程,安全生产也稳居全国前列,为企业开拓市场提供良好的声誉。
记者:请谈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山东省建筑业外出施工工作的战略重点和总体思路。
宋瑞乾:今后,山东将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和“大市场”战略,大力拓展省外、国外市场。国外重点是开拓中东和非洲地区,充分利用国家提供的优惠出口买方信贷政策,在以工程换资源项目上占有一席之地;在国内,向经济正在起飞或将要起飞的中西部地区发展,利用先发优势向后发地扩张。继续重点开拓北京、上海、天津等经济发达区域,着力开拓陕西、新疆、内蒙古等中西部建筑市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到2010年,全省建筑业出省施工人数超过30万,完成外出施工产值超过500亿元;积极帮助外出企业解决资金和人才短缺问题,争取更多的企业获得对外合作经营权,完成海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营业额30亿美元。在具体工作把握方面,重点是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工作激励机制;积极培育外出骨干企业,增强产业经济外向度;切实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企业集约化水平;加强外向型人才培训,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明确市场定位,有效选择对外承包方式;充分发挥行业协会、驻外机构和个人的作用,全面服务于外出施工工作。
记者:请简略介绍近几年山东省建筑业外出施工的业绩。
宋瑞乾:近几年,山东省建筑业主管部门和施工企业把“走出去”作为做大做强建筑业的一项战略举措,以市场为导向,出省出国施工和劳务合作取得可喜业绩。自2003年以来,全省建筑业出省施工人数累计达到150万人,完成施工产值852亿元。2006年全省成建制外出施工达20余万人,完成省外施工产值200亿元,外出施工范围已覆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重点施工区域是北京、上海、天津、新疆、黑龙江、吉林、内蒙古、陕西、海南等地。今年上半年出省施工119亿元。据省外经贸厅统计,2006年,全省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19亿美元。今年上半年,全省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定的千万美元以上大项目24个,合同额23.2亿美元,完成营业额6.9亿美元,其中对非洲新签合同额13.3亿美元。目前,全省取得对外合作经营权的建筑业企业48家,其中施工总承包企业31家,市政施工企业5家,建筑设计单位12家。2007年,山东省有5家施工企业入选全球最大225强国际承包商。
记者:山东省建筑业的主要经验与做法是什么?
宋瑞乾:山东省建筑业外出施工取得可喜的成绩,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为外出施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如青岛市建委和外经贸局出台《关于推动建筑业企业开拓境外市场的实施意见》,鼓励一批有实力的建筑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目前,青岛市外出施工企业已达70多家,省外市场遍布15个省、市、自治区;境外市场在16个国家开展工程承包、劳务合作业务。临沂市建设局设置专门的外出施工管理机构,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新加坡、阿尔及利亚、日本、阿联酋等国家打响“沂蒙建筑”牌。二是企业自我加压,开拓外部市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普遍增强。如山东迪尔安装有限公司通过建立完善市场开拓激励机制,对优秀人才实行“特岗特薪”,建立企业与个人风险共担制度,选派优秀经营人员开拓上海、新疆、内蒙、云南等地市场,去年完成建筑业产值近20亿元,其中省外施工产值占六成。 三是市场信誉和品牌优势,已成为全省开拓外部市场的利器。肥城市素有“安装之乡”和“抹灰之乡”的美称,安装业成为肥城开拓外部市场的重要品牌。目前肥城在北京从事安装作业的达2万余人,活跃在2008年奥运会场馆多个建设项目的工地中。在山西也有2万多人。桓台县充分利用“建筑之乡”这一品牌,在陕西、广东、山西、河南等地和俄罗斯开拓市场,取得良好业绩。
记者:目前山东开拓省外、国外市场优势和劣势?
宋瑞乾:山东省建筑业外出施工工作虽然取得一定业绩,但与建筑业形势发展和市场变化的要求不适应,与建筑业大省地位很不相称。劣势:一是兄弟省市已形成强劲竞争态势,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给山东带来巨大生存压力。二是一些企业开拓市场的思想观念保守陈旧,缺乏敢闯精神。不愿“走出去”、不敢“走出去”已成为制约我省企业做大做强的主要障碍。三是多数企业综合实力与市场竞争力不强,外出施工缺乏强有力的支撑和发展后劲。
优势:这几年我省建筑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具备了“走出去”的条件。一是一批大企业崛起,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目前,全省特级资质企业已达13家,一级企业由185家增加到317家。一批劳务企业也形成独特的专业特色和品牌。二是通过多年的出省出国施工,我们总结很多有益的经验,培养一批外向型经营管理人才,锻炼队伍,结交很多朋友,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局部地区呈辐射性、扩张性发展态势。三是有较好的市场信誉。山东人朴实、讲诚信,值得信赖,这是我省建筑业开拓市场的“无形资产”。多年来,我省创建出许多精品工程,安全生产也稳居全国前列,为企业开拓市场提供良好的声誉。
记者:请谈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山东省建筑业外出施工工作的战略重点和总体思路。
宋瑞乾:今后,山东将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和“大市场”战略,大力拓展省外、国外市场。国外重点是开拓中东和非洲地区,充分利用国家提供的优惠出口买方信贷政策,在以工程换资源项目上占有一席之地;在国内,向经济正在起飞或将要起飞的中西部地区发展,利用先发优势向后发地扩张。继续重点开拓北京、上海、天津等经济发达区域,着力开拓陕西、新疆、内蒙古等中西部建筑市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到2010年,全省建筑业出省施工人数超过30万,完成外出施工产值超过500亿元;积极帮助外出企业解决资金和人才短缺问题,争取更多的企业获得对外合作经营权,完成海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营业额30亿美元。在具体工作把握方面,重点是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工作激励机制;积极培育外出骨干企业,增强产业经济外向度;切实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企业集约化水平;加强外向型人才培训,提升产业发展层次;明确市场定位,有效选择对外承包方式;充分发挥行业协会、驻外机构和个人的作用,全面服务于外出施工工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