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从业者谈行业发展
2016年,监管机构以成熟一家审批一家,避免一哄而上的发展基调,稳步推进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工作。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16家消费金融公司获批开业,另有3家处于筹备过程,还有3家在审核阶段
来源:金融时报
2013年,消费金融公司试点范围由4个扩大至12个,电商平台、零售企业、互联网金融机构的消费金融业务开始萌芽。
2016年,监管机构以成熟一家审批一家,避免一哄而上的发展基调,稳步推进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工作。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16家消费金融公司获批开业,另有3家处于筹备过程,还有3家在审核阶段。
7年间,消费金融机构以爆发的态势扩张,在市场潜力得到挖掘与释放的同时,在促消费、惠民生、践行普惠金融方面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践行“普惠” 有效获客是基础
消费金融机构服务对象以中低收入的年轻群体为主,超过60%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可以说,有效的获客渠道是消费金融机构业务发展的基础。
作为业内唯一一家全外资的消费金融公司,“从获客的角度考虑,我们在合作的零售商商店设立POS点,比如在手机店、家用电器店、摩托车商店。”捷信集团中国区首席执行官翁德雷·弗里德里奇(Ondrej Frydrych )表示:“我们面对的客户与银行是不会发生关系的,他们是被银行忽略、遗漏的人群,我们的目标是走到客户身边给他们提供金融服务。”
背靠母行的网点,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在获客上具有较强优势。据兴业消费金融公司总经理助理李文捷介绍,兴业消费金融主要有三个获客渠道,其一,依托母行100多个分行、2000多个网点以及30000多存量的零售客户,与母行交叉营销;其二,自建线下营销队伍,客户经理在市场上陌生拜访,走进商圈与零售商对接;其三,与产业链处于核心地位,拥有大量客户入口的合作商联合,把信贷嵌入消费或支付环节做引流。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在线下发力,那么具有场景优势的电商消费金融平台如何获客?京东白条业务部负责人区力表示:“目前平台所有获客都是通过线上来完成的,整个审批包括服务没有任何人工干预,都是通过系统做的,没有建立线下的队伍,这跟我们自身是互联网自营的电商平台有关。”
服务驱动 压成本合理定价
目前行业的贷款年利率,近八成在30%以下,较传统银行的利率高。“从国际经验来看,如果要求做小额信贷又保持低利率,这种业务模式一般是不能持续的。”李文捷直言,“小额信贷一定会比传统银行的利率更高,特别是消费金融公司,因为它的资金成本、风险成本和运营成本都会比传统银行高得多。”
尽管费率并非消费金融用户看中的首要条件,但其高低仍左右着客户选择,同时也对消费金融机构的成本收益、市场竞争力产生影响。
中银消费金融风险部总监李骁认为,不管是持牌还是非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都极力想要压缩资金成本、运营成本以及风险成本,压缩成本后才能够给客户提供更优惠的贷款产品。
马上消费金融高级决策总监李届悦对此表示认同。李届悦说,如何降低定价,主要还是从公司内部挖掘潜力。首先要做好风控,在面对相同客群时,降低逾期和坏账,风控成本也就相应降低了。其次在降低获客成本上,主要是借助各种各样的精准营销手段,寻找适合的客户。在降低运营成本方面,尽量实现自动化,最大限度减少人力成本的介入。
随着融资渠道以及商业模式的推进,降低资金成本、制定合理价格是消费金融公司的必然选择。然而,在区力看来,未来的消费金融并非由价格驱动,而是由服务来驱动的,“价格只是一个相对因素,不应该单单从价格驱动业务的发展。”
《2016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以下简称《研究》)的调研结果从侧面也印证了这一观点。《研究》显示,客户在选择消费信贷商时,会看重业务流程的透明公开度、线下业务网络覆盖程度和受监管程度。相较于贷款成本,一半以上的客户更关注消费信贷的易得性。
做实风控 正确看待行业不良
因其纯信用的特性,消费信贷的风控与不良问题一直受到外界关注。
据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9月末,消费金融公司行业平均不良贷款率为4.11%,贷款拨备率为4.18%。从数据来看,当前消费金融公司的风险管理处于可控范围。
谈及这一问题,李骁表示,在中银消费金融公司内部,不良率只是参考性指标,更多的是关注资产质量的变化状况,它是不是向好的态势,是不是维持在可容忍的范围之内。
“除去欺诈分子,一般很难预测普通客户是否会违约,因为他们中大多数是首次借款人。我们需要相信他们会履行还款责任。”翁德雷·弗里德里奇表示,“当然,我们需要采取预防措施管理好风险,防止客户陷入债务危机。”
李文捷认为,消费金融的本质是做信贷,信贷的核心还是风险的识别与管理。风控是所有信贷放贷机构的生命线,不论规模多大,如果风控体系建设不完善,将很容易被攻击。消费金融首要管理的风险是欺诈风险,而后是信用风险。
《研究》建议,消费金融公司在保证客户质量的同时,要做好借款人的资信审核,还要积极拓宽客户覆盖范围,利用整体抵御风险的能力减少局部存在的信用风险,从而降低自身风险。同时,要科学地进行贷款审批,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手段了解借贷者风险,加强贷后风险管理,将客户分级并采用浮动利率和保险机制,从而较好地规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