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深化下的银行不良贷款迁徙图!

2017-03-02 17:02 23314

全国不良贷款新增减缓,江浙不良现“双降”。困扰银行业多年的资产质量大患,似乎正在走出最寒冷的冬天。2016年,全国不良贷款新增减缓、不良率

全国不良贷款新增减缓,江浙不良现“双降”。困扰银行业多年的资产质量大患,似乎正在走出最寒冷的冬天。2016年,全国不良贷款新增减缓、不良率上升放慢甚至下降,江浙地区不良贷款出现“双降”……这似乎意味着,整个银行业资产质量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


银行业资产质量是否拐点已到?


梳理发现,目前已披露监管数据的11个省市(吉林省、辽宁省、河南省、宁波市、河北省、浙江省、山东省、江苏省、贵州省、厦门市、上海市)中,7个省市2016年的不良贷款率超过了2%,东北地区的辽宁、吉林,以及山东、河南等省,成为新增不良贷款最多的地区。而在不良贷款最先爆发的江浙沪地区,浙江、上海均出现了不良“双降”,江苏省不良率也明显下降。


不仅是江浙地区,整个银行业的不良贷款在2016年四季度都有所下降。山东、河南等省份,新增不良贷款虽然仍然较多,但同上年相比,规模已明显减少。


在全国,银监会数据显示,2016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5123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83亿元;不良贷款率1.74%,比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认为,2016年不良贷款情况好于预期,存在多方面的因素,由于各地情况不一,不良贷款是暂时企稳,还是趋向好转,尚需进一步观察。


7省市不良率超2%


根据监管披露信息,目前已有11个省市银监局相继披露了当地银行业2016年的运营情况。在不良率方面,不同地区差异极为明显,7省市银行业不良率超过2%,占比超过六成;不良率在1%——2%的省市则有3个,而不良率低于1%的省市只有一个,且最低的上海与最高省份吉林省之间,不良率相差近5倍。


上述已公布2016年数据的省市中,不良率最高的是东北地区的吉林、辽宁两省。吉林银监局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当地银行业不良率达到3.85%,紧随其后的是辽宁,同期不良率为2.96%。其次,河南、宁波两地同期不良率分别达到2.9%、2.63%。此外,河北、浙江、山东三省也达到了2.2%、2.17%、2.14%。


不良率低于1%的,目前只有上海一个地区。根据上海银监局1月底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12月末,上海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404亿元,不良率仅为0.68%,与吉林省相比,两者的差距接近5倍。此外,江苏、贵州、厦门3个地区的不良率也相对较低,截至2016年底,三地分别为1.36%、1.86%、1.87%。


总体而言,东北、河南等北方地区和省份,已经取代浙江、江苏,成为全国不良率最高的地区。已公布2016年数据的11个省市,目前不良率最高的5个省市中,就有4个来自东北和北方地区。


而在不良贷款规模方面,已公布数据的11个省市中,不良贷款超过千亿元的有5个省市,除了尚未公布数据的广东外,主要经济大省中的江苏、山东、浙江、河南,以及东北地区的辽宁等省不良贷款全部超千亿元,而浙江、山东两省仍然位居前列。根据浙江银监局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底,浙江全省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达到1777亿元,但比2015年底减少了32亿元。紧随其后的则是山东,截至2016年12月底,当地不良贷款规模为1397.1亿元,比年初增加177.2亿元;不良贷款率2.14%,比年初上升0.08个百分点。此外,江苏、辽宁两省的不良贷款,规模也都在千亿元以上。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江苏、辽宁两省的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1262.07亿元、1144.61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约40亿元、128.1亿元。


河南虽然尚未公布不良贷款金额,但从不良率推算,其规模也已超过1000亿元。在今年1月17日召开的监管会议上,河南银监局提及,截至2016年底,其辖区银行业不良率为2.9%,但未公开不良贷款具体数据。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网站信息显示,同期河南省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3.71万亿元。据此测算,去年底河南全省不良贷款余额约为1100亿元。此外,河北银监局2月14日披露,截至2016年底,该省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达到831.78亿元。


根据上述监管数据估算,截至去年底,浙江、山东、江苏、辽宁、河南五省的不良贷款余额,总量已超6600亿元。若加上河北省,上述六省截至去年底的不良贷款余额高达7500亿元以上,在银行业全部不良贷款余额中占比接近一半。根据银监会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底,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5123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83亿元。


江浙地区初现拐点


作为不良贷款的主要来源地,浙江、江苏虽然不良贷款余额规模巨大,但新增不良贷款方面却已出现好转迹象,而吉林、辽宁、山东等地,则成为新的不良贷款主要来源地。


2016年末,浙江省不良贷款余额、不良率甚至出现五年来的首次“双降”。根据浙江银监局数据,截至2016年底,浙江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1777亿元,比年初减少32亿元;不良贷款率2.17%,比年初下降0.19个百分点,为2012年以来的首次“双降”。


“去年的不良贷款情况比估计的要好。预计要产生的不良贷款没有发生,这是出乎意料的事情。”浙江一家城商行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称,增量不良贷款没有出现,存量在逐步处置,是去年当地银行资产质量整体好转的主要原因。


与此同时,不良贷款在去年出现“双降”的还有上海。根据上海银监局数据,截至2016年底,上海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404亿元,比年初减少76亿元,不良率也比年初下降0.23个百分点,不良贷款实现“双降”。


江苏银行业不良贷款虽然没有出现双降,但新增不良贷款明显放缓。截至2016年底,江苏银行业1262.07亿元的不良贷款余额,比上年末的1212.15亿元,仅增加了约40亿元。而2015年,其新增不良贷款规模高达200亿元左右。


微观数据也反映了这一情况。截至目前,江浙地区的上市银行中,已有6家披露了2016年业绩快报,其中4家不良率出现下降。业绩预报数据显示,同2015年相比,吴江银行2016年的不良率下降了0.16个百分点,常熟银行不良率下降0.03个百分点,上海银行下降0.02个百分点,宁波银行下降0.01个百分点,江苏银行则与上年持平,保持在1.43%的不良率水平。


一度成为浙江不良贷款重灾区的温州,情况也在转暖。温州银监分局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该区域银行业不良贷款连续3年实现“双降”。截至2016年末,温州市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降至217亿元,不良贷款率由2014年最高时的4.68%下降至2.69%,较上年末分别减少74亿元和下降1.12个百分点。


有无锡媒体此前报道,截至2016年10月末,无锡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179.73亿元,比年初减少13.45亿元;不良贷款率1.75%,比年初下降0.28个百分点,近3年来不良率首次降到2%以内。


“去年浙江很少出现企业突然倒闭,或老板跑路的消息,这说明企业信心增强,银行的环境正在好转。”浙江某上市银行内部人士说,浙江的问题,主要是担保链、民间借贷引起的,在印染、纺织等行业蔓延,但目前这一波风险基本已经过去。另一方面,过去的一年,杭州的房地产市场基本企稳,加上G20等大型会议召开,客观上也改善了当地的经营环境,企业的总体情况有所好转,阻止了不良贷款的进一步发生。


上述浙江城商行人士亦称,担保链风险发生后,银行进行了反思,政府、监管采取了更为积极的措施,对经营没有问题但资金存在困难的企业,只要没有恶意逃废债,都会在流动资金方面给予支持。整体来看,浙江的担保链风险基本已得到化解,但整体消化仍需要较长时间。


不良上升压力仍存


不仅是江浙沪地区,2016年四季度,整个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均有所下降。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国商业银行不良率为1.74%,较上季末下降0.02个百分点,为近年来首次整体下降。


而在2014年、2015年,全国的不良数据分别为1.25%、1.67%,较上年分别上升0.25个、0.42个百分点,处于显著上升阶段。但进入2016年后,增速已明显放缓。其中,一、二季度末不良率均为1.75%,比上年底上升0.08个百分点,但环比持平;三季度末不良率为1.76%,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2016年新增不良贷款余额、增速都出现下降。2016年三季度末,全国新增不良贷款3076亿元,较2015年同期新增额减少1194亿元,同比增约25.9%,比2015年同期增幅下降约25个百分点。


山东、河南等地区,虽然不良贷款规模较大,增长也仍然较快,但与此前相比,新生成不良贷款的速度在放缓。根据监管数据,截至2016年末,山东新增不良贷款177.2亿元。2014年、2015年,则新增分别为223.9亿元、347.89亿元。而河南省2015年新增不良贷款484.07亿元,增幅达到120%左右,是2016年的4倍以上。


“原来预计,2016年不良贷款将会从沿海向内地传导,从下游行业向上游行业传导,但结果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上述浙江某上市银行人士说,去年价格变动因素并不明显,在一定程度上,缓释了新的不良贷款生成。


作为银行资产质量的两大先行指标,逾期贷款、关注类贷款的生成,也有改善之势。截至2016年四季度末,银行业关注类贷款占比3.87%,较2015年同期增长8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占比趋于上升,但同比增幅下降。


这是否表明,银行业资产质量已度过最艰难的时刻,不良贷款拐点已至?“一般来说,不良率的‘拐点’在经济见底并企稳半年后才会出现,需要进一步观察经济走势。”一位银行资产保全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称,除了外部环境,银行年底、季末加大核销、处置力度,也是影响不良贷款的重要因素。“目前来看,不良贷款上升趋势没有扭转,还不能判断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向好发展。”一位股份制银行高层亦称,2016年,不良贷款生成率虽然没有大幅增加,但关注类贷款和逾期贷款在各家银行信贷资产占比中继续上升。而且不良贷款风险暴露,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经济继续下行的背景下,未来一段时期不良贷款风险仍会进一步上升。


警惕地域性、行业性风险集中爆发


如何更好地防范风险、加快不良资产处置速度,成为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以山东为例,监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9月末,该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1506.8亿元,到2016年12月末,当地不良贷款余额1397.1亿元,比年初增加177.2亿元,但比9月底减少了近110亿元。这种情况,此前几年也曾出现。山东银监局此前就曾表示,去年累计处置不良贷款1357亿元。


河南的情况也与此相似。2015年,河南银行业不良贷款集中爆发,截至当年底,其不良贷款余额达到958.04亿元,比年初增加484.07亿元,增加超过一倍,不良率也由年初的1.29%飙升到年底的3.01%,上升超过130%。


为化解、防止不良贷款生成,河南也采取了多种措施。根据河南银监局披露,2016年,通过开展“暖冬行动”,河南银行业与1700多家企业对接融资需求,初步统计,为企业稳贷367亿元、续贷491亿元、增贷359亿元,力推全省债务规模1亿元以上、1284家企业组建债委会。


“过去几年,山东GDP增速已由2013年的9.6%,下降至2016年的7.6%,根据近期的出口、消费、投资数据,山东经济增速放缓的压力较大。”上述股份制银行山东分行人士说,2016年以来,山东加大调结构步伐,改变以往高投入高产出的发展模式。部分产能过剩行业受到较大冲击,各地“淘汰一批”的要求,也使得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增大。目前山东部分钢铁企业负债率超过100%,与此同时,一些属于过剩产能的企业误判行业发展态势,实施盲目扩张,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去年,全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下降,浙江、上海地区出现“双降”,但在银行业看来,这种变化可能让情况变得更为复杂。


根据宁波银监局数据,其辖区内37家银行机构中,截至2016年底,不良率超过2%的有4家,超过3%的多达11家,占整个宁波地区银行业的三分之一。分类来看,大型银行不良率为3.43%,股份制银行、农村合作机构分别为2.76%、2.17%。而不良率最高的华夏银行宁波分行,截至去年底,不良率高达8.12%。


“有些银行客户结构单一,贷款基本固定在某些行业,单笔贷款金额比较大,而贷款总体规模又不大,只要出现一笔坏账,不良率就上来了。”上述浙江银行业人士说,宁波房地产不景气,尤其是一些郊县,贷款出问题后,抵质押物变现非常困难。


这种情况并非宁波独有。厦门银监局数据显示,受部分企业风险暴露影响,2016年,当地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上升0.39个百分点。受个别银行较大幅度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影响,辖区银行业利润增速下滑,累计实现税后利润107.71亿元,同比大幅下降29.06%。


地域性、行业性风险集中爆发,这在山东同样存在。上述股份制银行高层说,山东地区由于产业结构、区域分布的特殊性,导致不良贷款兼具区域性、集中性的特点。同地区企业之间不少存在错综复杂的担保圈链条,牵一发而动全身,如东营、潍坊地区,是这几年受担保圈波及较为严重的区域,很多企业夹缝求生。


“对外担保不审慎,众多企业受牵连也是不良贷款集中爆发的重要原因。”上述股份制银行高层说,山东企业较为普遍地采取联保贷款模式,涉及的行业遍布钢贸、生物科技等多个领域。因此,一旦风险暴露,牵涉贷款总量大、企业面广、不良贷款也会集中显露。


一位股份制银行山东分行高管分析,山东地区第二产业占比较大,近几年工业在山东经济中的地位有增无减,并且呈现出明显的重工业化趋势。受产业结构调整、行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一些传统制造业,如纺织、钢铁、机械制造等已无法自负盈亏,亏损严重,成为“雷区”。


上述股份制银行山东分行人士也认为,去产能刚刚开始,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能源、煤炭、房地产等关键行业,都面临着未来几年供给大于需求的局面,企业经营效益整体上会持续下降,这些行业本身经营杠杆、财务杠杆都比较高,借了很多疑难贷款,还本付息的负担仍然比较重。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4
标签: 不良贷款 江浙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