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英姬 孟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视角下的中韩自贸区建设

朴英姬 孟晓 |2017-01-16 14:5321178

当今各国早已摆脱了单一发展的模式连成一个整体,创新合作机制、寻求新的合作方式成为实现经济增长的必然要求。中韩自贸区的建设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实施,是在新机遇与新挑战下,我国同周边沿线各国一道

作者简介

作者朴英姬系青岛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政治与国际关系系教授、青岛大学韩国研究中心主任、青岛市仲裁委员会仲裁员;第二作者孟晓单位系韩国东国大学


内容提要

当今各国早已摆脱了单一发展的模式连成一个整体,创新合作机制、寻求新的合作方式成为实现经济增长的必然要求。中韩自贸区的建设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实施,是在新机遇与新挑战下,我国同周边沿线各国一道,积极探索国际发展新机制与构建新型国际格局的有益尝试。本文从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贸网的视角出发,着重研究中韩自贸区建立的必要性、必然性以及在实际运作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探索其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对巩固地区繁荣、稳定地区局势加强各国交流、构建世界新格局的价值与作用。 


1“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及提出

“海上丝绸之路”缘起陆上“丝绸之路”,其概念也由陆上“丝绸之路”衍生而来,即通过船只将中国的丝织品、茶叶、瓷器等运往周边沿海国家,再将沿途的香料、珠宝、象牙等运回国内,是一条连接亚非欧商业贸易、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海上通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主要有两条,一条是经东海从朝鲜半岛进入日本、琉球等地区;另一条是经南海到达东南亚、南亚等地。最早关于它的记载出现在1913年法国著名东方学家沙碗的著作《西突厥史料》[1]中。


“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秦汉时期逐渐成型唐宋时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而衰落,欧洲等地对东方物产需求增加,加之“罗盘”的发明使“海上丝路”得到较大发展;元明时期政府设置市舶司,七次派郑和出使西洋在宣扬了国威的同时,也刺激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进一步发展与兴盛;明朝中叶以后“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将中国彻底的隔离在世界贸易之外,“海上丝绸之路”的主导权也逐渐被西方列强垄断,财富西流,中国渐渐淡出海上交流与贸易的舞台。


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国家将发展重点放在东部沿海地区,建立经济特区与沿海开放城市,加之上世纪日韩两国经济发展迅速,中日韩三国优越的海路联运区位优势明显,很长一段时间内,东北亚地区都是我国对外战略与经贸交流的重点。但是长期的发展不平衡导致了东西部差距的持续扩大,由此造成的矛盾也加剧了地区间的不稳定。不仅如此,中国经济的腾飞在给周边国家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引发了其忌惮之心,美国重返亚太的部署以及日美同盟的挤压使得中国东部海域压力增大,争端频起。这些势必会对东部沿海地区、国家间的经济交流造成影响,为此中国政府寻求新的、稳定的经贸发展空间就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


基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取得的成果立足当前世界各国发展经贸往来、拓宽区域间合作的现实需要,2013年9月,习主席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期间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同年10月,习主席出席在印尼举行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时,又再次重申了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愿意与东盟国家一道,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主张;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沿海开放步伐,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2]的内容,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2014年11月6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习主席在会议上强调: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3]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做出“我国要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4]的重要指示。这些都显示出我国政府决心以此为契机,实现经济新发展、新跨越的宏伟愿景。至此,“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作为“一带一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 “丝绸之路经济带”统筹呼应,是中国在新形势、新背景下,主动创造“和平、稳定、合作、共赢”国际环境的重要举措。“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实施,将有效密切中国与亚欧各国的关系,促进中国对外经贸合作,提升开放水平,其意义与作用也将得到进一步印证。


2“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中韩自贸区建设

从“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来看,这条海上航线自古以来就不是只有一条线路,同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也分为东、西、北三条。多线程的设计旨在更好地与沿线各国建立海上贸易通道,以中国为起点,打造一张连接东北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以及美洲与大洋洲的世界性贸易网络。因此,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跨地区、具有全球视野的经济发展战略。从国内经济发展来看,振兴东北工业基地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引进科学的管理方式和高新技术;山东半岛的经济发展需要新突破;华北等内陆地区急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以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利益。中韩自贸区的建设,恰恰能成为推动中韩两国经贸往来实现新增长、新合作的新引擎,为解决上述问题助力。可以说中韩自贸区是我国构建完整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贸网的重要基石。


(一)中韩自贸区建设的提出与进展

2004年11月,胡主席与卢武铉总统在智利举行APEC领导人会议期间举行会晤,一致表示将共同致力于推动中韩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达成了双方加强经济合作并建设自贸区的共识;2005年3月,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就中韩自贸区问题开始了共同研究[5]2007年3月,中韩自贸区第一次共同研究会在北京召开;2012年5月,中韩自贸区谈判正式启动;2012年5月至2013年7月期间,中韩自贸区经过六次谈判,谈判进程不断加快;2014年7月4日,习近平主席访韩,与韩国总统朴槿惠就充实和深化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达成广泛共识,发表题为《携手合作,共创未来》的重要讲话,希望两国加大自贸区谈判力度,争取在年底前结束谈判;同年9月,中韩自贸区第十三轮谈判在北京结束;11月10日习近平主席与朴槿惠总统在北京APEC会议期间举行会晤,会上习近平主席指出“建立中韩自贸区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将有力促进亚太区域一体化”[6]。朴槿惠总统随后表示,成立中韩自贸区对全球经济复兴和亚洲发展繁荣是一条重要的利好消息,有利于两国经济的进一步繁荣。会后两国元首共同出席了包括《中韩两国政府关于结束中国-韩国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会议纪要》在内的双边合作文件签署仪式。合作涉及金融、电信、电子商务投资、环境、服务贸易等17个领域,届时90%以上的关税将被逐步取消2014年12月3日,韩国产业通商部发布了“中韩自贸区详细说明资料”,根据该资料,中韩两国为取消敏感产品关税而共同努力,至此中韩自由贸易区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


2015年2月25日,双方完成中韩自贸协定全部文本的草签工作,协议基本成型;2015年6月1日,中韩自贸协定在韩国首尔正式签署,确定中国威海与韩国仁川为示范区并完成第一次降税,2016年1月1日第二次降税措施正式实施。中韩自贸区协定是中国迄今为止涉及领域最广的自贸协定,也是对外签署的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的自贸协定。中韩两国为实现在2014年定下的“双边贸易规模达到3000亿美元”[7]的目标,必将会以自贸区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密切两国关系,促使两国经贸合作进一步加深。


(二)中韩自贸区建设的优势与机遇

中韩两国自1992年建交以来,经贸往来与合作始终保持迅猛发展的势头。双边贸易持续稳定增长,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合作水平不断提高,中韩自贸区建设会为两国经济再次腾飞提供新机遇。


首先,两国地理位置一衣带水,具有发展经贸往来的自然地理优势与历史传统;建交以来良好的外交关系也为两国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政治保障。中国市场潜力巨大,韩国也可为中国经济再次腾飞提供经验,两国在产业布局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互补性,相互间的经贸合作日益紧密,贸易额不断攀升,这都有利于两国经济的复苏与稳定。同时自贸区的建成使得两国进口交易成本大大降低,未来双方经济合作会更加频繁,贸易额也将进一步增长。


其次,从产业层次看,韩国处在产业链中端而中国总体上还处在低端层次。中韩自贸区建成恰逢中国经济转型期与供给侧改革期,随着两国贸易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中国企业可以更加便利的借助韩国企业的资本以及较为成熟的技术与管理经验,以此来实现自身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而韩国则可以借助中国的人力与资源优势,进一步发展其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双方由此实现优势互补,在扩大出口的同时整合了资源,提升了国际市场竞争力。


最后,自贸区启动后,中韩两国经贸进一步密切,贸易往来门槛降低投资渠道更加通畅。这使得两国企业在国际采购中所需流程更加简单,在国际市场中价值链的参与度及利用率大幅提升,有利于企业利润的增加。同时自贸区的建立,也将使企业中间材料选择余地进一步增大,从而带动生产效率提升与利润的提高。不仅如此,国际采购空间的扩大,也将激励国内外供给企业竞争,从而倒逼企业提高效率和产业的转型升级。中韩建立自贸区后两国投资合作日益密切,人员往来日趋频繁这些都能够推动区域内的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贸易和投资环境的改善提升,必将促进两国投资的增长与双边贸易额的不断提高。


另外,中韩自贸区项目落地,中间经过漫长的谈判,协定中就关税等敏感问题达成了一致,此举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将为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也将为未来中国与其他各国签订贸易协定提供蓝本。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整个东亚地区乃至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发展都有巨大推动作用。


(三)中韩自贸区建设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积极影响

两国间拥有悠久的往来历史以及良好的合作传统,中国政府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其北部航线是经贸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互动必然能为彼此的发展助力。中韩自贸区合作发展对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完善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贸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分为东、西、北三条航线,与东北亚各国加强经贸往来是应有之义,也是必然之举。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演进史中我们不难看出,中韩间的贸易往来由来已久并且取得过丰硕的成果,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因日方原因而受阻的情况下,中韩间的经贸互通就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北部航线上的一颗重要砝码。因此中韩自贸区建设,完善了我国对外发展的战略布局,有助于形成环绕中国海岸线全境的、完整的海上经贸网络。


第二,中韩自贸区的建设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试金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范围涵盖亚非欧甚至美洲、大洋洲地区,在当今全球一体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中国与他国的合作形式中,必然会更多地选择与东盟、欧盟等国际组织以及沿线国家进行双边、多边的贸易谈判与合作的方式,作为“先行官”的中韩自贸区的建设就成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试验场与试金石在发展中韩经济促进东北亚地区繁荣的同时,作为重要的战略支点,其借鉴意义不容忽视。


(四)中韩自由贸易区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虽然中韩发展自贸区利益丰厚,条件独特,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需要面对很多现实问题,对两国而言,自贸区的建设挑战与机遇并存。双方面临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贸易逆差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消极影响。中韩两国自建交以来我国的对韩贸易均处于逆差地位(如表1所示),两国在投资规模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的对韩投资处在相对弱势的地位。自贸区的建立加强了两国经济往来自由度,未来很可能导致贸易逆差额的加大与投资不对等现象的进一步加剧。加之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换挡、阵痛与消化”的三期叠加,政府大力推行供给侧改革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在经济增速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中韩贸易逆差备受关注。


第二,中韩自贸区建成之后,两国间贸易关税将大幅削减直至取消,此举必将提高市场开放度,国外优势产业竞争的引入会对对象国的弱势或劣势产业产生消极影响。这在中方主要是反应于化工、电子、钢铁和服务业等韩国企业在这些领域存在资本、技术与管理经验上的明显优势;反应在韩方则为农产品和轻工产品领域。韩国农业由于受自然禀赋的限制以及二战后国内政策对工业部门的倾斜的影响,难以抵御国际市场特别是来自产粮大国中国的冲击,加之韩国的相关利益团体已经形成了相当成熟的“示威文化”[6],政府运作稍有不慎就会使当年的“牛肉风波”重演,阻碍两国经贸合作的进一步加深,由竞争加剧导致的经济不稳定因素随之增加这将不利于中韩自贸区的平稳、持续发展。同时,经济的繁荣也必将带来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密切,韩流文化对我国的影响也随之加强,如何在异域文化“走进来”的过程中,提升自身文化竞争力与抵御外来文化冲击的能力,实现文化“走出去”,传递出以“和谐共赢”为主题的中国声音也就显得十分紧迫与必要。


第三,东北亚地区政治博弈影响深远。经济的发展无法摆脱政治因素的影响东北亚地区复杂的局势加剧了中韩自贸区合作深化的难度。该地区局势已由冷战时期“南北三角”的对峙结构转变为包括中、日、美、俄四方和朝鲜半岛南北两方在内的“四方多角”[8]格局。美国将朝鲜半岛作为其重返亚太战略布局的核心之一,进一步强化美日、美韩军事同盟与经济同盟以实现其亚洲太平洋地区利益;俄罗斯在经过了冷战初期短暂的向欧洲“一边倒”政策之后,将其战略进行了调整并定位为兼顾东西方的“双头鹰”方针。东北亚地区是俄罗斯对外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其利用自身丰沛的资源优势,努力争取与韩国等国家建设自贸区以此增强其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存在;日本更是借助美日同盟这一支点积极拓展与韩国的关系,加快实现自身政治大国、地区大国的目标。2015年下半年以来,朝鲜不顾来自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公然进行第四次核试验,导致朝鲜半岛局势进一步紧张,此举促使韩国接受美国在韩部署“萨德”导弹系统的提议,这既不利于半岛和平也无益于东北亚地区稳定,为地区局势平添变数。在这样的背景下,韩国一方面希望维持美韩同盟的军事威慑,另一方面又试图通过与中国日益深化的经贸合作,促使中方对朝鲜施压以维持朝鲜半岛局势。与此同时,南海沿岸国家就岛礁归属等问题对我国主权和领土完整进行挑衅,这不仅加剧了地区的不稳定局势,也对我国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鉴于此,维持东北亚地区国际环境相对稳定势在必行。然而在东北亚地区内大国力量的角逐各国维护自身利益的考虑、朝鲜对外关系的不确定性,日本对于历史的蔑视与挑衅以及美国因素的影响,都是中韩自贸区未来发展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中韩自贸区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这将有利于两国贸易的转型升级。中韩两国企业应当抓住这一契机,依托自贸区的优势,努力摆脱传统贸易与传统产业的限制,实现自身产业的优化升级,寻找新的经济合作增长点积极发展生物、金融、新能源等高附加值领域的合作,拓宽视野,实现阶段性跨越。为更好的抓住我国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契机,依托中韩自贸区平台,实现产业升级与经济实力提升,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冲击,未来应着重从以下方面化解挑战与危机。


首先,优化产业结构逐步减小贸易逆差。立足中韩间贸易往来实际,根据区内经济发展情况,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实现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支柱型产业,以此来形成对韩比较优势,促成两国间更高水平的贸易合作与技术交流。在未来两国经贸发展过程中,我国应注意优化对外贸易产品结构,建立互联互通机制实现多部门联动与协调合作、资源共享,形成产业链优势,提升产品出口竞争力。同时,更要积极引进位于产业链高端环节的韩国企业来华投资以此来实现产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的提高与我国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能力与出口竞争力的双突破,改善我国在中韩贸易中长期处于逆差位置的现状。


其次,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这一标准同样适用。中韩自贸区建成后,为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升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掌握国际贸易主动权,增加科技含量刻不容缓。具体来讲,政府应对相关科研机构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鼓励他们以创新实现发展,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提供政策与资金支持。同时,自贸区的建立也为政府帮助企业联系科研机构并为其搭建合作平台提供了便利,有利于吸引韩国高精尖技术落户我国,实现产学研相结合,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科技成果向市场产品的高效转化,争取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赢。未来我国在自贸区经贸往来的实际操作中,还应积极引入国际相关行业规范与质量认证体系,从源头开始保证产品质量,确保我国出口产品具备国际竞争力,以过硬的品质提升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知名度,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与国家形象。


再次,发展优势农业与文化产业。中国历来是农业大国,发展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对韩产业优势明显,未来可以在自贸区的中韩贸易与出口创汇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此,我国应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实现农业的规范化规模化经营,形成产销一体,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同时在农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使其适应国际市场需求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面对中韩自贸区成立后韩流文化的冲击,我国也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提升文化软实力,充分发挥协议中涉及的制度红利,组织跨国科研团队,开展校际学术合作,简化出国入境程序,努力实现文化上更深层级的交流与产业技术上的共享联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以便更好地发挥自贸区在国际贸易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并以此为蓝本,争取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推进过程中与世界各民族求同存异和谐共融提供宝贵经验。


同时,加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合作环境。基础设施的完善反映在中韩自由贸区内便是交通运输领域的完善,未来两国为适应贸易往来持续增长的现实需要,都应加大基础设施财政投入,从陆海空三方面增加交通网络密度。尤其是沿海地区主要城市,在原有道路交通网的基础上,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轨道交通,可以缓解陆上运输压力,提高运输效率;港口城市可通过扩建、新建、原有升级的方式为两国间进出口贸易提供更多可停靠的优良港湾,也可通过技术升级与技能提升,提高货物装卸速度,发展高效物流平台;内陆地区应充分发挥道路交汇点与航空运输优势形成陆空联运,适当增加中转站与调度中心数量,积极打造便捷的国际化物流通道,实现国际货物高效率集散。


最后,我国也应重视加强服务意识,推进自贸区融资平台建设,立足全球化的趋势,营造和平、良好的国际环境。一国政府有义务也有责任为国际贸易的繁荣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与稳定的投融资环境,就我国来讲,为了能够更好地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实现中韩自贸区的平稳健康发展,政府应强化公共服务意识,简政放权,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实现中央政策与地方政策的同步、一致与稳定。同时制定行之有效监督有力的法律法规,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从业者利益,为自贸区的安定有序保驾护航。不仅如此,中韩自贸区内也应建设形成分支机构健全、组织体系专业的高标准投资融资平台。未来中韩两国经贸往来规模的扩展与协定中优惠条件的落实都必须依靠区域内金融产业链来实现。同时,资金流转渠道的完善也是更好地吸引外资与先进技术,实现我国企业在韩上市的必要条件。


3“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视角下中韩自贸区建设的战略意义

站在国家层面,中韩自贸区的建设不仅能够密切两国战略伙伴关系,促进两国经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完善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布局,同时也为世界的繁荣稳定、和谐发展、互利互通做出重要的贡献。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传播中国特色价值观,传递包容和平理念拓展中国梦的海上大通道。历史上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连接了亚非欧、促进了经贸、传播了文明加深了交流。在这张航运网上,各国文化精髓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相互包容、互利共赢,一同谱写了人类航运史上的一段传奇。进入新时代,各国发展都面临新挑战,在中国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并不乐观的背景下,我们应当继承古代崇尚和平与共生的精神遗产,借助“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平台,展现中国特色价值观,发挥自身软实力与巧实力,提升国际影响,发展同沿线各国友好伙伴关系,传递中国声音,提升中国形象。以中韩自贸区为重要借鉴与依托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对于续写繁荣、共生辉煌,传递中国和平发展讯号,打破强国必霸疑虑,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优化全球战略布局,稳定国际与地区局势,拓宽发展空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众多,文化基础与社会发展情况复杂,利益纠纷与摩擦时有发生,相互认同难度大。沿线国家中也有些对中国的发展抱有疑虑和猜忌;朝鲜半岛局势扑朔迷离;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布局挤压了中国海上发展空间,加之日本、菲律宾等国不断在中国海域寻衅滋事侵犯我国主权;欧盟对华贸易壁垒之战愈演愈烈;恐怖主义时刻威胁世界繁荣发展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国利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契机,以中韩自贸区为依托和样板,努力构建更加适合自己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协调各国利益,在和谐共生格局下实现自己的全球布局,为未来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的考量就显得十分必要与紧迫。“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能够提升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缓解各方摩擦与矛盾,稳定地区局势。这对于构建互利合作新体系,协调改善同周边国家关系,融入国际竞争,拓宽经贸发展空间,建立各国互利共赢自由发展新纽带,打破东西方以自我为中心的诟病,实现更适合自身的全球战略布局来说,其重大作用不可忽视。


第三,深化改革开放,维护海洋权益,发展海洋经济,建设经济贸易强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现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取得的成就受世界瞩目。新时期,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复杂多变,一些国家提出了针对中国的遏制战略中国经济发展的周边环境现状与前景不容乐观。尤其是近几年来,受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影响,南海沿岸国家就岛礁归属等问题对我国主权和领土完整进行挑衅,这不仅加剧了地区的不稳定局势,也对我国国家安全造成严重侵害。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们在积极构建符合自身定位的全球布局,打造和平繁荣大国形象的同时,也必须全面深化国内改革。“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中韩自贸区的发展,恰好就为改革开放理念的创新与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借助“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布局的东风,我国能够更好地构建全方位、立体式开放格局,发挥集团效应、动员各方共建,升级投资融资渠道鼓励资本与其他生产要素走出去,吸引技术与人才走进来,以国际发展促国内发展,以开放促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


总之,中韩自由贸易区作为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重要支点是我国新时期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韩两国也将借此进一步提升与密切伙伴关系,这对新兴大国关系的改善、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以及繁荣富强“中国梦”的实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中韩两国往来源远流长,自贸区的建立很好地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价值观与文化传统,在进一步推进经贸合作的同时,伴随“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贸网的建设,两国一道将和平包容、互利共赢的理念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些也最终都将有利于我国塑造大国形象,巩固国际地位,提升话语权,维护朝鲜半岛与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本文为作者个人观点

文章来源:《东方论坛》2016年06期

4
标签:自贸区 视角 世纪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天津三中院制定服务保障自贸区提升战略12项措施 探索《供应链金融企业合规指引》京津冀三地互通互认

2024-05-29 16:20
86256

陕西自贸区推出“秦信单”供应链融资新模式

2023-10-10 15:05
42313

2023年华夏银行上海分行(含自贸区分行)招聘启事

2023-05-27 17:30
100551

首届自贸区产业租赁高峰论坛将于4月7日举办

2023-03-30 13:47
60491

上海自贸区管委会世博管理局、上海市商业保理同业公会专家组一行调研国核保理

2023-03-20 20:24
47640

上海自贸区公布第11批30个金融创新案例

2022-12-04 20:29
19590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