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12家上市银行2016年中期业绩仍呈负面趋势 但有改善迹象
12家上市银行的2016年上半年业绩显示总体表现继续疲软。虽然少数银行的不良贷款新生成率、资本和资金状况有一定改善,但就此判断当前信贷周期已达到转折点还为时尚早。
文/郭书岑 穆迪高级副总裁
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16年第10期
资产质量反映出企业领域疲软
新增逾期90天以上贷款普遍反弹,我们认为,该指标比不良贷款能更好地反映银行的资产质量。与不良贷款相比,新增逾期90天以上贷款降低了各银行认定不良贷款标准的潜在不一致以及不良贷款核销/出售的影响。
12家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宁波银行、兴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和平安银行)新增逾期90天以上贷款占平均贷款总额的比例从2015年下半年的1.05%增至2016年上半年的1.29%,增幅为24个基点,显著高出同期不良贷款率4个基点的平均增幅(从1.65%增至1.69%)以及关注类贷款率12个基点的平均增幅(从3.43%增至3.60%)。
虽然一些银行上半年的逾期90天以上贷款新生成率下降,如图1所示,但整个行业仍将面临较大的资产压力,原因是企业杠杆依然高企,并且银行降低风险敞口的能力受到制约,因为银行害怕企业违约并对实体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新增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零售、采矿、金属和钢铁行业。银行还指出2016年上半年大型借款人的逾期率较2015年有所上升。
尽管持续疲软,但指标尚在可控范围内。获益于问题贷款的核销和出售,2016年6月底,12家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余额占贷款总额的比例处于0.85%-2.91%的低位,如图2所示。此外,银行的问题贷款拨备覆盖率依然良好。2016年6月底,除平安银行之外,所有银行的贷款损失拨备覆盖了100%以上的逾期90天以上贷款。但是,12家银行的平均拨备覆盖率从去年同期的182%降至163%。
未来资产风险将来自银行大规模的企业敞口以及部分银行住房按揭贷款的猛增。虽然住房按揭贷款以往在国内的风险很低,但最近几个月房价的大幅上涨可能令近来发放的贷款蕴含较高风险。国内4个一线城市6月底房价同比上涨31%。
息差压力和信贷成本导致盈利能力下滑
2016年上半年12家银行总体盈利能力依然承压。12家银行的年化总资产回报率从2015年同期的1.28%降至1.21%,反映了资产减值费用的上升及息差的收窄,这抵消了贷款量持续增长以及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扩大的影响。部分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多年来首次同比下滑。
在12家银行中,中国银行是唯一一家2016年上半年总资产回报率同比上升的银行,这得益于出售南洋商业银行有限公司股份获得的一次性收益。在剔除该一次性项目之后,该行的总资产回报率和其他银行一样有所下滑。
在12家银行中,10家银行的净息差下降,主要反映了人民银行降息之后资产负债的重新定价。此外,2016年5月开始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税改使得利息收入和运营费用双双下降。12家银行的净息差平均下降24个基点,从2015年上半年的2.48%降至2016年上半年的2.24%。鉴于净利息收入仍占其总收入的70%左右,若没有资产的快速增长很难实现利润增长,如上表所示。
利润增幅小于资产增幅
上半年12家银行的资产减值费用同比增长26%。对单个银行而言,大部分银行以减值费用占平均贷款比例来衡量的信贷成本有所上升,在0.36%-1.55%之间。如果银行不是用其减值拨备来弥补部分贷款损失(体现在贷款损失拨备覆盖率的同比下降上),信贷成本会更高,如图3所示。
12家银行的成本结构仍属健康,上半年成本收入比下降3个百分点至30%,但这一改善主要得益于上述税改。
资本趋势总体稳定 差异归因于资产增速的不同
12家银行2016年6月底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1%,与2015年底的10.2%基本持平。但是,若不含招商银行,上半年其他11家银行的平均比率下降0.2个百分点。招商银行是唯一一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显著改善的银行,原因是未分配利润上升以及风险加权资产下降。
2016年上半年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普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第二季度派息。我们认为,对于那些资产增长较缓和的银行,这一下降是暂时的。以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衡量,包括工、农、中、建、交在内的五大行和招商银行的资本状况依然强劲。
资金与流动性状况呈分化趋势
上半年资金/流动性趋势总体稳定,但各银行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反映了各银行不同的资产增长战略。2016年6月底12家银行合计调整后贷存比为86%(分母中包含应收款项类投资),与6个月之前持平,但包括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和平安银行在内的4家银行此比率上升超过5个百分点。
此外, 2016年6月底,包括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和光大银行在内的4家银行的调整后贷存比高于100%,显示上述银行依赖于批发融资支持其低流动性资产。
上半年批发资金的总体使用情况保持稳定,但一些银行的使用规模有所提高,其中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和光大银行4家银行60%以上的资产增长来自批发资金的支持。2016年6月底,12家银行总资产的16%-51%由批发资金支持,如图4所示。
我们注意到,中资银行上半年在同业市场积极发行存款证。这类工具的期限通常在3个月至一年之间,比同业拆借期限要长。但是,藉此筹集的资金部分用于支持较长期投资,而不是取代同业拆借。
从批发资金的期限来看,2016年6月底数据与2015年底数据相比略有改善。这两组数据虽然不能提供全面的情况,但其变动与我们对市场动向的观察相一致。例如,上半年一些银行在同业市场发行了存款证,从而减少了隔夜拆借资金的使用。
2016年上半年,12家银行使用的3个月内到期批发资金在总资产中的占比下降了一个百分点。考虑到其总资产规模,1个百分点的下降幅度已经不小。
12家银行中,中信银行的改善最为明显,该行减少了隔夜拆借资金以及1-90天内到期资金的使用。兴业银行对短期批发资金的依赖仍最大,但其资金状况亦有明显改善,隔夜拆借资金由1-90天到期资金所取代。
2016年6月底,多数中资银行的流动资产水平与6个月前接近,12家银行的流动资产在其总资产中占9%-25%不等,如图5所示。我们在此定义的流动资产包括同业资产、政府债券和政策性银行债券,但不包括存放于央行的准备金,因为大部份准备金存在使用限制,或使用后可能影响银行声誉。本文原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16年第10期。(本文图表资料来源:各行报告以及穆迪根据各行数据的计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