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北京银行: 坚守专业性、独立性做大资管时代的“托管家+”

刘晔 | 2016-12-29 15:23 25085

编者按随着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以及金融政策的放开,我国经济的金融化程度不断加深,“金融深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进程向前推进

编者按

随着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以及金融政策的放开,我国经济的金融化程度不断加深,“金融深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进程向前推进。


在此背景下,中国银行业长期以来“被动负债”与“存款立行”的发展逻辑受到严重冲击。今后,银行业的发展路径将从负债端的竞争驱动,逐步向资产端演进,即过去重在争夺低成本负债,今后则更加注重争夺收益较高而风险相对较低的优质资产,新的竞争优势将来源于资产的经营能力。


新形势下,打造资产端的核心竞争优势,为客户提供受托投资和全方位融资等资产管理服务的大资管业务,已不再是银行业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应对外部形势变化的战略举措。


与此同时,资产管理市场的快速发展也吸引了诸多“非银行”机构的积极参与,形成了银行、信托公司、券商、基金以及其他理财机构等“百花齐放”的局面。谁能独领风骚、谁将领跑市场?或许目前进行判断为时过早。


但我们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财富的积累与逐步增长,资产管理的需求日益旺盛,资产管理市场必将进入一个竞争、创新、混业、跨界合作经营的新生态。


北京银行: 坚守专业性、独立性做 大资管时代的“托管家+”

专访北京银行资产托管部总经理刘晔

来源:《贸易金融》杂志8月刊



北京银行资产托管部总经理刘晔


资产托管业务是个舶来品,纵观其在全球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已有逾百年历史。


“从1998年我国推出第一只公募基金开始,监管部门借鉴国外基金行业的管理经验,引入了托管机制,至今托管业务已在我国走过18年历程。”近日,北京银行资产托管部总经理刘晔在接受本刊专访时表示,托管刚开始产生时实际上不是自发的市场需求,而是一种顶层设计。


事实上,近20年的实践证明,没有托管银行的参与,公募基金行业很难取得如此顺利的进展。随着资产管理行业的日益扩大,包括公募基金、基金专户、券商资管、银行理财、信托计划、保险资管等在内的整个资产管理行业,越来越离不开托管的“保驾护航”。因此,托管逐渐从法规强制要求,发展成为市场自发需求的一种独立第三方服务。


在刘晔看来,大资管行业应该全部纳入托管的框架之下。大资管行业的蓬勃发展,给托管行业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反之,托管行业的健康发展也促进了资产管理行业的迅速发展,因此,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坚守“专业性”和“独立性”

当前,我国资产托管行业竞争日趋激烈。


从托管主体来看,截至目前,全市场共有42家托管机构,包括27家商业银行、14家证券公司以及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因为托管业务对于每家托管机构来说都是中间业务,不参与托管产品投资决策,也不需要承担投资风险,只提供资金保管、资金清算、会计核算、投向监控等服务,而这些服务在本质上很难实现差异化,因此,竞争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拼服务效率或价格。”刘晔表示,在激烈市场竞争态势下,有时为了提高效率,让资产管理人更满意,托管机构面临被动顺应管理人不当诉求的压力。再譬如,通过低价形成价格洼地之后,可能会吸引更多的资产托管业务,如果从事托管业务的人员数量或者人员的整体专业能力不能马上跟上,一旦缺乏具备专业资质的人员进行投向监控和核算估值,在出现疑难问题时,不能从专业的角度作出有利于维护投资者利益的正确判断,就很容易被牵着鼻子走,导致失去独立性。


“容易放弃的时候正是需要坚守的时候。市场竞争压力越大,我们越要坚守作为第三方的专业性和独立性,坚持维护投资者的利益,因为只有如此,才能体现托管机构存在的价值,才能走得更远。”刘晔强调。


据刘晔介绍,目前北京银行托管业务资产规模已有1.1万亿,资产托管产品涵盖公募基金、基金公司资管计划、证券公司资管计划、保险资金、信托计划、银行理财资金、股权投资基金等,形成了很完备的托管产品线。托管产品投资范围覆盖股票、债券、金融衍生品、非上市股权、非上市债券等全市场投资标的。2011年至2015年,北京银行托管规模快速发展,年均增速超过120%。


“其实我们的发展速度很大程度上受益于整个资产管理行业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此外,我们特别注重持续打造一个专业性强的托管队伍,一直在坚守专业性和独立性。”刘晔表示。“同时,高效率也是我们着力打造的竞争优势之一。”


在效率提升方面,刘晔认为,托管机构应不断加大在信息系统方面的投入,通过科技手段提高自动化率来解决效率的问题,托管业务很多操作可以标准化、程序化,因此可以由科技系统自动处理。目前,北京银行正在研发标准化流程作业较高的网上托管系统,旨在将所有可由机器替代的工作全部变成自动化处理。


她还表示,托管业务一方面要紧跟资产管理行业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要重视声誉方面的风险控制,由于大多数人对托管的概念还很陌生,购买理财产品时只要看到银行参与就会觉得比较稳妥,其实银行作为托管人是不承担投资损失的,因此作为托管银行,应当更加爱护自己的声誉,从专业角度审慎选择合作方和托管产品。


全线推进、全行联动做强做大

“就北京银行整体的发展战略来说,我们希望托管业务能在做强的基础上做得更大。”刘晔进一步解释说,因为托管业务不受银行资本限制,托管规模增长空间很大。


“从我们目前的总体规模来看,不单单是哪类产品需要特别加大发展,而是要紧抓资产管理行业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和各类机构加深合作,全线推进。”刘晔表示。


在发展策略方面,北京银行采取全行联动措施,以代销业务资源、同业业务资源、理财业务资源、公司客户资源等所有银行资源获得托管业务,调动全行的积极性,让全行上下利用自身优势资源拓展托管业务。


“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等资产管理机构有我们想要争取的托管资源,但各类非银行资产管理机构的发展壮大也很需要和银行开展多角度全方面的合作,如资金募集、投资项目选择、流动性管理,都需要利用银行独有的资源优势。那么,银行就可以通过在和这些资管机构开展其他业务合作的过程中,获取托管业务。”刘晔表示,他们也在考虑如何更好地激励分支机构将银行固有资源优势“发挥余热”,为托管所用,快速扩大托管规模。


近年来,北京银行的托管业务开展得如火如荼,服务范围涵盖银行、证券、基金、信托、保险等各类传统和新兴资产管理机构。针对各类托管客户,北京银行去年推出“托管家+”品牌,其中有两层含义:一是要做专家型的托管,成为最专业、最了解资产管理行业的托管银行;二是托管加增值服务,即整合利用银行内部其他职能部门的资源,以托管为平台和纽带,做到“托管+销售” “托管+投资”“托管+保函”“托管+资产管理”“托管+投资顾问”,提供最全面的服务。


稳健理财更受青睐

刘晔表示,目前托管银行集中了资产管理行业最全面的信息,是最了解资产管理行业的市场参与者,作为大数据拥有者,托管银行可以从很多角度对资产管理行业进行分析研究,比如不同类型资管机构的投资模式特点、变化趋势、不同机构的投资管理绩效等,将来可以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更多产品,满足市场需求,从更深层次上挖掘托管业务的价值和商业模式。


在刘晔看来,在拥有93万亿规模的资产管理行业,商业银行作为资产管理机构之一,相对于其他类型机构而言,最突出的特点在于银行理财产品投资更加稳健保守。


“商业银行具有稳健的风险管理传统和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因此,银行理财在投资方向和投资品种的选择上,天生具有比较稳健的低风险偏好。”刘晔表示,券商、基金、信托、私募等资产管理机构的产品有时走“高风险高收益”路线,以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投资者为目标客户群,而银行理财产品大多是低风险稳健收益型,面向低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提供收益基本稳定的投资产品。


“事实上,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银行作为风格相对保守的资产管理机构,优势特别明显。”刘晔分析说,“在资本市场发展趋势较好的时候,银行理财产品的定位优势并不突出。但在资本市场机会较少的时候,银行理财的稳健特点自然更受投资者青睐。因此,资产管理机构应坚守自己的定位和特点,做强特色业务,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相对均衡,中原逐鹿的市场格局

谈及托管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刘晔认为,我国托管行业的竞争演化路径将呈“集中—分散均衡—再集中”的模式。托管行业发展初期,托管产品主要为公募基金,大型银行市场份额占比较高;近几年,除公募基金外的其他资产管理产品大发展,尤其是基金公司资产管理计划、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计划的井喷式扩张,给中小银行托管业务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加上不断有新加入者参与这个行业,因此托管市场份额逐渐分散。2013年,我国有4家托管银行市场份额超过10%;到2015年,仅有1家银行托管市场份额超过10%,有6家托管银行市场份额在6%至8%之间。


但从全球托管行业来看,行业集中度非常高,少数托管机构占有绝对优势,而且行业集中度还在继续上升。从2013年到2015年上半年,全球前5家托管机构占前15家托管总规模的比例由71.5%上升到71.9%。美国前五大托管银行合计托管规模占据美国托管行业60%以上的市场份额,纽约梅隆和道富两家机构资产托管业务规模均超过28万亿美元。


“海外托管行业集中度较高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以托管业务为主业的专业托管银行出现,比如纽约梅隆和道富集团,他们以托管业务及其衍生业务作为盈利主要来源;二是托管业务本身具有信息技术密集型特点和规模经济特征,系统投入成本需要以规模来摊薄。做大规模是专业托管银行必须采用的商业模式。目前,我国的托管银行均是综合性银行,尚无一家银行以专营托管业务作为其战略定位。因此,我国托管行业还没有达到高度集中的阶段,总体上尚处于一个相对均衡的状态。”刘晔表示,“但托管业务越来越受到各家银行的重视,特别是在经济处于L型发展期,传统业务盈利增速下滑,托管业务不占用资本、盈利稳定的特征凸显出来,各家银行纷纷提出大力发展托管业务,托管业务竞争将日趋激烈。中原逐鹿,最终谁能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取决于其托管业务市场营销管理机制、人力和科技投入以及银行内部资源的有效整合。”


13
标签: 金融 编者按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