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II配置新动向
从短期来看,美股QDII、大中华区QDII、债券QDII等类别仍具备一定的吸引力和配置价值。
来源: 《中国外汇》2016年第22期
作者: 刘亦千 王馥馨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分析师
从短期来看,美股QDII、大中华区QDII、债券QDII等类别仍具备一定的吸引力和配置价值。
2016年下半年以来,QDII申购热情持续高涨,尤其是港股与境外债券基金倍受青睐。与此同时,约九成QDII在第三季度获取正收益。特别是业绩领先的大中华区产品,平均回报达10.77%,给QDII的热销又加了一把火。从短期来看,美股QDII、大中华区QDII、债券QDII等类别仍具备一定的吸引力和配置价值。
Wind资讯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0月20日,111只QDII基金中尚有43只已暂停大额申购或已暂时关闭申购通道,占比与上季度相似。期间,QDII总额度并未增加,多家基金公司面临虽获批QDII资格却因受到额度限制而无法进一步拓展业务的窘境。
境外债基金的申购热情也相当壮观。除了几只FOF产品外,该类基金中大多已采取限购措施。近期发行的“泰达宏利亚洲债券”与“华夏大中华信用精选”更是出现一日售罄的火爆局面。这中间虽存在机构大额认购的成分,但从另外一只个人投资者占比校高的基金——香港互认基金“摩根亚洲总收益债券”——在境内募集规模高达32亿元人民币的情况看,民众对该板块的投资意愿也在增强。
此外,港股在第三季度的闪亮表现也使得南下资金量陡增。其中,易方达恒生H股ETF规模更是一度突破了100亿元大关。在QDII额度的限制下,很多基金转向借用沪港通,以及即将开通的深港通渠道投资港股。今年以来,“沪港深”主题基金发展势头亦非常猛烈,在兼顾A股的同时投资于港股通标的股。然而,实际操作中,“沪港深”基金的配置范围宽广,并无规定必须投资港股,因此在此提醒希望借助“沪港深”基金投资港股的投资者,仍需要对基金具体的持仓情况进行分析。
第三季度对于全球投资者来说令人振奋。除了农产品、能源等一些商品类资产收跌,其余资产大类均录得好成绩。受持续宽松政策、美联储延迟加息,以及投资者风险偏好得以修复等因素,新兴市场与成熟市场的股市均大涨;同时,大量的流动性也驱动债市收高,尤其在高收益债板块。商品方面,美国良好的天气使得农产品供应过多,导致价格下滑;而石油价格虽然在9月份产出国联盟约定减产后得到一定修复,但谈判过程并不顺畅,季度内仍收录负收益。在QDII基金主要的业绩基准中,以美元计价的MSCI金龙指数涨幅达11.92%,领跑其他QDII基准(见图1);道琼奢侈品与MSCI新兴市场指数则以8.33%以及8.32%的回报率紧跟其后。
全球股市方面: 以美元计价,MSCI亚太区(日本除外)指数因受益香港股市,涨幅达8.80%;以本币计价,英国股市收录6.07%,日本股市反弹5.60%,美国股市则上升3.30%。英国央行降低基准利率一半至0.25%,并随后推出1700亿英镑的刺激计划。由此导致的英镑贬值,对于境外收益占比较高的英国公司来说应是利好。但调查也显示,英国政策面的不稳定性也使得企业在投资方面仍持有谨慎态度,该国市场仍面临风险。英国脱欧事件对于以德国与法国为代表的多个欧盟经济体影响不大,但市场总体仍极度依赖于欧央行,并期待其后期加大宽松力度。美国方面,劳动力市场与消费者信心持续向好,房地产市场也积极复苏。2015年一年中,美国新房销售量增长20%,价格也上升了5%。日本方面,日本央行宣布转为目标收益率政策,承诺把10年期国债收益率保持在0%左右。即便在如此极端的政策下,市场普遍对该国2%的通胀目标和经济刺激成效持怀疑态度。最后,由于市场总体企稳,收益预期向上,加上全球投资者对高回报的渴望,使得新兴市场总体收高。
其他资产大类中,第三季度债券类资产领先。以美元计价的巴克莱美国债券与JPM新兴市场债券指数分别上涨0.46%及3.11%。国债方面,在利率持续削减和低通胀的预期下,英国国债再次领跑。而投资者对于收益的追求、总体经济面的变好,以及油价可能触底的预期也使得高收益债板块回报靠前。由于受供给过量等因素变化的影响,大宗商品整体短期表现不佳,其中又以农产品跌幅居首。
汇率方面,三季度日元和欧元兑人民币均呈升势,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与二季度末基本持平,而英镑兑人民币则持续下跌(见图2)。英国脱欧、美元延缓加息依然是此次汇率变化的主要引导因素。无论日本政府如何提升宽松政策力度,日元仍遭全球避险资金青睐,被动升值。
除第三季度成立的新基金,季度内109只QDI I基金中有100只取得正收益,占比92%。按类别平均收益率排列,大中华区QDII以10.77%的平均回报居榜首,亚太区(日本除外)QDII以10.66%次之,而新兴市场QDII和欧美市场QDII的平均收益率分别为9.39%和7.79%(见表1)。季度中,“交银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以21.06%的回报夺冠。另外,“国富大中华精选”和“国富亚洲机会”的净值分别上涨了16.11%和14.46%。
大中华区QDII类别的26只产品中,有15只主动管理型基金、8只指数型基金和3只ETF联接基金。在以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股票耀眼表现的推动下,三季度港股市场表现出众。在“深港通”开通之际,越来越多的资金开始布局南下,尤其是“港股通”新增的中小市值港股,受到众多投资者的关注。另外,由于港币与美元挂钩,使用人民币投资港股也可间接获取汇率收益。该类别基金第三季度的平均港股配置为75%。其中,比例较低的产品有“华夏大中华企业精选”和“景顺长城大中华”,分别超配内地股市以及台湾股市(见图3)。
亚太区QDII的 5只均为主动管理型基金,且均重仓港股。除了“上投摩根亚太优势”外,其他亚太产品持港股的比率均超过整个组合的50%,回报较为突出。
新兴市场QDII类别的6只新兴市场基金,受益于新兴市场的强劲表现,均在本季度录得良好业绩。其中,3只以金砖四国为投资标的产品得益于印度、巴西与俄罗斯股市的上扬,业绩靠前。另外,“国投瑞银新兴市场”与“上投摩根新兴市场”均重仓港股,三季度末占比组合在70%以上。而“建信新兴市场优选”的投资标的则分散于多个新兴经济体,包括南非、韩国等其他同类产品一般不涉及的国家。
在欧美市场股票Q D I I 方面, 由于美联储的延迟加息、各个经济指标的向好,以及大多美国公司良好的盈利水平,使得三季度美股和欧美市场股票QDII表现令人满意。主要几个如Facebook、亚马逊等科技公司超越预期的回报,更令纳斯达克指数跑赢标普500指数。总的来说,指数型基金与ETF均是获取欧美股市头寸的媒介。投资者在挑选此类别QDII时,应主要考虑管理费、交易成本等因素。
全球市场股票QDII类别中,11只全球QDII产品在第三季度基本维持了上季度的配置。受益于港股市场,超配港股的几只产品,业绩回报领先。而自2015年以来一直居于榜首的“工银瑞信全球精选”,第三季度业绩为7.87%,落后于其业绩基准。其在医疗、非核心消费和信息技术板块的选股造成的拖累最大。
另类以及主题产品中,因其主投行业(能源、房地产、消费、农业、互联网和医疗等)和地区配置的差别,回报出现分化。季度内,互联网类QDII的表现领先,生物科技类QDII次之,而房地产类QDII业绩则垫底。另外,受矿业股和能源股的带动,资源类产品的业绩较好。
互联网主题基金中,“交银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为指数型基金,跟踪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指数,类别中收益居首,第三季度达到21.06%。“嘉实全球互联网”为主动型管理产品,本季度保持了相对稳定的仓位,结构上偏向具有长期上升空间且估值合理的品种,但仍未能跑赢基准,第三季度回报为7.06%。而“华宝兴业中国互联网”则因受之前卖出上涨较大的券种和加仓速度较慢的影响,三季度回报仅3.87%。
债券QDII得到了第三季度债券市场收益继续收高的支持。在市场波动率下降,避险情绪缓和之际,信用利差随之收窄,高收益债券板块回报亮眼。随着中资境外债源走向稀缺,包括“鹏华全球高收益债”与“博时亚洲票息”等产品,纷纷表示将增添非中国的配置。出于避险需求以及对美元升值的预期,投资者申购债券QDII的热情在递增。自2016年上半年推出五只产品后,第三季度又发行两只产品——“华夏大中华信用精选”以及“招商中国信用”,均重点投资于中资企业国内外发行的信用债。
国内目前仅有一只全球股债混合型FOF产品,“融通丰利四分法”,本季度收录负收益。
9只商品QDII中,黄金QDII业绩优于其他大宗商品类QDII。目前,我国黄金投资品种还包括实物金条、纸黄金、上海黄金交易所交易品种、黄金期货等。观察资金面,人们已从购买实物转向通过黄金ETF等方式投资于黄金。
▌首先,第四季度,美联储是否加息以及美国总统的大选结果应是驱动市场波动的主要因素。特朗普当选可能会促使市场短期加大波动,但对市场中期展望的影响相信不会太大。在美国经济向好与公司盈利状况尚为良好的情况下,美股QDII以及一些超配美股的全球QDII依然是值得配置的板块。
▌其次,“深港通”即将开通,港股市场仍具吸引力,尤其是“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新增添的中小盘股票,估值十分低廉;但其中也包含一些倍受诟病的“老千”股,值得投资者注意。大中华区股票QDII以及超配港股的亚太区(日本除外)股票QDII,均可作为获取港股头寸的标的。而超配的行业以及企业性质,将成为各个基金业绩分化的驱动因素。
▌最后,债券QDII亦存在机会。在全球债券利率低下的环境中,中资企业发行的债券票息诱人。在挑选基金时,应注重产品在信用风险方面的管理,包括其高收益债的比率。此外,各个债券类别有很大的区别,投资者可选择投资标的较为分散的产品来有效降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