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承兑:扣紧实体经济转型发展新契机!

2016-10-20 16:38971

票据作为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发挥支付结算功能的同时,其所承载的信用和融资功能不断深化。在市场经济结构化调整和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票据承兑业务以其连接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双重特点

编者按

票据作为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发挥支付结算功能的同时,其所承载的信用和融资功能不断深化。在市场经济结构化调整和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票据承兑业务以其连接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双重特点,通过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支持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票据承兑经营格局的新变化,不仅会推动票据交易市场的统一化,更会在支持国家实体经济发展以及助力转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就此相关问题进行详细梳理和介绍。


票据承兑发展现状?跨越式增长!


商业汇票结算量逐年快速增长:我国商业汇票无论从结算笔数还是结算金额,平均每年的结算量都有较快增长。根据央行历年支付体系运行报告,从2012年到2015年累计每年商业汇票笔数年均增长8%,结算金额年均增长10%,但是年度间起伏波动较大。同时在电子汇票方面也呈现着飞速的发展,自2009年央行推广电子票据系统来,由于电子票据系统与生俱来的安全性特点,参与电子汇票承兑业务的银行连年增长,电子汇票的交易笔数更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人行统计数据显示,从2012年至15年全国电子商业汇票交易笔数累计平均每年增长113%,交易金额平均每年增长165.6%,承兑笔数平均每年增长113%,承兑金额平均每年增长167%。


近三年银行贴现力度大,票据资产从表外快速返回表内:在商业银行表内信贷资产增长不足的双向夹击下,银行加大了票据贴现力度,将票据资产向表内信贷转移。自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全国金融机构票据融资规模增长34785亿,余额达到53573亿,创历史最高水平,增幅达到185%,占当年新增贷款比例的15%,这是近几年来都少有的。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由于在经济新常态下,国外特别是欧洲需求疲弱导致我国出口下滑、实体经济不景气,中小企业转型发展和创新不足。并且抑制房地产过度投资,以及“三降一去一补”等顺应供给侧改革措施的落地,国内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面临着严峻考验,不良率大幅攀升,银行在此背景下对于贴现力度明显加大,以致票据资产快速返回表内。


商业票据由应收款融资向预付款融资转变:最初商业汇票的开票主体是上市公司、国企、央企等具有较强垄断地位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其对上下游供应链企业拥有较强延期付款等议价能力。企业通过开具承兑汇票,可以节约现金流和融资成本来完成购销合同的签订与交货。这一时期商业汇票支付大都有实际贸易背景,票据到期可通过票据真实贸易背景下的商品回笼款进行自偿。而随着短期融资券等融资工具出现,这些企业依赖自己信用度较高的优势,逐步减少票据融资,而更偏向于短期融资券等直接融资渠道以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与此同时处于中下游的中小微企业不但不具有延期付款的议价能力,反而在订购原材料时需要支付预付货款。因此中小微企业向银行申请开立银行承兑汇票,此时仅完成了购销合同的订立,商品尚未交货,发票也未产生。所以现行商业汇票的用途已部分由原来贸易背景下的应收款工具转变为融资背景下的预付款工具。


支持实体经济?承兑业务作用显著!


为实体经济支付结算提供便利:作为一种支付结算工具,商业汇票特别是经银行承兑后的汇票,具有信用增级、延期支付、背书转让等优势,成功满足了供销企业之间的短期资金支付需求。其对于卖方而言,通过签发银行承兑汇票作为货款支付方式,可以获得延期支付、增加销售额、提高市场竞争力等诸多好处;而对于买方,通过使用票据来支付货款,能够减少对营运资金的占用,相对于贷款融资可以降低财务费用。因此,票据承兑业务既加快了市场上资金的周转和商品的流通,又有效促进了企业间的贸易往来。


提供便捷的融资渠道和低成本资金:票据承兑业务在满足实体经济结算需求中应运而生,发展过程中进一步演化出提供便捷融资渠道、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功能,既满足了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又有效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相较股票、债券、信贷等融资方式,票据承兑业务具有操作流程简便、获取资金周期短等优势。通过开具银行承兑汇票,企业一方面满足了支付需要,降低了财务成本。同时相对于银行贷款,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具有低风险的业务特征,银行办理业务流程短、环节少、时间快、所需业务资料少、审批通过率高等便捷性,能够帮助企业通过承兑汇票贴现来快速实现短期融资需要。另外票据贴现率一般低于同期贷款费率,也一定程度降低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成为银行优化资产结构和提高收益的重要工具:票据承兑业务不仅可以给银行带来承兑手续费、贴现利息收入、转帖现利差收入、回购利率收入等各项中间业务收入,通过企业需要缴纳的承兑保证金,还成为了银行主动增加存款的重要工具。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往往还把票据承兑业务作为调节信贷资产结构的蓄水池。在社会信贷规模相对紧张的时候,银行透过转贴现、再贴现等手段,压缩票据承兑余额来挪腾信贷的空间;而当表内信贷业务需求不足的时候,银行又可通过加大贴现、买入返售等力度来增加贷款规模,同时通过加快票据在银行体系内的流转,提升票据业务在商业银行收益贡献度。


改进央行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对于票据业务,由于其参与主体是微观实体企业与金融企业,且其本身又同时兼具资金与信贷的双重属性,因此票据市场既是实体经济与金融市场的交汇点,又是连接资金市场与信贷市场的桥梁。承兑业务一方面给微观实体经济提供短期融资,另一方面又给央行货币政策提供调节空间,票据利率就成了连接两市场传导的重要媒介,具有价值发现功能,成为货币政策调控的重要工具。随着票据业务的快速发展,不断扩大央行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这有利于促进国家产业政策、货币政策的落地执行,更增强了实体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风险与问题?迅猛发展同时接踵而至!


票据承兑业务发展存在不均衡:近年来,虽然票据承兑业务在全国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在不同规模的商业银行间以及各省际之间的发展却存在不均衡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商业银行对票据承兑业务重视程度普遍高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具有贷款规模大、客户资源多等明显优势,若对于票据承兑业务不加以重视,既会影响全国票据承兑量快速增长,也会导致票据贴现市场资源的紧缺,使票据承兑的结算和融资功能受到较大的限制;


二是部分省份的票据承兑业务发展较慢。总体上来说,票据承兑业务发生额与各省的经济总量是密切相关的。


票据承兑业务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票据市场的参与主体和经营模式日趋多元化,目前现有的市场所有制结构、管理体制、经营方式、服务职能、激励措施等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化的需要,亟待改进与完善。


一是投融资渠道的拓宽,使得无真实交易背景的融资性票据应运而生,且呈现出交易发散特点。当实体经济整体不景气、自身经营下滑或投资失败时,不能单纯依靠商品回笼款来自偿,就会造成承兑汇票垫款金额急剧增加,形成单个客户信用风险。


二是市场参与主体由持票生息逐步向持票生息与周转获利并重转变,使大量票据中介参与了票据交易获利,票据业务缺乏统一的场监管和风险隔离。


三是没有建立统一票据交易平台,使得票据交易过程中,缺乏统一的风险识别标准和议价、定价机制,交易的信息也不够公开透明。


票据业务道德风险与合规风险正逐步显现:近年来由于商业银行对基层经营机构利润考核压力的不断增大,基层行为了片面完成信贷增长计划、利润考核计划、负责人履职能力考核等指标,有可能会透过非正常方式扩大票据承兑业务规模,甚至主动与票据掮客或票据中介合作开展承兑或贴现业务,从而导致道德风险与合规风险急剧增加,如票据空转等(票据空转是指企业存入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开立银行承兑汇票办理银票贴现,企业再将贴现资金作为保证金继续开立承兑汇票)。如此循环下去,这种缺乏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空转业务,就会使得货币信贷规模成倍增加,造成票据风险在银行内部大量的累积。


票据承兑法律风险与监管风险:我国票据法明文规定,票据承兑业务必须具备真实的贸易背景,不支持融资性票据的承兑、贴现和再贴现。但是当实体企业经营出现问题而导致资金周转出现困难时,为了套取银行资金,企业就会利用票据中介等各种手段将融资性票据包装为贸易型票据,导致大量无真实贸易背景的融资性票据进入到银行系统,并流转入票据交易市场环节。随着近年来各类票据纠纷引发的诉讼案件增多,票据公示催告和司法冻结不断增加,各类法律风险导致的票据违约增多,给票据承兑业务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可忽略的风险。


重合规防风险!创发展新战略和新模式!


扩大商业承兑汇票业务规模:对符合产业政策支持方向,市场空间广阔、产品有市场有销路有利润、资金供给充足、创新效应累积、综合优势明显的制造装备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信息化工业、绿色惠民消费产业等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可以鼓励商业银行大力开展借助企业自身信用的商业承兑汇票业务。透过为企业评定不同的信用等级,提示其开具的商业承兑汇票具有不同的违约概率;对不同规模商业银行开具的票据,根据银行增信可以约定开具商业承兑汇票需交纳不同的保证金比例等一系列措施,积极扩大票据承兑业务范围,为票据贴现和交易提供更为广泛的票源。


加快电子票据业务发展:国内票据市场近段时间发生了多起纸质商业汇票案件,由于纸质票据天生的弱点,在其保管、鉴定、支付等环节存在着较高操作风险与合规风险。而电子票据相对纸质票据具有更加安全、便利的优势。自人民银行09年推出建成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CDS)以来,电子票据业务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时代。电子汇票交易份额,贴现份额,转贴现额度均逐年增加。通过大力发展电子票据业务,一方面能够降低商业银行内部人员的操作风险与合规风险;同时电子票据业务以其电子化交易的优势,进一步加速了票据承兑信息的沟通速度,缩短了票据交易时间,提升了票据运行效率。


打造统一的互联网票据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挖掘、云计算、模型设计等新技术,建立包括客户准入、市场报价、市场议价、交易撮合、票据资讯、产品展示、产品管理、风险信息、统计分析、走势研判、行业研究、政策法规、票据咨询、端口对接等在内的规范化门户级的互联网+票据平台。既能够为具有产品创新能力的客户群体提供便捷的交易渠道,也可以通过数据、模型、系统的支持开发票据新产品,改变票据业务参与主体的应用习惯,聚集票据业务的市场参与度,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票据承兑服务新模式。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票据市场体系:要通过构建票据业务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票据业务快速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系、利润分配制度、人才培训引进使用等,深化票据业务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票据市场体系,要同时加快建立包括票据承兑子市场、票据贴现子市场、票据转贴现子市场、票据再贴现子市场等在内的票据交易完整链条,加快对票据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建立统一完善的票据信用评级评估体系,培育票据中介市场参与度,鼓励更多的银行、企业、中介、个人投资者共同参与票据市场的开发与建设。建立建设统一的票据交易所,规范票据交易平台,通过统一业务规范、统一信用评级、统一市场价格、统一资金调度、统一风险管理等措施,促进以票据为载体的资金流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


防范和规避票据承兑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的各类风险:


首先,商业银行要加强内部票据承兑业务合规经营理念,规范票据承兑业务的操作流程。


一方面要强化票据承兑内控制度建设,规范票据承兑业务操作规程,严格防范票据承兑业务的合规风险;


另一方面,随着票据承兑业务从单纯的应收款贸易型需求向预付款融资性需求的转换,商业银行更需严格审查贸易背景的真实性。


其次,要注重培养良好的商业信用环境,支持票据信用体系建设。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票据信用评级体系,增加企业违约成本。


同时金融机构还可以据此建立无理拒付、拖延支付商业汇票的“黑名单”制度。


除此之外,也还应注重依法监管,适时对于《票据法》给予再次完善修订,不断强化对票据承兑业务的监管要求,使票据承兑业务更有效的发挥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积极作用。


注:本文内容节选和整理自中国经济网“积极开展票据承兑业务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肖小和、张雯、曹文峰。


整理:中国交易银行网


0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相关新闻

新时代票据业务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02-28 13:48
75202

招商银行 用票据之水“滴灌”实体经济

2019-07-17 11:52
27924

票据市场转型发展成效显著

2018-03-05 23:13
11952

票据市场支持实体经济成效显著 探索融资性票据发展空间

2018-03-01 17:55
18299

票据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2017-11-17 15:27
27118

票据融资规模大减 票据业务转型在即

2016-04-01 14:22
1085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