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试验田里开出创新之花

2016-10-03 23:17 625

三年来,上海不忘初心,奋楫前行;三年来,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证明了党中央决策这场国家试验的高瞻远瞩。东海之滨,洋山深水港。海天之间,

三年来,上海不忘初心,奋楫前行;三年来,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证明了党中央决策这场国家试验的高瞻远瞩。


东海之滨,洋山深水港。海天之间,一桥飞架,每日往来于此的国际巨轮将中国与世界联通。


三年前,这里成为上海自贸试验区的一部分。三年来,这里依然静水深流,人们从外表上看不出,洋山港有任何“拔地而起”之势。


变化总是发生在幽微之处。每次船舶停靠在洋山港,马士基“伊迪斯”号货轮的船长巴赫都很开心,尤其是近年来,洋山海事局采取了一种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集约登轮检查”制度,船舶靠岸检查时间缩短了数小时,巴赫和他的船员因此有更多时间专注于货物装卸。走遍世界各大港口的老船长,逢人就夸,“这才是真正的变化!”


润物细无声。制度创新就像一场春雨,滋润着上海自贸试验区这片国家试验田。


国家的要求


时间回拨至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人们在期待之中,也有些许纠结和焦虑:自贸试验区没有特殊的优惠政策,还会有吸引力吗?疑问难免。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于批以土地、许以重金的区域开发套路。但上海自贸试验区从一开始就选择跳出旧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沪考察时,形象地为上海自贸试验区定位:“播下良种,精心耕作,精心管护,期待有好收成,并且把培育良种的经验推广开来。”李克强总理在上海强调,上海自贸试验区要使先进理念和成熟经验在面上可复制、可推广,带动全国涌现更多改革开放高地。中央对上海的要求是如此明确:自贸区是国家的试验田,不是地方的自留地;是制度创新的高地,不是优惠政策的洼地;是苗圃,不是盆景。


三年来,上海不忘初心,奋楫前行;三年来,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证明了党中央决策这场国家试验的高瞻远瞩。


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的变化,推动着全球投资规则和贸易规则的重构。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受阻,多边贸易体制裹足不前,在这样的背景下,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挫伤后的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相继发起制订新的投资贸易谈判规则,以期重构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贸格局。


直面这种国际趋势,中国亟需主动适应和对接。这些年,上海自贸试验区所做的改革探索,就是试验中国这个经济体,对于当下国际通行的投资贸易规则的适应度,用开放倒逼改革,为国家积累制度经验。


市场的认可


春江水暖鸭先知。制度创新有没有吸引力,市场最有发言权。


自贸试验伊始,外界议论区内新设企业中资多、外资少。但进入第二年,外企进入的步伐明显加快。如今,中国第一家专业再保险经纪公司、第一家合资道路运输公司、第一家独资游艇设计公司、第一家独资国际船舶管理公司、第一家独资医疗机构都在上海自贸试验区落地。


晨讯科技集团是自贸试验区内注册的一家小型跨国公司。首批试点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后,公司财务总监程海清感受颇深,“人民币双向资金池特别适合跨国公司,不仅解决了企业的境内外资金瓶颈问题,也有利于企业进行资金集中收付管理,节约了不少成本。”在试点的近4个月中,晨讯使用跨境资金约十几次,总额约2亿元。


在洋山保税港区内开展保税维修试点业务的德国曼恩公司,也尝到了自贸试验的甜头。这家船舶维修巨头,利用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新制度,使船东可以在上海这一全球枢纽港直接获取相关的零部件,大大方便了船舶维修业务。未来,曼恩公司计划依托上海自贸试验区,将上海建成曼恩集团全球网络中最大的船舶维修服务网点。


除了曼恩外,上海洋山保税港区还集聚着大大小小近千家企业。从跨国公司分拨配送中心、航运类公司,到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宗商品企业,都在这片距离市区约70公里的土地上,参与并见证着自贸试验。


三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投资管理制度,由正面清单和审批管理转向负面清单和备案管理;贸易管理制度逐步实现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不干预的国际公认标准规范;金融管理制度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利率市场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综合监管执法制度框架,从事前审批和主体监管转向事中事后监管和功能监管。一系列创新,缩小了我国现行制度与国际通行规则的差距,为我国加入更高标准的投资、贸易协定打下基础。


随着各项制度创新的相继落地,自贸试验区企业大呼过瘾,他们现在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强了”。


先行的价值


G20杭州峰会前夕,商务部公布了第三批自贸试验区名单,中国自贸试验由此进入“3.0版本”。


三年内,两次扩容,海内外经济学家一致认为,肇始于上海的中国自贸改革被实践证明是可复制、可推广的,这场国家试验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从一开始,上海自贸试验区更在意的,就不是自身创造多大财富。它是一个实验室,所做的每一项实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成果走出实验室”。三年来,一批批诞生于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创新制度,逐步走向全国。


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一年不到,就有27项改革措施在全国或者部分地区复制推广,其中投资管理措施有13项,贸易便利化措施有10项,内容涵盖工商登记制度、先进区后报关等措施。


海关、检验检疫、工商等中央部门作为自贸试验的前哨,为了贸易、投资更加便利化,针对企业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创新的种种业务,他们埋头试、用心改,创新打造了一套套从未有过的监管体系和操作办法。企业和监管者亲切地把这些称为“土办法”。就是这一批批灵活管用的“土办法”,眼下正逐步走出上海自贸区,走向全国各地的通关口岸。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内一项颇有典型意义的制度创新。如今,这一窗口已涵盖6个功能,联通20个监管部门,上线企业达到1200多家。通过“一个平台、一次提交”,企业货物申报数据项减少了1/3,船舶申报数据项减少了80%。在国务院统一部署下,目前“单一窗口”模式有望在长江经济带九省两市范围率先推广复制,从而提升中国口岸的整体竞争力。


一切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一切为了国家试验。正由于可复制、可推广,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之花,才开得那样鲜艳,那样富有生气。


来源: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


0
标签: 自贸区 洋山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