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磊:“一带一路”建设亟需解决中企软实力“软肋”

赵磊 | 2016-10-03 22:52 1137

“一带一路”要推动中国企业自觉实现“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结合,中国企业的崛起不仅应是一个令人振奋的经济事件,更应该成为一个令人称道

“一带一路”要推动中国企业自觉实现“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结合,中国企业的崛起不仅应是一个令人振奋的经济事件,更应该成为一个令人称道的文化事件。


作者:赵磊

本文来源:学习时报


中国企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力量,但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企业的全球软实力明显弱于硬实力。中国企业在工程建设、资金支持、价格定位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在价值观感召、标准规则制定以及法制契约塑造等方面处于明显的劣势。目前,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很多企业“蜂拥”而出,不分企业业绩、能力、口碑、背景等,统统喊着“一带一路”的口号,“攻城略地”,其场面颇为壮观。但是,越火热时越需要冷静,要认真思考问题和痛点。


软实力是最大软肋


近年,中国企业入围世界500强的数量和排位大幅上升,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经济发展“硬实力”的缩影,从1995年的3家企业到2016年110家,中国仅用了20年的时间成为世界500强品牌第二多的国家,超过100家企业的国家,只有美国和中国。但细细分析,世界500强中国上榜企业存在严重的结构失衡问题:中国上榜企业来自第三产业服务业的较少,主体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较少;中国大型企业分布的行业结构比较简单、覆盖面或涉及的行业宽度不够。例如,在制药、零售、食品和饮料制造、餐饮、旅游等行业,其他国家都有企业进入名单,而中国却全部都是空白,没有一个企业进入500强名单;知名的企业品牌相对比较多,而知名的产品品牌十分稀少;上榜的绝大多数都是垄断性企业或者国有企业,中国非垄断性私营企业分布主要集中在港、澳、台地区。总之,中国企业或中国经济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痛点”就是:有企业,不一定有产品;有产品,不一定有品牌;有品牌,不一定有品牌价值。


软实力是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最大软肋,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缺乏文化与价值观传播,国际社会的认同度较低。目前,中国企业输出的主要是产品、技术,但对话语体系、价值理念、传统文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传播明显不足。没有在文化和价值观领域发力,就很难引起共鸣、征服人心。日本企业向全球推出动漫、游戏等文化产品,世界60%的动漫来自日本;美国好莱坞电影几乎占据了全球80%的电影市场。这些文化产品背后蕴含的文化与价值观也得到了极大的传播和认同。在某种程度上,“一带一路”要首先解决文化自信问题。


第二,中国企业的海外形象塑造能力尚待完善。过去,中国企业习惯于“只做不说、多做少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做了大量有社会责任的事,但“不善言辞”的形象使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企业不愿意交流,是因为背后有不可告人的图谋。在多次海外民调中,中国企业的负面形象集中在: “商人”,且不惜代价(Manufacturer-at all costs);中资公司不愿接受采访;中国不愿曝光其与合作地区越来越密切的联系;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与能源消耗;关注如何从非洲等地区获取资源,等等。反观日本等西方国家,常常收购驻在国的电视台、电台和报纸,以占领形象塑造和话语引导的主动权。2015年,日经收购FT(金融时报),此举必然提高日本企业在全球商业领域中的存在感,增强了日本企业国际化的媒体支持。此外,由于平时不善于(甚至极力回避)同驻在国媒体打交道,因此在发生突发性危机事件时,中国企业非常被动,极易成为众矢之的。


第三,同非政府组织等民间力量打交道的意愿和能力不足。在“一带一路”沿线上,非政府组织在社会层面有很强的组织和动员能力,成为政府部门和企业之外的第三方力量。目前,中国企业与当地民间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交流互动非常有限。美国、欧洲等西方国家在“一带一路”沿线不仅支持当地的民间力量,而且还派遣本国非政府组织积极配合其商品和文化的全球传播。例如,美国企业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十分突出非政府组织的积极作用,要求后者“监督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强调“政府监管行为只能涉及企业是否依法经营,而无法涉及具有道德属性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从而使美国企业的海外发展能够占据道德高点。


第四,不善于利用宗教规律,解决宗教问题。“一带一路”建设不可忽略宗教因素,要加强对宗教的认知,要充分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要了解“一带一路”,就必须首先了解宗教。如果我们不尊重宗教规律,甚至回避宗教,必然导致沿线诸多信教民众产生疏离感。例如,“一带一路”沿线有众多的伊斯兰国家,同它们的企业打交道不了解伊斯兰金融恐怕不行。伊斯兰金融体系是按照伊斯兰教义建立起来的道德型金融体系,主要指在伊斯兰教法体系下的融资活动。其基本原则可概括为:禁止利息;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禁止进行欺骗性、冒险性和投机性的投资;投资活动要严格符合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对从事诸如赌博等活动的任何投资都严格禁止;重视合同的神圣性。可见,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宗教不仅是个文化或社会问题,也是贸易和金融问题。此外,中国企业在海外的诸多突发事件,往往与员工无意识地侵犯了驻在国民众的宗教禁忌有关。


第五,社会责任感以及本土化意识亟待提升。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近年有所改善,但私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依然较差,具体表现在企地融合不够、企民融合不足、生态环保意识不强、产品质量不过关等。目前,中国企业已经有一些海外项目和产品出了质量问题,直接影响其他企业的后续项目,从而引发恶性的连锁反应,导致当地政府和民众对“一带一路”项目的不满与排斥。同时,本土化意识是衡量企业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指标,目前有不少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依然不善于融入当地社会进行人文交流,也较为忽视当地员工的福利和发展,比如不注重加强对后者的培训培养以及职业规划,员工普遍对中国企业没有归属感和依赖感。另外,企业管理模式也需本土化,当企业“走出去”


时会发现国内模式很多“水土不服”,例如,对当地员工的管理很难按照国内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开展,对待工会的态度也必须“因地制宜”。


如何提升软实力


综上所述,中企的文化软实力偏弱,突出表现在国际社会很难从价值层面认同中国企业。因此,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有必要提升软实力。具体建议如下。


加强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教育宣传工作。首先,要加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教育培训,很多企业对“一带一路”的内涵把握不清楚,甚至认为“走出去”就是要输出剩余产能,就是要获取能源资源,如此的错误认知会使沿线国家认为中国企业是来“吸血”的,而不是来“输血”或“造血”的。其次,要鼓励中国企业把“一带一路”的文化内涵讲清楚:中国希望自身文化与价值能够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赢得尊重,不希望国际社会把中国人和中国企业仅仅看作是“会走路的钱包”。总之,从本质上说,“一带一路”是文化交流与人心亲近的事业,是文化经济学的典型事例。


完善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的考核指标和法规建设。考核的方向是真正推动中国企业成为受欢迎的世界一流企业。指标设定要充分激发中国企业的海外社会责任以及企业形象优化。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认真思考,如何从量的优势过渡到质的优势,简言之,如何从偏重亮丽的销售数据,转变为追寻消费者的长期认同与忠诚度。考核指标不仅要关注中国企业是否处理好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同时考核企业是否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责任以及生态友好的关系。否则,“走愈久,越被动”。


尽快打造优质和品牌项目,形成示范效应。不是所有“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都是“一带一路”企业,不是所有“走出去”的项目都是“一带一路”项目。唯有尽快打造“一带一路”的优质和品牌项目,才能形成示范效应,才能去伪存真。越火热时越需要冷静,需要国家对参与“一带一路”的中国企业进行识别管理。


优化“一带一路”的品牌战略。中国企业并不缺少品牌,中国有170多万个品牌,但中国品牌的商业化能力过低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中国也有一批世界级企业,但是真正成为国际品牌的却寥寥无几。建议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企业要由产品营销转换为品牌营销,品牌国际化、公司全球化将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0
标签: 实力 一带 
发表评论
同步到贸金圈表情
最新评论

线上课程推荐

火热 45节精品课,全景解读供应链金融科技风控与数据风控的深度剖析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08.29 17:33
  • 共 45 课时

火热 融资租赁42节精品课,获客、风控、资金从入门到精通

  • 精品
  • 上架时间:2020.10.11 10:35
  • 共 42 课时
7日热点新闻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

热点栏目
贸金说图
专家投稿
贸金招聘
贸金微博
贸金书店

福费廷二级市场

贸金投融 (投融资信息平台)

活动

研习社

消息

我的

贸金书城

贸金公众号

贸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