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tech浪潮来袭,科技引领金融前行
2013年,我们进入互联网金融元年,仅仅三年过去了,互联网金融的话题开始变少,人们转而更愿意讨论金融科技。曾经很热的“互联网金融”一词,正在被Fintech(金融科技,Finance和Technology的合成词)代替。
2013年,我们进入互联网金融元年,仅仅三年过去了,互联网金融的话题开始变少,人们转而更愿意讨论金融科技。曾经很热的“互联网金融”一词,正在被Fintech(金融科技,Finance和Technology的合成词)代替。
相比“互联网金融”,Fintech少了大的“互联网”的概念,更多的集中于科技这一点。它是基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化等高科技的运用,来促使金融服务更加富有效率的一种商业模式,是对传统金融的有效补充。Fintech的核心是用技术驱动金融创新,这意味着这一领域正在回归技术的位置。
实际上,根据cbinsights的细分行业统计,Fintech是去年最吸金的领域,VC融资总额过85亿美元,遥遥领先其他如健康、商务智能等。在美国,Fintech的发展更早更迅速。2015年,高盛和摩根大通先后发表声明,称已经从传统金融公司过渡为科技公司。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业界和媒体的强烈讨论。这也足以表明这些传统金融企业对Fintech领域的重视。在中国,Fintech也在蓬勃发展。国内首家互联网民营银行——微众银行就是一家典型的Fintech公司,它依托腾讯强大的社交数据、未来新兴支付技术、微众银行式“去IOE”架构等技术,已经从远程开户、理财、信贷产业链等多方面重构了传统金融业。
可以预见的是,Fintech在未来金融业将逐步成为常态,乃至于变身中坚力量。但无论是“互联网金融”还是“Fintech”,金融的本质并没有改变,金融风险依然是发展金融科技时要尤为关注的重点。
Fintech为控制金融风险提供了新式武器
有人这样总结中国式Fintech,在阿里表现为数据金融,在百度表现为智能金融,在腾讯表现为社交数据运用和无处不在的金融连接,在京东则表现为构建开放的金融生态环境。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金融科技包罗万象,而各家在技术发展侧重上也不尽相同。但在探究本源上,互联网巨头们却又殊途同归:发展金融科技需坚守金融的本质,尊重事物的逻辑规律,将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对金融常怀敬畏之心。
对BAT们而言,风控离不开大数据、机器学习等金融科技的应用。今年6月,腾讯研究院发布了一份覆盖335个城市的《中国“互联网+指数”报告》,报告涵盖零售、金融、交通物流、医疗、教育、文化娱乐、餐饮住宿、旅游、商业服务、生活服务十大行业,直观反映出过去一年“互联网+”战略在全国范围的落地情况。报告使用了全网数据,包括京东的电商数据,滴滴的出行数据,新美大的生活服务及餐饮住宿数据和携程的旅游数据,扫描的数据总量超过73,500,000 GB,相当于800个世界最大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的容量。
如果将这海量的数据用于金融领域,将会爆发出多大的能量?由腾讯牵头成立的微众银行就是这样做的,其消费信贷产品“微粒贷”将两大国民社交软件QQ、微信多年来积累的社交数据运用到搭建个人征信系统中,利用数据优势提前防范欺诈风险。为了更好地控制风险,“微粒贷”一方面以个人的社交习惯、行为方式、交易情况等形成多个模型,并动态调整模型,对借款人进行综合评价;另一方面,结合公安身份核验和央行征信记录,评定客户的最高可授信金额。这一技术卓有成效,在“微粒贷”运行一年多以来,不良率长期控制在千分之一,远远低于同业均值。
创新的本源是解决问题,科技成果应用于金融行业的本源应该是解决金融服务业务中的发展问题。那么问题来了,金融科技到底要解决一个什么样的核心问题呢?在这方面,微众银行给出了很好的示范。金融科技的应用让微众银行提供的线上服务更顺畅,但信息安全防控的压力也同步增加。对此,微众银行一方面采取了基于腾讯云的常规安全防控措施,同时也建立了第三方电子存证管理和数据访问安全管控,建立起有互联网特色的信息安全体系,既让客户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福利,也多管齐下提高了客户信息安全系数。
Fintech或将让传统金融机构恐惧?
Fintech的快速发展,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和安全系数,降低了金融的融资成本,这或许让传统金融机构感到恐惧。然而,说到底Fintech的本质是金融,科技只是一种手段。金融科技公司对传统金融机构不是挑战,而是对传统金融的有效补充。
目前的中国最不缺的就是金融机构,缺少的是能够帮助传统金融机构增加获利能力的技术。金融科技的发展不仅给传统金融机构带来机遇和挑战,也给金融科技公司本身带来机遇和挑战,机遇在于,他们的金融科技产品的特点将有机会在银行业得以施展,实现金融与科技的互补。而挑战在于,他们需要更加主动地接近金融市场,探查市场需求,以便更有效地支持银行业在科技应用上的难题。
理想总是美好的,但不得不考虑的一点是,如果让金融科技公司一上来就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实际上并不容易,一是因为金融科技公司的创新模式需要得到验证,二是在用户体验上,传统金融机构跟金融科技公司也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差异。目前,真正达成合作的项目并不多,其中值得关注的一定要数微众银行了,它既是银行,做着贷款的业务,又是金融科技公司,输出科技实力。从最初采用联合贷款模式的“微粒贷”,到“科技能力输出”项目与江苏昆山农商行同业合作正式落地,都在强调一件事:科技是支撑互联网金融的发动机。
微众银行首席信息官马智涛对此曾表示,“希望向银行同业伙伴输出科技能力,帮助合作银行降低其建设自有系统的资源成本和时间成本。”类似的话我们听到并不少,但是真正落到实处的是这家成立仅一年多的互联网银行。可以看出,微众银行真正在做的就是为传统金融机构赋能,降低其成本,提高其效率,它做的不是所谓“互联网+金融”概念,而是一个“金融+互联网”模式。
从世界第一家银行威尼斯银行成立到现在,现代金融的本质从未改变,是技术的进步一直在推动着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说到底,微众银行只不过是秉承了“金融是核心,技术是手段”这一基本原则。
当今,金融科技浪潮被视为全球第四次科技革命的一部分,我们期待着更多的金融科技公司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成为全球金融行业变革与进步的驱动力,也成就更多伟大的公司。